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6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以前的选官形式: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举贤任能”(实际是军事民主制,荐贤有沾亲带故之嫌也)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兼存“养士”与“军功”)汉代--察举与征辟制(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官人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贵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隋唐至清代--科举制历代选拔人才的方式,无外乎两种:•荐举考试•古今中外,莫不如斯。•但自三代至魏晋的荐举,基本上并不成功。•因此,隋唐以后:•考试成为主流,而以荐举辅之。一、科举考试的程序与内容(一)科举制度始末与录取进士人数•开始:隋炀帝大业五年(609)•结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总计:约1300年•录取:约10万名进士(98749人,诸说不同)•状元:约600人明清科举制度示意图(二)正科(常科)与恩科•乡、会试分为正科(常科)与恩科。•乡试正科:每隔三年考试,逢子、卯、午、酉年考试。•乡试恩科:皇帝因事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如皇帝登基、万寿等重大喜庆年份)。•会试常科:逢丑、辰、未、戌年在京师考试。一、科举考试的程序与内容(三)乡试时间与名称乡试日期:八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各考一场。先一日(八、十一、十四)点名发给试卷入场;后一日(十、十三、十六)核对交卷出场。考试时间在秋天,故称为“秋闱”。贡院四周围墙遍布荆棘,故又称“棘闱”。发榜多用寅、辰日支,以辰属龙,寅属虎,所以称“龙虎榜”。时中秋桂花开,亦称“桂榜”。乡试中试称“举人”,第一名俗称“解元”。一、科举考试的程序与内容(四)会试、殿试时间与名称•会试时间:三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各试一场。•会试由礼部主持,所以又称“礼闱”。•因为在春天考试,所以又称“春闱”。•会试第一名俗称“会元”。•殿试时间:四月中下旬(不定)。•因为是“天子亲试于廷”,故称“廷试”。•殿试前三名俗称“状元”、“榜眼”与“探花”。正式名称:第一甲第一名、第一甲第二名、第一甲第三名一、科举考试的程序与内容二、有关考官、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一)对考生的规定:填履历表:姓名、年龄、籍贯、婚否、三代(曾祖父、祖父、父亲)、身材(如胖瘦等)、面貌(如白晳、黑红、有无胡须等)结保:考生五人结保,如有舞弊发生,则五人同罪。点名与搜检:考生入场前点名与搜查携带的用品。(二)对考官的规定•乡、会、殿试的考官都由皇帝亲自派选。•乡试考官:一正一副,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会试考官:由1位总裁,3-5位副总裁,18位同考官,称“十八房”。•殿试考官: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评卷官员称为读卷官。•回避制度:别头试(考官子弟另试)、乡试考官避有籍。•闭锁考院:会试考官上任,不许回家,直接赶到贡院住宿,断绝与外界一切接触,直至考试结束。二、有关考官、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三)对试卷的规定•出题:保密出题,密印密封,当场开封。•糊名:考生试卷填写履历的部分翻折封盖,加盖骑缝章,这一过程叫做“糊名”或“弥封”。•誊录:誊录用红笔钞录原卷一份,供阅卷官评阅,称“朱卷”。•对读:将“朱卷”与原卷(墨卷)核对,准确无误,原卷封存。•阅卷:〇△、︱×(圈、尖、点、直、叉)五等。•文曰:清真雅正雍容华贵当行出色逼真大家等•诗曰:清新妍叶可等(乾隆朝兆惠不知如何阅卷,高宗曰看前人如何画圈即可。)•放榜:“朱卷”与“墨卷”相核,书写姓名与名次(乡试)。二、有关考官、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四)对考场的规定•乡试考场:设在各省省城,称为“贡院”。•号舍:高约2米,深约1.3米,宽1米,无门。•会试考场:太和殿或保和殿(清代)。二、有关考官、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金榜题名时得意之诗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皇榜状元打马游街名落孙山时失意之诗唐罗邺《落第东归》: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唐温宪(庭筠子)《题崇庆寺壁》: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郑延昌见此诗,荐于当事,宪乃得第。庭筠才思敏捷,时称“温八叉”、每科考喜代为他人作,动辄“救数人”。)状元卷(一)•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明青州府益都县(今青州市)人。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25岁时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第一甲第一名”为万历皇帝所题。赵秉忠的殿试卷于1983年在山东青州市发现。卷子用宣纸书写,长为3.3m,宽为38cm。共2460字,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的状元卷。韩国恢复科举考试图2006年10月1日,韩国老人参加Gwageo考试韩国首尔恢复科举考试图贡院旧照片(坐朝问道垂拱平章)南京贡院旧照贡院与号舍图顺天贡院模型两位考生在号舍中•左图:模拟考试情景•右图:考箱和考篮陈独秀《实庵自传》(南京考场)到了八月初七日,我们要进考场了。我背了考篮、书籍、文具、食粮、烧饭的锅和油布,已竭尽了生平的气力,若不是大哥代我领试卷,我便会在人丛中挤死。一进考棚,三魂吓掉了二魂半,每条十多丈长的号筒,都有几十或上百个号舍,号舍的大小仿佛现时警察的岗棚,然而要低得多,长个子站在里面,是要低头弯腰的,这就是那时科举出身的大老以尝过“矮屋”滋味自豪的“矮屋”。矮屋的三面七齐八不齐的砖墙,当然里外都不曾用石灰泥过,里面蜘蛛网和灰尘是满满的,好容易打扫干净,坐进去拿一块板安放在面前,就算是写字台。睡起觉来,不用说就得坐在那里睡。一条号内,一两间空号,便是这一号的公共厕所,考场的特别名词叫做“屎号”。……如果不幸坐位编在“屎号”,三天饱尝异味,还要被人家议论是干了亏心事的果报。(小便脚下盆中;大便须请假盖戳,称“尿戳子”,甚有便至袜套者。)•《儒林外史》第二回写道,周进是个乡下老童生,年过六十,随商人到了省城,非要去看贡院。•“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醒人事”。•古诗:“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三、科举考试的内容与考题(一)乡试与会试场次与考试方式乡试共分3场。第一场试《四书》文3篇。第二场经文4篇、五言八韵排律诗一首。第三场策论五道。会试共分3场。第一场《四书》文3题,名义上由皇帝钦命。其他两场考试,与乡试大同小异。(二)考试文体、内容与考题类型•考试文体:八股文•考试内容:《四书》、《五经》(以朱熹等注释为准)•小题:题目的字数很少,甚至只有一个字(童生试)。战(《论语》:“子之所慎:齐、战、疾。”)去其金(《孟子》:“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节彼南山(《大学》引《诗经·小雅·节南山》)三、科举考试的内容与考题•大题:大题是一句、一段、一章等,较为整齐。子曰学而全章(《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截搭题:截取句子的头尾、尾头,或者一章与另一章的头尾,隔章的头尾,甚至在《四书》中各取一句等。王速出令反(《孟子》:“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大学之道天命之谓性学而时习之孟子见梁惠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各书的第一句)四、试帖诗、八股文举例(一)试帖诗举例•试帖诗,又称五言八韵诗,也就是五言排律。其标准是:1,必须用五言句。2,必须用律调句(一般不用拗句)。3,必须16句。4,首尾二句外,其他各联必须对偶句。5,首句一般不用韵(否则九韵),更不能用邻韵。6,限定以某字为韵(得某字)。7,前四句要概括题目大意。8,诗的末尾要“颂圣”,即赞美皇帝,歌颂时政。赋得繁林蘙荟得贤字吴贻咏繁林多茂植求木譬求贤试向郊原望偏宜蘙荟传千章舒化日万壑隐秋烟密荫晴疑雨浓光绿到天是桐当集凤非柳漫栖蝉露浥三霄迥材居百卉先大成堪作栋小用耻为椽表瑞呈丹陛维桢协雅篇•赋得◆◆◆◆得◆字,是诗题格式。•《孙子·行军篇》:山林蘙荟者,必谨复索之。•《抱朴子·博喻》:繁林蘙荟,则羽族云萃。•此题以树木茂盛成林,又以贤字为韵,即比喻贤才众多。这是猜题第一关,不可错。题目理解错误,满盘皆输。•吴贻咏,今安徽桐城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会试中式第一名。•首联、次联四句,点明主题,并用“贤”韵。•三、四联以“千章”、“万壑”切合“繁林”,以“密荫”、“浓光”切合“蘙荟”。换词以描写铺叙,喧染场面。•五联以凤非梧不集,蝉非柳不栖,比喻贤才择主而事,暗颂当今皇帝。•六、七联以木材喻人才,争做栋梁之才,耻为平庸之才。以收清全题。•末联颂扬。双台。《诗·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思,语助,无义;皇,美。多士,众多贤才;王国,文王之国;维,是;桢,筑墙所用之木,立于两端为桢,立于两侧为干。意谓生长在国土上的众多优秀贤才,是周王朝的桢干之臣(栋梁之才)。以周朝喻当朝,以文王喻当今皇上。马屁拍得极其高级。(二)八股文举例•1,八股文各种异称:八比:两股一比,共四比。制艺(经义、制义):皇帝命士子作的文艺。时文、时艺:相对古文而言。《四书》文:主要在《四书》里出题。四、试帖诗、八股文举例•2,八股文形式解析•题目:小题、大题、截搭题。•破题:开头两句话,概括点明文章题义。小题苦于撑不开,大题苦于笼不严,截搭题苦于合不拢。“子曰”--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子”--至圣先师;“曰”--至理名言“大学之道天命之谓性学而时习之孟子见梁惠王”--道本乎天,家修而庭献也。征商自此贱丈夫矣(《孟子·公孙丑下》)--以臣伐君,武王非圣人也。•承题:用三句话承接破题所说出的意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起讲:引申讲明题义,或并说明题目内容的背景等,亦称小讲。不得超过10句。•八股、四比:两两相对,四对偶句。•大结:篇末自由发挥见解。清代取消。•3,八股文基本技巧与苛刻条件•换字:不能直接用题面字,须用他字表达。孔子--圣人;孟子--大贤天--苍昊;日月--升恒、薄蚀•对偶:即四组对偶句,必须用偶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相题:揣磨文章主题思想。相题一错全篇皆误。•口气:代圣贤立言,阐发分析圣人之余蕴。•磨勘:检查文章中各种错误(自查与考官查)。错别字、避讳、佛道言、圣人之后事、关节等。•4,八股文选本与批注本•《儒林外史》中马二马纯上即以选本为生。•时文选本类似今日《优秀高考作文选》•清方苞《钦定四书文》•此类书又称“高头讲章”、“新科利器”。如《皇明会元文选》《历科墨卷大醇编》《明文小题传薪》《大题文府》《小题有学集》《小题正鹄》《小题尖锋》《狐白全集》《考卷文雄考卷精选》《会试闱墨》《考卷青炉》《同文摘艳》《大题十万选》、《小题十万选》《江西乡试朱卷》等,各省所刻,当时极多,后人不重,今存者鲜矣。•5,八股文举例•愿无伐善二句[清]钱世喜•«论语▪公冶长»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二句钱世熹,字绍文,号康侯,安徽五河人。明崇祯拔贡,考授司李衔,因未由制科,不就选,益自刻励读书。入清,至康熙九年(1670)成进士,年已七十余。为人秉义执礼,孤峭持身,不苟合于俗,临场制艺三百余首,纸贵一时,号称名家。合郡执经受业者,指不胜屈,未仕而卒。著述今存«周礼汇纂»二卷。«康熙五河县志»卷三、«光绪重修五河县志»卷一四有传。大贤克己之学,征诸言志焉。(破题)夫善、劳何以有伐、施?则己私之为累也,愿两无之,非志克己者不能(承题起讲)。意谓:学者苟不思自胜,则不独身外之物为累也,即身内之理亦为累也;苟思自胜,则不独身外之物宜忘也,即身内之理亦宜忘也(一、二股)。回何志哉?万理具足者,皆备之初,是当游其心于广大之内;一私不存者,至虚之体,是当忘其心于澹漠之中(三、四股)。若之何有伐善者?性命之精微,岂有分数可量,而尺寸遂欲据之以为奇,微论非善也,即云善,善亦仅此耳,回也不敏,无由坐进高深,倘敕夫子之教,有所知,当更求知焉,有所能,当更求能焉,而顾片长自诩欤?彼学问安于小成,英华销于末路,未必非“伐”之一念启之也,愿无之也;若之何有施劳者?事功之明备,岂有时日可期,而壶飡乃欲市之以见德,微论非劳也,即云劳,劳亦止此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化常识6科举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2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