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新准则会计科目 解释
新准则会计科目解释401001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是指企业持有可随时用于支付的现金限额,存放在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现金,包括人民币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库存现金。1002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是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在其所在地银行开设账户,运用所正确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是做好资金结算工作的基础,企业只有在银行开立了存款账户,才能通过银行同其他《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将企业事业单位的存款账户分为四类,即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一般企事业单位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主要用于办理日常的转账结算和现个一般存款账户,该账户可办理转账结算和存入现金,但不能支取现金。临时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临时经营活如基本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农副产品资金等,企事业单位的销销货款不得转入专用存款账户。为了加强对基本存款账户的管理,企事业单位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要实行开户许可制度,必须凭中国人民银行借账户;不得违反规定在异地存款和贷款而开立账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100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是指各金融企业在中央银行开户而存入的用于支付清算、调拨款项、提取及缴存现金、往来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余额。1011存放同业存放同业(会计编码:1011)是指金融同业将非清算用途的资金短期存放于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银行)存放在同业的各种款项。1012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即:存放地点和用途均与现金和银行存款在资产负债表中并入货币资金项目中,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在途货币存入银行的款项;银行本票存款是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证存款是企业存入银行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1021结算备付金结算备付金是证监会和银监会首次提出的概念。结算备付金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给出,但对缴纳数额作出了界定结算备付金是指结算参与人根据规定,存放在其资金交收账户中用于证券交易及非交易结算的资金.资金交收账1031存出保证金存出保证金,是指金融企业按规定交存的保证金,包括交易保证金、存出分保准备金、存出理赔保证金、存出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存出或交纳的各种保证金余额。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并且一旦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交易性金融资产是07年新增加的科目,主要为了适应现在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出现的市场交易,取代了原来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1111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指公司按返售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固定价格返售的证券等金融资产所融出的资金。公司根据返售协议买入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作为初始确认金额。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计算确定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确认为应收利息,同时计入利息收入。返售日因取得证券等资产(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均应计入取得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买入的尚未到期返售金融资产余额。1121应收票据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还没有到期、尚未兑现的票据。应收票据是企业未来收取货款的权利,这种权利和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商业汇票的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因而我国的商业汇票是一种流动资产。在我国应收票据、应付票据通常是指“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是远期作为应收应付票据。1122应收账款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而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应收账款于会计原理上,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本账户按不同的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核算。1123预付账款“预付账款”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在“预付账款”账户下,应按供应1131应收股利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包括企业购入股票实际支付的款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现金股利或利润。1132应收利息本科目核算企业发放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应收取的利息。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利息。1201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代位追偿款是用于核算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确认的应收代位追偿款。本科目应当按照对方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但尚未收回的应收代位追偿款。1211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账款是指公司开展分保业务而发生的各种应收款项。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从事再保险业务应收取的款项。1212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是用于核算企业(再保险分出人)从事再保险业务确认的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以及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保险责任准备金。企业(再保险分出人)可以单独设置“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应收分保寿险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等科目。本科目可按再保险接受人和再保险合同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从事再保险业务确认的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余额。1221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是企业应收款项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以外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通常包括暂付款,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其他应收、暂付款主要包括: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2.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4.备用金(向企业各职能科室、车间等拨出的备用金);5.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6.预付账款转入;7.购买股票后应收的包括在股票价格中的已宣告发放的股利;8.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1231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是指对应收账款预提的,对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用来抵销,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商业信用的高度发展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为企业带来销售收入增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坏账的发生。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是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1.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2.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其偿债义务(一般超过3年)且具有明显特征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1301贴现资产贴现资产是用于核算企业(银行)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转贴现融出资金等业务的款项。企业(银行)买入的即期外币票据,也通过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通过买入返售方式办理的票据业务,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应当按照贴现类别和贴现申请人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办理的贴现、转贴现融出资金等业务的款项余额。1302拆出资金拆出资金,是指信托投资公司拆借给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拆出资金应按实际发生额入账。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按规定拆放给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余额。1303贷款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包括质押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等。企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具有贷款性质的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以及垫款等,在本科目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垫款”等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按规定发放尚未收回贷款的摊余成本。1304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是当存在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发生减值,按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尚未个别识别的可能性损失和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所计提的准备。银行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贷款损失准备为贷款的账面价值与其预计未来可收回金额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是按照风险分类的结果,并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和担保人的支持力度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以判断贷款是否发生减值,合理计提。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贷款损失准备。1311代理兑付证券代理兑付证券,是指金融机构接受客户的委托,对客户发行的证券到期以后,按合同规定进行兑付,客户按一定的比例支付金融机构手续费。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兑付但尚未收到委托单位兑付资金的证券金额。1321代理业务资产代理业务资产”科目是用于核算企业不承担风险的代理业务形成的资产,如受托理财业务进行的证券投资、受托贷款等。企业(证券)的代理买卖证券、代理承销证券、代理兑付证券另设科目核算。企业受托代销的商品,可将本科目改为“受托代销商品”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应当按照委托单位、资产管理类别(如定向、集合和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贷款对象,分别“成本”、“已实现未结算损益”等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代理业务资产的价值。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代理业务资产的价值。1401材料采购材料采购是指企业利用货币资金购买材料的活动,是生产准备业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核算企业外购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计算确定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应设置和运用“材料采购”账户。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经收到发票账单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1402在途物资在途物资是指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和入库情况。一般用于商贸企业。在途物资与材料采购的区别:在做会计分录时,这是两个不同的会计科目,“在途物资”这个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是企业按实际成本进行的会计核算,用于企业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到达或者尚未验收入库的采购业务,应根据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借记“在途物资”等科目,待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后,再贷记“在途物资”。“材料采购”这一会计科目是企业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取得原材料时,先通过该科目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购入但尚未运抵的材料或商品的实际成本。1403原材料原材料:是指企业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购入物品,以及购入的用于产品生产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性物资等。原材料可分为: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1404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又称“材料价格差异”。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价格成本间的差额。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质量。在材料日常收发按计划价格计价时,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材料采购科目的调整科目。科目的借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超支额,贷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节约额。发出耗用材料所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从本科目的贷方转人各有关生产费用科目;超支额用蓝字结转,节约额用红字结转。“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可按材料类别进行,也可按全部材料合并进行。按材料类别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可使成本中材料费的计算比较正确,但要相应多设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增加核算工作量。如果将全部材料合并一起核算,虽可简化核算工作,但要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因此在决定材料成本差异的明细分类核算时,既要考虑到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又要考虑核算时人力上的可能性。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根据发出耗用材料的计划价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进行计算。1405库存商品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
本文标题:新准则会计科目 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9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