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冠脉循环和临床心肌缺血预适应
冠脉循环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朱妙章一、冠脉循环的特点1.途径短,流速快(大)。2.血流量大(250ml/min),占CO的5%,心脏重300g,仅占体重0.5%。3.灌注压高(大),和主A压接近4.动静脉血氧差(avDO2)大,冠状A血氧含量为200ml/L,冠状窦血氧含量为50-60ml/L,avDO2为140ml/L,说明心脏的氧摄取率高(70%)。其他器官的动静脉氧差为50-60ml/L(动脉血氧含量为200ml/L,静脉血氧含量为140-150ml/L血液),氧摄取率为25%。心脏靠扩张冠脉以增加血流量是运动时增加氧供的主要途径,冠心病患者扩冠能力受限会发生心绞痛。45.血流量和回流有时相性。舒张期血流量占心肌供血的80%,静脉回流依赖心肌的挤压作用。6.代谢调节作用大于N调节7.心肌毛细胞血管密度大,每mm2内有2500条毛细血管,几乎每个心肌细胞有一条毛细血管,弥散途径短,最大弥散距离为9μm,而骨骼肌为18μm,有利于心肌细胞获取氧与营养物质。8.吻合支少而细,易发生心肌梗死。二、决定冠脉血流量(CBF)的因素CBF1.主动脉血压2.冠脉阻力(1)冠脉的舒缩状态,R=Q=PRPAPVRPAORPAR84LPL48(2)心肌收缩和心室内压的挤压力1)挤压力有明显的时相性,随心脏缩舒而改变,CBF有明显的时相性(周期性)变化,心舒期是CBF最多的阶段(80%),因此,主A舒张压的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对CBF有很大影响,主A粥样硬化和心动过速患者的CBF↓。2)挤压力与心肌收缩力成正比,左室挤压力大于右室(右冠脉CBF时相变化小)。3)挤压力与心室内压成正比,心内膜下心肌挤压力大于心外膜下心肌,心内膜下心肌最易发生缺血。心内膜血管口径大于心外膜血管,使心舒期代偿性地获取较多血液。3.心率对CBF有双重影响心舒期缩短→CBF↓心肌代谢↑→冠脉扩张→CBF↑4.血液黏滞性心率↑三、冠脉贮备和冠脉狭窄1.供氧量和耗氧量(需O2量)的比值(供需比值、供耗比值)供需比值<1.2,提示供O2↓(冠脉功能不全)或耗O2↑(运动)等。供O量需O量2222220014014CBFCBFavDOOavDOmlLmlL动脉血氧含量动脉血含量//.心脏耗氧量为28-35ml/min,全身耗氧量为250ml/min,心脏耗氧量占12%。脑,耗氧量为50ml/min,占全身耗氧量的20%,脑血流量为800ml/min,占CO的12%。2.冠脉贮备(coronaryreserve,CR)指冠脉能增加供O2量和实际耗氧量的比值,CR在4~5之间,即提供的氧贮备较安静时耗氧量高4~5倍(CR也称氧贮备,指能增加的供O2量)量安静时耗量冠脉能增加的供量安静时耗量安静时耗量最大供22222OOOOOCR7.4/35/35/200%14/250%)14/250(%)16/1250(2)2()2(分分分分分分安静时安静时安静安静最大最大mlmlmlmlmlmlavDOCBFavDOCBFavDOCBF心脏氧摄取率变化小,最大负荷和安静时avDO2仅差2%,心脏安静时avDO2大,当耗O2时,氧摄取率增加幅度(潜力)很小,必须靠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来提高供氧量,因此,实际工作中常用能增加的CBF来反映CR的大小。当心肌供O2↓或需O2↑时,CR反映了冠脉能增加供血的能力,如暂时夹闭冠脉血流数秒至数分钟,突然恢复血流(松夹),可观察到冠脉扩张称之为反应性充血,CBF较正常安静时能增加3~7倍(平均4倍)。CRCBFCBFCBFCBFCBF最大安静时安静时冠脉所能增加的安静时203.冠脉狭窄程度和血流量变化曲线呈反“S”形,1)“S”形曲线狭窄程度<85%时,CBF恒定(有CR);狭窄程度>85%时,CBF急剧下降;狭窄程度>95%时,CBF缓慢下降;狭窄<85%时,CBF恒定(有CR)因灌注压在60~180mmHg内,CBF能自动调节(靠腺苷等代谢产物调节)。此时,由反应性充血引起的最大CBF即CR,在冠脉狭窄达30~45%时CR已降低,运动试验可以呈阳性;当狭窄达88~93%时,暂时夹闭冠脉已不能引起反应性充血(CBF不增加),提示CR耗竭。(2)临界狭窄-心肌需氧增加时,CBF不再能超过静息水平(CR刚耗竭)时的冠脉狭窄程度,在动物实验中,临界狭窄用夹闭冠脉15S的充血反应消失来判定,此时狭窄程度为87%,远端冠脉压降至6.67-8kPa(50-60mmHg)。临床上,临界狭窄指CR刚好耗竭,静息CBF开始降低的转折点,一旦需O2量↑(运动)或供O2量↓(供血↓如CAS),出现心肌缺血症状。(3)重度狭窄-在临界狭窄基础上,进一步缩窄冠脉,ST段明显抬高,CBF降低一半或更多,远端小冠脉压降至3.3kPa(25mmHg),狭窄程度为91%。四、冠脉循环的调节1.交感N心率↑→间接作用→收缩性↑→局部代谢↑→CBF↑主A压↑α冠脉收缩(酚苄明可阻断)→直接作用β冠脉舒张(心得安可阻断)交感N(CA)2.迷走副交感N→间接作用→心率↓→心肌代谢↓→CBF↓→直接作用→扩张冠脉→CBF↑(阿托品可阻断)迷走N(Ach)3.体液调节低O2CBF↓冠脉扩张→CBF↑心肌代谢↑腺苷、PCO2↑,[H+]↑[K+]↑4.大小冠脉和狭窄冠脉的调节特点(1)大小冠脉的调节特点大冠脉-导流血管(传输血管),管径较粗,不受心脏收缩的压迫,腺苷不扩张大冠脉,导流血管对N递质敏感,有丰富的α受体,也有β受体;大冠脉是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冠脉狭窄的主要部位。小冠脉-壁内血管(阻力血管),是腺苷作用的主要血管,与主枝成直角穿入心肌,心脏收缩时易受压迫,CBF在收缩期显著减少,而舒张期CBF明显增加,时相性非常明显。小冠脉是调节冠脉阻力和CBF的主要部位,以β受体占优势,也有α受体(予先用β受体阻断剂处理后,小冠脉收缩>大冠脉)。(2)狭窄冠脉反应性的改变1)正常冠脉(扩张)EDRFEDRF↓狭窄冠脉收缩PGI2↓(痉挛)2)重度冠脉狭窄时,N调节又变得重要,此时交感N和副交感N都使冠脉狭窄加重,CBF↓,原因有:A.代谢性调节物质耗竭,B.α受体数量↑(反应性↑)C.β受体反应性↓,D.EDRF↓。PGI2ACh或扩张胃3)刺激颈迷走N对冠脉阻力的影响RTRSRLRL/RTCBF正常冠脉↓↓↓↓→↑↑↑狭窄冠脉↑↑↑↑↑↑↓Rs提示迷走神经及ACh扩张壁内血管,对导流血管无明显作用,冠脉狭窄时,刺激迷走神经或冠脉内用ACh时,RLCBF。五、心肌缺血预适应及其机制(一)心肌缺血预适应概述和特点(ischemicprecondition,IP(IPC),心肌缺血预处理)在狗实验中阻断冠脉左旋支5min,再灌5min,反复4次,然后再阻断40min,再灌3h,心肌坏死面积比对照组(阻断40min+再灌注3h)明显减少,心功能改善,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自由基的形成减少,心肌超微结构的损害减轻。IP(IPC)定义短暂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随后更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的现象,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因此,预处理是指预先给予某种损伤性刺激,以提高心肌细胞自身抗损伤的耐受性或适应性。3次5min的缺血和10次2min的缺血均可诱导出IP,而1~2次5min的缺血则不易诱导成功,缺血的时间和频率对能否诱导成功至关重要。表明一定适宜的刺激能产生IP,缺血时间太短,不易产生IP效应,缺血时间太长,心肌会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再灌注时间为5-10min,如再灌注时间超过30min,IP效应减弱,超过90-120min时,几乎不能引起IP。IP效应的持续时间与动物的种属有关,兔、狗和猪为60min,鼠为90min,说明IP的保护作用是有限度的。2.IP保护作用的特点①普遍性预先给机体或器官、细胞某种损害性刺激,使受损伤的器官(如心脏)产生耐受性或适应性,预适应(预处理)是生物界存在的一种普遍规律,具有普遍性。②非特异性③保护作用在体内分二个阶段早期阶段的保护作用,持续约1-3h;延迟阶段的保护作用在24h后出现,可持续数h,数天或者更长;延迟阶段多称作延迟预适应(delayedpreconditioning),“保护作用的第二窗口”。④有限的记忆性(二)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1.释放的内源性物质(1)腺苷1)腺苷的作用①扩张冠脉,增加氧供;②负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减少氧耗;③抑制内皮素释放;④抑制血小板聚集;⑤减轻再灌注心脏的钙超载;⑥减少脂肪分解和减轻中性粒细胞的激活,进而使超氧阴离子等氧自由基产生减少。图1-4-2腺苷在心肌内的代谢过程AMPATP(外源性)腺苷2)证明①腺苷灌流5min,能诱导出缺血预处理效应。②腺苷A1受体激动剂可模拟IP,腺苷A3受体激动剂也有心肌保护效应。A1、A3受体拮抗剂可取消IP。研究表明,A3受体起着启动IP作用,A1受体起着强化IP作用,两者发挥协同作用。其中A1受体激活起关键作用。③腺苷转运抑制剂(如潘生丁、曲氟嗪)能提高血液中的腺苷浓度,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在冠脉成形术(PTCA)前,冠脉内加入潘生丁预处理,患者耐受球囊扩张时间延长。腺苷在IP中均起了重要作用。3)临床意义①冠脉搭桥手术前滴注腺苷能增加心肌耐受缺血的能力,加快术后心功能的恢复。②行PTCA的患者中,两次间隔5min的90s的气囊充气阻断冠脉前降支时,第二次阻断冠脉时,心绞痛发作程度与频率、ST抬高幅度、心肌乳酸量均比第一次减轻。第二次对心肌缺血反应变弱,反映了心肌对缺血的适应和耐受。测定PTCA前、闭塞30,60和90s末,冠状窦中腺苷浓度分别为176±34,326±47,531±80和793±150nmol/L。图3ACEI对RAAS及激肽释放酶-激肽-前列腺素系统的影响I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又称激肽酶Ⅱ、)能使ATI转变为ATⅡ,胃促胰肽酶(Chymase)也能使ATI变成ATⅡ、ACE又能使缓激肽水解失活,应用ACEI后,抑制ATⅡ的形成,使循环和组织中RAAS抑制,又减少缓激肽的降解,缓激肽有舒血管效应,促进前列环素NO和PGI2合成,增强扩血管效应。NO还有扩张冠脉和抑制血小板黏附作用。对抗缺血性心律失常,降低室颤发生率。外源性缓激肽可模拟IP样心肌保护作用。应用ACEI后,抑制了ACE,但不抑制胃促胰肽酶,因此,ATⅡ仍能生成(尤其是心脏等局部组织内),它是心肌肥厚和心室重构(塑)的原因,已证明ATⅡ第I型受体拮抗剂(洛沙坦)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可逆转高血压性心室和血管的重构,它是一个临床有应用前景的降压药,且没有依那普利引起干咳的副作用。(3)去甲肾上腺素(NE)在心肌缺血、缺O2等应激情况下,可增加NE的释放,用利血平处理的心脏,可取消IP的保护作用。用NE灌注离体大鼠心脏2min,也能引起IP。α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可阻断这一效应,α1A受体阻断剂对IP无影响,α1B受体激活剂(氯乙基可乐宁)能模拟IP的保护作用,证明NE引起IP是通过α1B受体的。α1受体兴奋后通过与G蛋白耦联,激活磷脂酶C(PLC)。通过PKC还可引起5-核苷酸酶磷酸化而激活5-核苷酸酶,进而促进腺苷的合成。在持久缺血前用佛波醇酯直接激活PKC可引起预适应,相反阻断PKC(白屈菜季氨碱,chelerythrine)则可取消预适应。(4)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GRP是心血管肽能神经纤维释放的一种递质,广泛分布于血管壁上,短暂缺血引起CGRP的释放,应用CGRP灌注离体心脏或用促CGRP释放剂(辣椒素)均可模拟出IP效应,其对心肌的保护效应可被其受体拮抗剂CGRP8-37逆转。缺血预处理第一次和第三次缺血末血浆的(CGRP)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并明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肌梗死面积,表明CGRP在IP中有作用。释放的内源性物质还包括氧自由基、阿片肽、内皮素和NO等。(5)热休克蛋白(HSP)和抗氧化酶IP后2~3h,其心肌保护
本文标题:冠脉循环和临床心肌缺血预适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00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