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新型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药物筛选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型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药物筛选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姓名:严凯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农药学指导教师:宋宝安;黄荣茂20080501新型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药物筛选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作者:严凯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姚宇澄.杨炤.高俊.李广仁.李淑英.黄润秋牛心朴子草植物农药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1)本文首次报导牛心朴子草经化学分离制成20个不同标号试样,进行农药活性筛选包括抑制异类植草生长、刺激典型植物特征器官生长、抗植物病害等共440项生物活性的结果.由此揭示该草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特别是使用活体小株法获得了该草具有抗植物病毒高活性的新发现.2.会议论文宋宝安.苟先涛.胡德禹.金林红.杨松.薛伟.陈卓.李向阳.蔡学建.曾松具有抗植物病毒活性氰基丙烯酸酯新农药创制研究2009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是至今为止发现的PSII电子传递抑制剂中活性最高的一类化合物,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该类化合物除草活性,此外还有杀菌、抗病毒活性报道,现已成为国内外农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分别介绍了4类氰基丙烯酸酯衍生物合成与抗植物病毒生物活性有关研究工作,详细介绍了“病毒硝”生物活性测试、田间药效试验、毒理学和作用机制有关研究情况。3.期刊论文姚宇澄.安天英.高俊.杨昭.于学舜.金钟.李广仁.黄润秋.朱常香.温孚江牛心朴子草植物农药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有机化学2001,21(11)在分离鉴定化学组分基础上结合普筛农药活性,发现牛心朴子草提取物中生物碱部位显示抗植物病毒极高活性.通过生物活性跟踪与色谱分离、结构鉴定,确定它是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包括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Antofine)(1)和N-氧代-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N-Oxideantofine)(2).其中2是首次从该草分离得到.Antofine(1)是该草抑制植物病毒主要成份;半叶枯斑法测定它在10-6g/mL浓度的枯斑抑制率达60%,比对照的常用植物病毒抑制剂活性高1~2个数量级.用多种生测方法验证该草生物碱试样抗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芜菁花叶病毒(TuMV)等的生物活性.4.期刊论文陈卓.杨松自主创制抗植物病毒新农药:毒氟磷-世界农药2009,31(2)毒氟磷是由贵州大学教育部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等开发的含氟氨基膦酸酯类新型抗植物病毒剂,其对烟草、黄瓜、番茄病毒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于2001年发现,2007年获农业部农药临时登记.5.学位论文王霞农药化合物的结构化学及其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研究1998该论文首先研究测定并分析了两类三种典型农药分子的晶体结构,其空间群说明这些分子均以构象异构体存在于晶体中.超高效低毒的碘酰脲类除草剂是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体系,选择其中有代表的化合物,详细计算并讨论了有关碘酰脲类除草剂内旋转势垒的问题,说明溶液中不同构象间的转换是可能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此类磺酰脲类除草剂与其受体模型化合物硫胺焦膦酸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初步模型,能较合理地解释基于实验规律,对如何较为有效改进基因和取代基结构以提高其生物活性提出了建议.对农药化合物结构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有关QSAR的研究,包括二维(2D)-QSAR和三维(3D)-QSAR的研究.对农药化合物3D-QSAR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CoMFA法上.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碘酰脲分子的化学键特征,特别是分子内氢键及骨架S-N成键的属性问题,研究人员应用AIM理论,它以量子化学从头算为基础,以电子密度的拓扑分析为工具来较为严格地定义分析中的原子、键合、分子结构等,来定量地研究了磺酰脲类模型化合物的分子内氢键及S-N键的部分双键特征,结果说明分子内的氢键是确实存在的,并且磺酰脲骨架的共轭体系也包括了硫原子.6.会议论文宋宝安.张华.刘刚.金林红.杨松.胡德禹.黄荣茂新型2-氯-5-亚甲基吡啶杂环硫醚化合物合成及抗植物病毒活性2003本文采用活性基团拼接法,设计合成了新2-氯-5-亚甲基吡啶杂环硫醚新化合物,经核磁氢谱、红外、元素分析、质谱结构鉴定、确证了结构.并以烟草叶病为试验对象,进行了药效试验.7.期刊论文周则男生物农药领域大有可为--访植物病毒和农药生物学专家邱德文博士-中国石油和化工2004(11)邱德文,1986年获植物病毒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农药生物学博士学位,1992年被南开大学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5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之后进入美国西雅图EDEN生物科技公司继续从事科研.2002年,邱德文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应邀回国,出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学科带头人.8.会议论文宋宝安.刘刚.薛伟.张国平.汪华.徐广芳.高兴文.金林红.胡德禹.杨松.卢平新型抗病毒剂病毒星的创制开发研究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新型抗病毒剂病毒星的整个研究开发流程,系统讨论了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生物活性的评价过程,毒理学试验结果,合成工艺研究,剂型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全分析研究,作用机理和应用前景评价等,达到了可以进行农药临时登记试验的要求,对新农药创制研究具有的借鉴和启迪作用。9.会议论文陈卓.蔡学建.李向阳.谢化鹏.陈红军.宋宝安生物源性次生代谢产物在抗植物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2008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产生次生代谢产物来抵御外来病原的侵害,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和良好的抗病毒生物活性,为新农药的创制带来希望。10.学位论文康听东应用丙森锌、吡虫啉防治辣椒、烟草黄瓜花叶病、烟草花叶病技术研究2005本文对应用丙森锌、吡虫啉联合防治辣椒、烟草黄瓜花叶病、烟草花叶病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叶通过吸收丙森锌中络合态的锌,能增强超氧化物酶的活力,能对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有些调节作用;丙森锌有较好的传导效果,能增强植株对病毒的抵抗能力而提高辣椒产量;通过喷施丙森锌、吡虫啉对辣椒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有很大的提高;丙森锌和吡虫啉混用与吡虫啉单用对蚜虫的死亡率24h,48h分别高出4.2﹪和1﹪。吡虫啉、丙森锌联合施用能显著增加防治辣椒病毒病的效果;烟草漂浮育苗法联合施用丙森锌、吡虫啉对黄瓜花叶病、烟草花叶病的防治效果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通过丙森锌补锌,同时吡虫啉控制蚜虫对黄瓜花叶病毒的传播。本文链接:授权使用:苏延科(wfxnny),授权号:481e7c29-0ee7-4889-8820-9e9200acb55b下载时间:2011年2月22日
本文标题:新型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药物筛选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