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防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理教研室周远大一、概述中医药学是我国医药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一般而言,按传统方法应用,多数中药是安全的。然而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有利必有弊”。中药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威胁生命。早在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对中药安全性的基本认识(1)凡是药品都有毒,中药亦不例外,“中药安全无毒”的提法是不科学的。(2)中药与西药相比,相对安全,低毒。对某些中药用之不当而产生的毒副反应,大惊小怪,借题发挥,禁用中药,也是不对的。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信息闭塞、瞒报漏报及广告推波助澜等因素的影响,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很长时期未受到重视,甚至普通大众对中药的毒副作用就知之更少,盲目认为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甚至错误地认为中药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随着中药不良反应病例在国内被曝光次数的增多,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纠正盲目认为中药无毒的错误观念,人们的认识正在悄悄开始发生改变。真正帮助我们识别中药温情脉脉外衣下“杀手”的,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二、不良反应发生概况经历了几次世界范围的“药害”,药品的安全性已经成为评介用药合理性的首要指标。从20世纪80年代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逐步在我国开展,至今我国药物不良反应(ADR)检测系统已基本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中。在全国有32个省级监测中心,至今已收集到7万多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涉及数百种药品。其中注射剂的安全性备受关注。据上海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统计,2004年中药不良反应比例达12%~15%,其中中药注射剂是中药不良反应的“主凶”;据统计,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引起的不良反应占14%,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王倩等统计了1990-1999年85种期刊报道的中药注射剂ADR共计718次,发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具有严重程度高、品种相对集中的特点。湖南医科大学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2年共收到中药注射剂ADR报表302例,涉及30个品种,75%集中于8个品种,它们是:双黄连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葛根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2、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有上升趋势(1)中药使用范围扩大,人群增加,发生机率增大。(2)中药制剂增多,经提取精制后,有效成分及有毒成分均浓集,疗效提高,毒性亦增强。(3)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提高,检出率提高。(4)假冒伪劣产品,不合理用药,盲目用药,长期、大量用药增多。(5)误导宣传:“安全无毒”,忽视不良反应,缺乏警惕。(6)中药安全性的研究、监测,管理不够。中药毒理学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未形成一门科学,亦未达到GLP要求。(7)商业行为的干扰,药品说明书上回避毒副反应,禁忌症及警示性内容。以上原因导致中药不良反应有上升趋势。3、有毒药材目录我国卫生部将下列药物按毒性中药管理(29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生川乌、生草乌、红升丹、生马钱子、生甘遂、雄黄、红娘子、生白附子、生附子、水银、生巴豆、白降丹、生千金子、生半夏、斑蟊、青娘子、洋金花、生天仙子、生南星、红粉、生藤黄、蟾素、雪上一枝蒿、生狼毒、轻粉、闹羊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性味与归经项列出的具有小毒、有毒、大毒的中药如下:小毒(24种):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川楝子、小叶莲、水蛭、艾叶、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草乌叶、南鹤虱、鸭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蒺藜、鹤虱。有毒(38种):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千金子霜、制川乌、天南星、木鳖子、甘遂、仙茅、白附子、白果、半夏、朱砂、华山参、全蝎、关木通、芫花、苍耳子、两头尖、附子、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轻粉、香加皮、洋金花、常山、商陆、硫磺、雄黄、蓖麻子、蜈蚣、罂粟壳、蕲蛇、蟾素。大毒(10种):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巴豆霜、红粉、闹羊花、草乌、斑蟊。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表现表1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表2ADRs表现及涉及的系统表3引起ADRs前10位药物及ADRs表现5、不良反应的特点(1)不良反应的多发性和普通性,几乎所有的中药注射剂均出现过不良反应;(2)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中药注射剂ADR常涉及多系统、多器官;(3)不良反应种类的不确定性;(4)不良反应的不可预知性,是由于中药成分中过敏反应物质的不确定性及过敏种类众多无法通过预试验减少。有的中药注射液在与常用输液配伍后导致不溶性微粒增加,产生发热或过敏反应;(5)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因纯度、杂质含量不同,致敏率也不同。5.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5.2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常涉及多系统、多器官。报道较多的是心血管系统损害,如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心功能衰竭、休克、血压恶性变化、静脉炎、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心绞痛等症状。其次是血液系统损害如白细胞减少、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粒细胞减少、多脏器出血等症状。涉及到呼吸系统损害如哮喘、呼吸抑制、急性肺水肿等症状;消化系统损害如肝功异常、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皮肤粘膜损害如皮疹、口腔溃疡;神经系统损害如头痛、幻觉、锥体外系反应、末梢神经炎、抽搐、肌肉震颤、剥脱型皮炎、球结膜出血、性机能低下等多种临床表现。5.3不良反应的不可预知性由于中药成分中过敏反应物质的不确定性及过敏种类多无法通过预测试验减少,因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存在不可预知性。5.4不良反应种类的不确定性现在还不能确切地知道一种中药注射剂可能会发生多少种不良反应,如复方丹参注射液有报道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达几十种。5.5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由于工艺技术条件和药材质量、制剂质量标准控制水平的制约,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可能不同,无法做出较为确切的结论。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具有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通常与药品质量及用药剂量无关,他们在正常剂量或小于正常剂量的情况下即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1、患者个体差异2、剂型与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虽然具有起效快、便于临床急症应用的特点,但由于缺少了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处理,其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3、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现有的中药注射剂产品绝大多数是提取混合物,并没有分离出能够进行完全定性和定量的产品,这决定了注射剂内在质量不稳定,导致了疗效不稳定并影响安全性。3.1注射剂内在质量不稳定导致疗效不稳定并影响安全性3.2药材质量不稳定导致批间差异中药注射剂所用药材,由于产地不同,受土质、气候、采收季节等种植条件影响,药材所含成分可有较大差异,不同来源的同一药材差别就更大。药材质量的不稳定性,往往造成批间不良反应差异大,反应类型也不尽相同。如同一厂家的双黄连注射液,不同批号的不良反应类型竟分别达20余种。3.3工艺条件不一致导致同品种不同厂家不良反应差异由于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的粗放化,对于提取分离温度、时间、溶剂用量、溶液浓度、提取次数、滤液、容器等工艺条件未做标准化要求,同一品种不同厂家工艺不尽相同,造成的成分变化千差万别,导致其临床上不良反应也有显著差异。3.4质量标准不能保证质量目前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很不完善,只能对所含个别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由于中药注射剂所含成分尚不完全清楚,特别是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处于未知状态,无法对所有成分均做出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质量控制标准不完善,标准要求过低使得难以保证中药注射剂的质量。3.5配伍不当引起药品变质中药注射剂由于成分复杂,与其他药品配伍时容易引起药品pH改变、色泽加深、发生沉淀等变化,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吕强等用库尔特仪,对61种中药注射剂、各9批样品与0.9%氯化钠配伍,研究结果显示:26种中药注射剂配伍后,微粒超过《中国药典》(2000年版)标准的占42.6%;如果按照《英国药典》1998年版标准,有37种未达到标准,不合格率为60.7%。中药注射剂中2~10μm微粒占总数的99%,较西药静脉注射剂同粒径微粒(98%)为多。吴晓放等报道,4种基础输液(0.9%氯化钠、5%葡萄糖、10%葡萄糖及葡萄糖氯化钠输液)配伍前的微粒数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加入5ml黄芪注射液后,各级微粒数相对增加,25μm微粒在5%GS中已超标,加入10ml黄芪注射液后,各级微粒数相对增加更明显,5μm、10μm和25μm微粒大多严重超标。分析原因,一是黄芪注射液本身带入;二是与黄芪注射液和输液配伍后pH值改变有关。清开灵注射液与诺氟沙星、卡那霉素、小诺霉素、妥布霉素、维生素B6、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配伍均发生沉淀现象,前者与青霉素联合静脉滴注可引起休克症状。复方丹参与右旋糖苷配伍使用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并有死亡报道。3.6中药成分复杂,大多数中药为复方制剂,其中许多成分的药理作用不清楚。中药制剂多是复方制剂或多成分体系,对于疾病有协同治疗作用,但按照现代制药工艺生产的中药制剂,往往只研究主要药理成分或全药的药理作用,对其它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没有研究,其中可能有产生其它药理作用的成分,或是抗原或半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导致某些人的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3.7中药注射液作为中药开发的新剂型,用于临床虽然增加了中药进入人体内的药量、缩短了吸收时间,更适用于临床急救与危重病症,但由于改变了传统中药到病除的给药途径,未经胃肠吸收和肝脏代谢灭活,可能使人体失去抵御外界异物的一道屏障,尤其是一些高脂溶性的成分,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3.8中药原材料来源广泛,品种质量不一。我国幅员辽阔,中药天然资源据记载的就有12000种,其中常用的有500多种,药材中的成分受品种因素、产地因素、采收和加工因素的影响,差异很大。3.9药物相互作用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进入临床,中药与西药以及中药之间联用的可能性增大,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也是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3.10不符合传统的中医适应症。中医对疾病的分型与西医不同,有时西医诊断为同一种疾病在中医又分热、寒、虚、实等症状,来辩证施治,3.11随意加大剂量与不良反应如双黄连粉针说明书规定剂量是60mg/(kg·d),药物稀释浓度1%。蔡皓东对158例双黄连粉针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结果表明,158例中超过规定剂量的有29例,10岁以下儿童超量应用23例,药物稀释浓度1%的有15例,5例药物浓度在1.4%~4.5%,其中2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12稀释剂选择不当与不良反应血塞通、复方丹参、刺五加、β-七叶皂苷等中药注射剂,一般应用5%葡萄糖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宜选用生理盐水。因中药提取制剂成分复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提高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滴注速度因素,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大多数都与其他药物伍用,使微粒数不同程度的叠加,如果滴注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的药量过大可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更应注意。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措施无论医生或患者都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严重性,改变“中草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观念”,认识到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疗效作用、安全性等已不同于传统汤剂,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不能完全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更应强调其“注射剂”的概念,即使用上的安全性。1、应改变中药无毒或小毒的偏见2、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医疗单位必须尽可能规范进货渠道,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和质量跟踪,在使用前应注意观察注射液色泽及有无沉淀,要严格避免使用那些存在澄明度问题的注射剂。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加紧实施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标准管理,将能对中药注射剂产品的稳定性、均一性做出准确的说明,减少批与批之间的差异性,有助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分析。3、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高度警惕可能的不良反应,做好应对措施,以防严重后果发生。中药注射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但也应遵循辨
本文标题: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