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深圳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附件2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先进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为发展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提供了重大机遇。主动谋划、布局高端,加快发展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是我市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点、构建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的关键环节,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等,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我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规划的实施,加快把深圳打造成为国际化的机—2—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深圳城市发展质量。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1.产业基础支撑雄厚。深圳按照国家的部署要求,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深圳产业基础雄厚,2013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59.5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其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水平全国领先;作为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深圳创意设计业优势明显,其中工业设计占全国份额的60%;作为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和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微电机集聚地,深圳先进制造业实现规模化发展,2013年产业增加值达4163亿元,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技术支撑。近年来,深圳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支撑,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领域率先发力,2013年产业增加值达200亿元,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细分领域特色突出。深圳不断推进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发展深度和广度,初步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产业集群,并开始向生产服务型—3—转变。在机器人领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人机界面等技术全国领先,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3年产业规模约180亿元,其中汇川、雷赛、劲拓等一批知名企业产值平均增速超过30%。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深圳是国内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拥有从传感器、柔性原件、交互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条,华为、中兴、宇龙等龙头企业在国内率先推出智能手表、健康配件等可穿戴设备,新产品和新业态不断涌现,集聚了上千家相关企业,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在智能装备领域,激光自动焊接设备、线路板三维检测设备国内名列前茅,生命信息检测仪器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华大基因两款第二代基因测序仪在全国首次获批,理邦公司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血气生化分析仪成功上市。3.自主创新能力强。深圳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体系日益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48.1%。截至2013年底,深圳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相关领域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30个,工程实验室1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公共服务平台7个。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已投入运营,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研究支撑体系初步建立。深圳组建了国内首个机器人产学研资联—4—盟,积极开展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多传感器融合、人机交互、智能控制、能量管理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较大突破,机器视觉、智能信息处理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4.产业发展环境优越。深圳及周边地区产业发达,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加快培育发展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深圳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浓厚,各类高端人才集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资本市场活跃发达,金融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服务能力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融资服务。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合作再上新台阶,并充分利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独特优势,制定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和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了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信息消费等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资本、人才和政策等要素相互作用,市场化、国际化等优势叠加,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了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二)面临形势。1.技术重大突破与产业融合创新孕育产业发展新机遇。随着现代传感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技术、生命信息技术的快速突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创新,催生—5—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术创新体系日益成熟,产业化及应用推广进程加速,具备感知、决策、执行等功能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生产智能化和生活智慧化创造产业发展新需求。大力发展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有利于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变革和组织方式重构,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综合能耗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推动了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向传统制造领域的加速渗透。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智慧地球、宽带中国战略的稳步推进,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品与服务对提高生活品质、促进生活方式智慧化的作用日益凸显,产业发展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3.国际国内竞相布局成为增强竞争优势的新载体。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谋求以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技术和产业为重要载体重塑制造业优势。为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我国已部署相关产业的培育发展和标准研制工作,国内众多省市高度重视,竞相规划布局,努力抢占发展先机。—6—4.加快产业培育发展是促进深圳质量跃升的新举措。当前,我市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发展面临着“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产业转型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日益凸显,持续保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先发优势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快培育发展和推广应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突破资源环境要素约束,加快形成“高、新、软、优”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促进深圳质量跃升提供有力支撑。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深圳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我市新时期使命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支撑技术和核心基础部件掌握不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和企业梯队尚需培育,创新提升、做大做强任重道远。必须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迅速提升发展水平,力争早日迈入国际先进行列。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要求,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全球产业变革和国内经济转型的机遇,以生产方式智能化和生活方式智慧化为目标,以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为核心,以研发和产业化为支撑,以推进示范应用为牵引,优化政策环境,广聚优质资源,提升创新水—7—平,拓展增值服务,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国际化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二)基本原则。1.引领转型,高端发展。推动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鼓励智能制造技术、工艺及产品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支持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向研发设计、增值服务等高端环节发展,引导制造企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企业转型。2.创新机制,协同发展。充分利用体制机制创新和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破解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和技术资源瓶颈,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技术研发、产品制造、示范应用等各环节互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全面协同发展。3.立足优势,集聚发展。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统筹规划,明确发展时序和空间布局。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更新、园区升级改造,选择最有基础、条件、需求的重点方向作为突破口,集中优势资源抢先布局,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实现优势行业大而强,细分领域优而精,形成特色鲜明、—8—重点突出的发展格局。4.内外并重,合作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资源与市场的配对和整合,建立跨区域产业协作机制,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互动发展。探索开放化的发展模式,充分整合与利用全球创新资源,通过并购重组和合作开发等方式,引进一批知名研发中心和机构总部,快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积极引进国际新兴服务业态,推进“中国装备”走出去。(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初步形成创新活跃、结构优化、规模领先、配套完善、服务发达的产业体系,将深圳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创新基地、服务基地和国际合作基地。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布局建设若干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引领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集聚基地和集聚区。到2020年,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成为新时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2.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一批技术引领型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人机协作、系统集成等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快速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取得一批自主知—9—识产权。到2020年,新建50个以上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组织实施100个以上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培养一大批科技和产业的领军人才。3.打造国际品牌企业。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梯队日益合理,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专业化企业,形成一批国际品牌企业。到2020年,组织实施100个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企业1家以上,100亿元企业5家以上,50亿元的骨干企业1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快速成长型企业达50家以上。4.示范应用取得突破。以示范应用为着力点和突破口,重点推进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关键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在典型制造领域中的示范应用,经济效率、产品质量等大幅提升,综合能耗显著下降。开展交通、物流、家居、健康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形成通用性、标准化的应用平台,逐步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生活智慧化。三、主要任务(一)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高水平学科和科研机构建设,积极承担国家、省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围绕现代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拟人化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领域,新建—10—和完善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掌握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话语权。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战略联盟,提高辐射带动力和创新要素集聚力,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瞄准价
本文标题: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深圳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4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