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01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一讲
中国新闻传播史王文涓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专业中国新闻史学会委员中国新闻传播史本课程拟分为四编十六讲:第一编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与长足发展(1815-1895)第二编民族新闻事业的勃兴与全面发展(1895-1927)第三编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927-1949)第四编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发展与改革(1949-)第三编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927-1949)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全面胜利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十二讲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一节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第三节战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向两极分化第四节外国记者对中国抗日宣传的杰出贡献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一节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一、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1)历史背景1927年国民党新政权建立后,不少地区结束了旧军阀混战不休的局面,民族工、商、金融等各行各业获得很大发展,为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资金、广告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对于新闻事业,国民党统治集团一方面加紧建设其新闻统制制度,另一方面则多次表示给予国民以言论出版自由权利,曾煞有介事地发表开放“言禁”的通电。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一节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一、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2)民营报刊、通讯社发展概述民营报刊、通讯社数量有较大的增加、规模有较大的扩展、设备有较大的改善,新闻业务工作也有所改进。《新闻报》和《时报》等不少报馆还新建了报馆大楼。天津的《大公报》是这一时期发展得最快的报纸之一。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一节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一、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3)民营广播电台发展概述民营广播电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大批问世,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上海一地。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商业性广播电台,二是教育性广播电台,三是宗教性广播电台,数量更少,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一节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二、报业托拉斯计划的出现与流产(1)概述一报多馆、报业联合或兼并等报业托拉斯现象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民营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申报》兼并《新闻报》/张竹平建立“四社”联合办事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到政府方面的压迫与摧残,这些报业托拉斯计划均中途流产。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一节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二、报业托拉斯计划的出现与流产(2)《申报》兼并《新闻报》事件1929年1月初,《新闻报》的馆主、美国人福开森,想在《新闻报》的黄金时代抛出股票换取巨额资金。史量才立即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关系同福开森达成协议,并办理了交割手续。史量才成为《新闻报》的最大股东后,即派人前往《新闻报》办理接受事宜,但遭到了抵制。最后,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史量才不得不作出让步,推出了部分股票,并答应不干预《新闻报》的编务,仍由汪伯奇、汪仲韦兄弟全权主持。史量才在中国建立报业托拉斯的理想彻底破产。史量才(左)福开森(下)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一节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二、报业托拉斯计划的出现与流产(3)张竹平主持的四社被收买事件张竹平1926年与人合股购进上海《时事新报》,1928年又将其1924年开始经营的申时电讯社扩建为申时通讯社,1931年,张竹平担任英文《大陆报》的经理。1932年10月,张竹平又与人合股创办《大晚报》。接着,张竹平将其主持的或参股的上述三报一社合并,成立四社联合办事处,俨然成为一个报业托拉斯组织。对此,国民党当局也不能容忍。1934年下半年起,《时事新报》就遭到禁邮、警告,继而国民党内的大财阀孔祥熙又派人向张竹平施加压力,强行收买四社。张竹平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一节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二、报业托拉斯计划的出现与流产(4)成舍我报业扩张政策受挫事件成舍我于1924年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1925年创办《世界日报》、《世界画报》。1928年在南京创办《民生报》,1934年因揭露当时行政院院长汪精卫部下彭学沛贪污舞弊等事被查封,成舍我也被捕系狱40天。成舍我出狱后,又到上海与人合办《立报》。《世界画报》晚年成舍我《世界日报》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一、抗日民主报刊的出现与发展(1)概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之后,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并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而高潮迭起。在此期间,国统区的民营新闻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不以抗日民主作为它们的基本取向。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或政治影响下,宣传抗日、救亡、民主的报刊在国统区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仅在上海,自1931年“九·一八”至1937年7月抗战爆发,先后有100多种抗日民主报刊问世。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一、抗日民主报刊的出现与发展(2)邹韬奋与《生活》周刊邹韬奋是中国现代著名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及出版家。自1926年接办《生活》周刊起,终生从事新闻事业。《生活》周刊,1925年10月11日在上海创刊,系职业指导与职工修养类刊物。自1926年10月24日出版的第2卷第1期起,邹韬奋接办该刊并锐意革新,开办《读者信箱》并视之为该刊的“维他命”。九一八事变后,韬奋主编的《生活》坚持抗日民主立场,反对国民党的卖国投降政策,因而屡遭迫害,1933年7月韬奋出国流亡,12月16日《生活》出至第8卷第50期停刊。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一、抗日民主报刊的出现与发展(3)邹韬奋与《萍踪寄语》、《萍踪忆语》1933年7月至1935年8月,韬奋在海外流亡,撰写并在国内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考察各国现状的通讯作品,后结集为《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一、抗日民主报刊的出现与发展(4)邹韬奋与《大众生活》《大众生活》周刊,1935年11月16日在上海创刊,每期销数达20万份。至1936年2月29日出满16期后被迫停刊。后韬奋流亡香港。此时,韬奋已经接受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大众生活》发刊词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一、抗日民主报刊的出现与发展(5)邹韬奋与《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1936年6月7日在香港创刊,至7月31日决定迁上海出版,但由于国民党政府有关当局不予登记而最终未能出版。同时出版《生活日报星期增刊》。7月31日,《生活日报》拟由香港迁上海出版,最终未能在沪发行。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仍在香港续出。自1936年8月23日起,《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改名《生活星期刊》在上海继续发行。11月22日,“七君子事件”发生,邹韬奋被捕。《生活星期刊》于12月出至第1卷第28期出版后停刊。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一、抗日民主报刊的出现与发展(6)杜重远与《新生》周刊《新生》周刊,1934年2月10日创刊,杜重远创办,艾寒松实际主编,继承《生活》周刊的办刊宗旨与风格。1935年5月4日,《新生》周刊第2卷第15期出版。《新生》的实际主编艾寒松以“易水”笔名在这一期里发表了一篇题为《闲话皇帝》的小品文。该文泛论中外君主制度,并涉及日本天皇,并由此引发起一场中日纠纷。《新生》被封,杜重远被判入狱,史称“新生案”。杜重远《新生》周刊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一、抗日民主报刊的出现与发展(7)上海出版的其他抗日民主报刊《永生》周刊,1936年3月7日创刊;《世界知识》,1934年2月创刊;《救亡情报》,1936年5月6日创刊,同年12月25日停刊,由上海各界救国会主办;《学生报道》,1937年1月1日创刊,由学生救国联合会出版;《国难新闻》,由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出版;……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一、抗日民主报刊的出现与发展(8)其他地区出版的其他抗日民主报刊北平、西安、天津、南京、广州、香港等地在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不少抗日民主报刊,如《西北文化日报》等。1936年“西安事变”期间,由东北军和西北军组成的中国西北抗日联军曾出版过一份《解放日报》,于事变的第二天(即12月13日)创刊,系西北抗日联军接管国民党陕西省政府机关报《西京日报》后改组而成,中共党员韩进、魏文伯等担任该报编辑工作。1937年2月8日被国民党陕西省政府接收,2月10日停刊。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诉求二、《申报》等资产阶级商业性报纸的转向进步(1)《申报》的转向进步“九一八”后,《申报》一改保守的政治态度,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并开始进行《申报》的改革工作。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诉求二、《申报》等资产阶级商业性报纸的转向进步(2)《申报》新闻业务的革新在报纸内容及版面上,抓住“时评”为“龙头”,对当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都发表过一系列评论,紧密联系形势,指出发展趋势,反映民众的感情和要求;针对社会上各类读者对象,《申报》设立了《业余周刊》、《妇女园地》等专副刊;对副刊《自由谈》作重大改革,特聘从法国留学归来的青年作家黎烈文担任主编。黎烈文(1904-1972)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诉求二、《申报》等资产阶级商业性报纸的转向进步(3)《申报》的社会文化事业《申报》兴办各种社会文化事业,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其中包括发行《申报月刊》、出版《申报年鉴》、设立《申报》流通图书馆、设立《申报》新闻函授学校及业余补习学校等,在读者及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诉求二、《申报》等资产阶级商业性报纸的转向进步(4)史量才遇刺身亡由于《申报》积极主张抗战,反对内战和国民党的独裁专制,遭致国民党当局的嫉恨。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诉求二、《申报》等资产阶级商业性报纸的转向进步(5)《立报》:小报型式、大报风格《立报》,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刊,小报型式、大报风格。该报由成舍我等创办。《立报》是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创刊的报纸,以“对外争取国家独立,驱除敌寇;对内督促政治民主,严惩贪污”为言论方针,宣传抗日救国、提倡政治民主、反映群众呼声。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诉求二、《申报》等资产阶级商业性报纸的转向进步(6)其他报纸上海的《新闻报》、《时事新报》也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不少宣传抗日救亡的报道和言论。《大公报》的上海版、天津版虽曾宣传过“缓抗”,但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也开始正视民众的爱国热情,在报道与评论中出现反映民众抗日的呼声。范长江与图王夫妇等《中国的西北角》第十一讲民营新闻事业在反新闻统制斗争中艰难发展第二节“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三、战时民营报刊在内地的发展(1)概述1937年抗战爆发后,民
本文标题:01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一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2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