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国父革命战理之研究电子版
《国父革命战理之研究》电子版1/7第十一章:战史述评李浴日著1/7世界兵學社發行十一、战史述评首先我要说的,是国父对战争时代的划分。关于历史上战争时代的划分:有人分为:(一)点的战争时代,(二)线的战争时代,(三)平面战争时代,(四)立体战争时代。至于近代的战争,也有人分为煤力时期,油力时期,电力时期,原子时期。这都是就战争上所用的工具或助力来制分的。国父则从人类历史进化上把战争划分为如下的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人同兽争,不是用权,是用气力。•第二个时期——人同天争,是用神权。•第三个时期——是人同人争,国同国争,这个民族同那个民族争,是用君权。•第四个时期——是国内相争,人民同君主相争。在这个时代之中,可以说是善人同恶人争,公理同强权争。到这个时代,民权渐渐发达,所以叫做民权时代。以上的划分,见于民权主义第一讲,就中「人同兽争」及「人同天争」的两个时期,仅是战争的起源,唯有第三个第四个时期的战争,才算是真正的战争。而且国父在这第四个时期,有一个理想,认为基于民权革命的成功,即民主政治的实现,足以避免将来国内的战争,像今日世界民主国家,军队是对外的,所有政治问题均由议会上来解决,那自然没有内战的发生。英国如是,法国如足,美国如是(自建国以来,仅发生过一次所谓「南北战争」。)同讲说:「就中国历史讲,每换一个朝代,都有战争,比方秦始皇専制,人民反对他,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各地都响应,那本是民权的风潮。到了刘邦,项羽出来,便发生楚汉相争。刘邦项羽是争什么呢?他们就是争皇帝,唐汉以来,没有一个不是争皇帝的。中国历史常是一治一乱,当乱的时候,总是争皇帝。外国尝有因宗教而战,自由而战的,但中国几千年来所战争的都是皇帝一个问题。我们革命党为避免将来战争起见,所以当初发起的时候,便主张共和,不要皇帝。现在共和成立了,但是还有想做皇帝的,像南方的陈炯明是想做皇帝的,北方的曹锟也是想做皇帝的,广西的陆荣廷是不是想做皇帝呢?此外还不知多少人都是要想做皇帝的。中国历代改朝换姓的时候,兵权大的就争皇帝,兵权小的就争王争侯,现在一般军人已不敢大者王,小者侯,这也是历史上竞争的一个进步了。」固然依于民《国父革命战理之研究》电子版2/7第十一章:战史述评李浴日著2/7世界兵學社發行权主义的实现,可以避免由政治上发生的内战。而依于民族主义的实现,亦可以避免种族间的战争。而依于民主主义的实现,亦可以避免由经济上而发生的阶级战争。从这点上,更可见国父三民主义的伟大。战史是兵学的泉源,也是将校的教师,历代兵家名将对战史皆有深刻的研究。孙武所著的兵法十三篇可以说是黄帝击败蚩尤,与唐虞夏商周五代及春秋用兵的结论。克劳塞维慈所著的战争论,是研究腓特烈大王及拿破仑战史的结晶。他如吴起、韩信、关羽、岳飞、戚继光、汉尼拔、毛奇、兴登堡等的战胜攻取,亦莫不由于研究战史为其基础。又如拿破仑说:「欲成为伟大的将帅,唯一的手段,应把握着兵术的秘诀——研究战史。」华甸堡伯爵说:「历史的智识决不是搜集一切实例,以供我们必要时发见其足以模仿的适例,便算完了,乃是凭实习所获得的精神训练,使我们于不知不觉中容易认织正确的目的,且可改进我们以前那低劣的无意识的天赋本能,使成为有意识的力量。」普克尔将军说:「军队若缺乏战争的经验,则可以战史为教育的基础,更属必要。……战史虽不能代替实际的经验,然足为实战的准备,在平时研究战史,乃学习战争与决定兵术原则的真正手段。」战史的重要可见。国父为领导中国革命,当然对战史要有深刻的研究。因此,在遗教中,可以找到他许多关于中外战史的言论。国父对中国历代兴亡史,战争史,尤以太平天国战史为昀烂熟,这大概是基于推翻满清的需要,正同洪秀全的革命一样。关于这点,我前接到一位老同志由渝给我的信说:「总理生平昀烂熟者为太平军战史,对于进兵攻城得地之战法及地理,往往如数家珍。其材料除得自私人纪录,及官书外,外人所著关于太平朝事迹,几应有尽有。尝言革命用兵与国家用兵之战略不同,太平战法大可采用,并批判其胜收之由。」(注)国父为汉公着「太平天国战史」一书撰序说:「虽以罗曾刘郭号称学者,终不知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太平天国遂底于亡,岂天未厌胡运欤?其当时战略失宜,有以致之欤?」这是对太平天国之亡的一种感慨。在民权主义第一讲里更深人地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说:「从前太平天国便是前车之鉴,洪秀全当初在广西起事,打过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建都南京,满清天下大半归他所有。但是太平天国何以终归失败呢?讲起原因有好几种:有人说他昀大的原因,是不懂外交,因为当时英国派了大使波丁渣到南京,一、关于本国战史《国父革命战理之研究》电子版3/7第十一章:战史述评李浴日著3/7世界兵學社發行想和洪秀全立约,承认太平天国,不承认大清皇帝。但波丁渣到了南京之后,只能见东王杨秀清,不见天王洪秀全,因为要见洪秀全便要叩头,所以波丁渣不肯去见,便到北京和满清政府立约。后来派戈登带兵去打苏州,洪秀全因此失败。所以有人说他们的失败,是由于不懂外交。这或者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未可知。又有人说洪秀全所以失败,是由于他得下南京之后,不乘势长趋直进去打北京,所以洪秀全不北伐,也是失收原因之一。但是依我的观察,洪秀全所以失败,这两个原因都是很小的。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般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第一是杨秀清和洪秀全争权,洪秀全既做了皇帝,杨秀清也想做皇帝,杨秀清当初带到南京的基本军队,有六七万精兵,因为发生争皇帝的内乱,韦昌辉便杀了杨秀清,消灭他的军队。韦昌辉把杨秀清杀了之后,也専横起来,又和洪秀全争权,后来大家把韦昌辉消灭。当时石达开听见南京发生了内乱,便从江西赶去南京,想去排解,后来见无可为,并且自已也被人怀疑,都说他也想做皇帝,他就逃出南京,把军队带到四川,不久也被清兵消灭。因当时洪秀全、杨秀清争做皇帝,所以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杨秀清那四部份基本军队,都完全消灭,太平天国的势力便由此大衰。推究太平天国势力之所以衰弱的原困,根本上是由于杨秀清想做皇帝一念之错。洪秀全当时革命,尚不知有民权主义,所以他一起义时,便封了五个王,后来到了南京,经杨秀清、韦昌辉内乱之后,便想不再封王了。后因李秀成、陈玉成屡立大功,有不得不封之势,而洪秀全又恐封了王,他们或靠不佳,于是同时又封了三四个王,使他们彼此号相位等,可以互相牵制。但是从此以后,李秀成、陈玉成对于各王便不能调动,故洪秀全便因此失效,所以那种失败,完全是出于大家想做皇帝。」这是从政治上来分析太平天国的失败,也就是说政治的失败足以导致军事的失败。其次,关于中国近代对外的战争,例如论中法战争说:「镇南关一战,中国还获胜仗,后来因被法国恐吓,中国才和法国讲和,情愿把安南让与法国,但是刚在讲和前几天,中国的军队正在镇南关谅山大胜,法国几乎全军覆没,后来中国还是求和,法国人便以为很奇怪。尝有法国人对中国人说:「中国人做事,真是不可思议,就各国的战例,凡是战胜之国,一定要表示战胜的尊荣,一定要战败的割地赔偿,你们中国战胜之日,反要割地求和,送安南到法国,定种种苛虐条件,这真是历史上战胜求和的先例。」中国之所以开这个先例的原因,是由于满清政府太糊涂。」(「民族主义」第二讲)又论庚子之役说:「像庚子年《国父革命战理之研究》电子版4/7第十一章:战史述评李浴日著4/7世界兵學社發行发生义和团,他们的始意,是要排除欧美势力的。因为他们要排除欧美的势力,所以和八国联军打仗,当时所用的武器,便是大刀。要用大刀去抵抗联军的机关枪和大炮,那种举动,就当时中国人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对于他们的物质进步之抵抗,不相信欧美的文化是此中国进步,并且想表示中国的文化,还要好过欧美。甚至于像欧美的洋枪大炮,那些精利武器,也不相信比较中国的大刀还要利害,所以发生义和团来反抗欧美。义和团的勇气,始初是锐不可当的,在杨村一战,是由于英国提督西摩带了三千联军,想从天津到北京,去救那些公使馆,经过杨村,就被义和团围住了。当时战闘的情形,义和团没有洋枪大炮,只有大刀,所围住的联军,有很精利的枪炮。在义和团一方面,可说是肉体相搏。西摩因为被他们包围了,便用机关枪去扫射义和团,义和团虽然是被机关枪打死了很多的人,血肉横飞,但是还不畏惧,还不退却,总是前仆后继,死死的把联军围住,弄到西摩带那三千联军,终不敢通过杨村,直进北京。便要退回天津等候,另外请了大兵来帮助,才能够到达北京,解各国公使馆的围。就那次战争的情形而论,西摩有几句批评说:照当时义和团之勇气,如果他们所用的武器是西式枪炮,那些联军,一定是全军覆没的。但是他们始终不信外国的新式武器。总是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藉,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民权主义」第五讲)从这一述评,可见武器在战争上的重要性,亦可见「勇锐之气,殊不可当。」国父对外国战史亦很有研究,尤爱研究各国革命战史,如英法的民权战争,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及俄国的革命战争(散见三民主义及各讲词中,姑略)。他为周应时「战学入门」一书撰序说:「世之善战者,有得于天才,有得于学问,如铁木真之起于游牧,而能扫荡欧亚,战无不胜,攻无出不克,此天才独胜者也。如莫鲁克(即毛奇——浴曰注)之运筹帷幄,决胜先机,一战而胜丹,再战而摧奥,三战而败法,此学问特长者也。至于拿破仑乘法国革命之运,统饥寒之残卒,与奥战于意大利之野,以少击众,连战皆捷,转危为安,及后几奄全欧,其用兵之妙,古今无匹,此才学兼长者也。」足见他对铁、毛、拿等战史亦研究过一番。至于论第一次欧洲大战,散见于遗教中较为详尽,他说:「前几年的欧洲大战,这次战争可以叫做世界的大战争。何以叫做二、关于外国战史《国父革命战理之研究》电子版5/7第十一章:战史述评李浴日著5/7世界兵學社發行世界的大战争呢?因为这次战事扩充影响到全世界,各国人民都被卷入漩涡之中。这次大战争所以构成的原因,一是撒克逊民族和条顿民族互争海上的霸权,因为德国近来强盛,海军逐渐扩张,成世界上第二海权的强国,英国要自已的海军独霸全球,所以要打破第二海权的强国。英德两国都想在海上争霸,所以便起战争。二是各国争领土,东欧有一个弱国叫做土耳其即突厥。土耳其百年以来世人都说他是近东病夫,因为内政不修明,皇帝很专制,变成了衰弱的国家。欧洲各国都要把他瓜分,百余年以来不能解决,欧洲各国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发生战争。故战争的原因,第一是白种人互争雄长,第二是解决世界的问题。如果战后是德国获胜,世界上的海权,便要归德国占领,英国的大领土便要完全丧失,必成罗马一样,弄至四分五裂而亡。」(「民族主义」第四讲)这是就欧战发生的原因而论。关于此,又说:「像这次欧洲大战,便有人说「打太阳」的地位,因为欧洲列强多半近于寒带,所以起战争的缘故,都是由于互争赤道和温带的土地,可以说是要争太阳之光。」(第一讲)次述欧战的军事动态:其一、关于构筑阵地方面说:「吾今欲请学者一观近日欧洲之战场,当德军第一次攻巴黎之失败也,立即反攻为守,为需要所迫,数月之间,筑就长壕,由北海之滨,至于端士山麓,长一千五百里,有第一第二第三线各重之防御,每重之工程,有阴沟,有地窖,有通道,有栈房。工程之巩固繁复,每线每里比较,当过于万里长城之工程也。三线合计,长约不下五千余里,而英法联军方面,所筑长壕亦如之。……而欧洲东方之战线,由波罗的海,横互欧洲大是,而至于黑海,长约三倍于西方战场,彼此各筑长壕以抵御,亦若西方,其工程时间皆相等。」(「孙文学说」第四讲)其二、关于使用兵器方面说:「当欧战的时候,法兰西本国以北的许多地方,都被德国军队侵入,人民的产业化为乌有,房屋也打破了,在那个地方两军相持三四年,不但是房屋没有,就是一草一木都找不出来,成了不毛之地。这是什么原故呢?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打仗,是用子弹分胜负,每打一次仗,一日要用几十万几百万子弹,欧美现在打仗,不用子弹分胜负,要用炮弹分胜负,每日所用的炮弹,总是以几千万计。我们现在的战争,在他们看起来,是拿破仑的战争,是几百年以前的战争。他们现在的战争是什么情形呢?在战线以内的人,不在地上走,
本文标题:国父革命战理之研究电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