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基于网络教学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网络教学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李国娟总体构想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走出“思政课”教学困境为何改革如何改革借助网络改革效果激发兴趣走出困境一、“思政课”教学面临困境:困境一:情感上的“天然拒斥”1、大学与中学课程的衔接问题(内容、方法、后果)高中《思想政治》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1)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6)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1)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8)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独立自主和平发展”(2)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2)人民政权人民当家”、“人大制度造福人民”、“国家机关以民为本”(2)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7)民主政治、依法治国(2)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7)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的实现、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3)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3)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3)2、未来职业规划的不自觉和无意识实事求是?当前最重要的“实事”是什么?“求”了没有?其中的“是”是什么?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困境二:思想上的“羊群效应”消费羊群、职场羊群、生活羊群、炒股羊群、学习羊群二、走出困境:尝试一:基于网络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出发点一:避免简单重复出发点二:变革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要求(1)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利用网络课堂学习。(2)要求学生掌握每一板块的概念、原理和方法。(3)要求学生做好板块学习作业(4)要求学生做好课堂测试准备。课时分配:本课程共计54课时,其中网络学习38课时;课堂授课13课时;课堂考试3课时。教学内容(章)课堂授课课堂考试网络学习总计第一板块4课时(第1周)6课时(第2周)10课时课程改革指南及学习要求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二板块3课时(第6周)1课时(第6周)12课时(第3-6周)16课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板块3课时(第11周)1课时(第11周)10课时(第7-11周)14课时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四板块3课时(第16周)1课时(第16周)10课时(第12-16周)14课时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合计1333854课时“集中授课”要求(1)本课程组织四次“集中授课”,第一次为“课改指南”和第一板块;后三次根据课程的后三个板块,每板块组织一次“集中授课”。(2)每次“集中授课”分为三大内容:一是对前一板块的课程学习进行总结复习;二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课堂测试。三是对下一板块学习进行指导。(3)组织好每次“集中授课”。加强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做好板块测试的组织和监考工作。“网络讨论”要求(1)开启“公共信箱”。每周定期由专人将学生一周来问题投入“公共信箱”,任课教师进行整理后作答疑。(2)定期“论坛对话”。每学期开学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网上“论坛对话”时间,并由任课教师于第一次授课时告知学生,以便于学生开展网络学习和讨论。(3)网上辅导的内容及其处理意见,及时进行总结,共性的问题反馈到课程教学中得以加强。“课程考核”要求(1)平时成绩占成绩4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2)考核要求及成绩计算方法:总分100分平时成绩40分4次作业,每次5分,共计20分(4*5=20分)4次网络讨论,每次5分,共计20分(4*5=20分)考试成绩60分3次课堂测试成绩,每次占20%。尝试二:基于“专题体验+讲座”的教改模式出发点一:避免枯燥说教出发点二:创新教学模式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对学生已有情绪情感、认知体验的唤起和激活,注重对学生的新情绪情感、新认知体验的积极构建,在实践的过程中力图做到不断丰富、深入、融合与升华学生的体验。创设情景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心理体验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这种体验是让学生站在一定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及相应的结果,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全面地考虑问题。如追求远大理想——乔布斯的“改变世界”角色扮演法结合教学内容,事先让学生准备小品表演、情景剧、模拟法庭或即兴表演等。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内涵。把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转换成活生生的现实。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小品,短剧等课堂讨论、辩论法讨论式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常用的学生自主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动口、动脑并获得自身体验,培养其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如“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辩论“雷锋精神过时了吗?回归生活体验法把学习的环境放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信息资源,采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生动的生活情景,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更真实地融入丰富的生活情景中去“亲心”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按章节设计14项体验式实践活动1、礼仪礼貌培养活动——每次上下课时,师生相互问好、行礼2、自我拓展与自我教育一学期不断线活动——自我推销与感动我的道德故事(课前三分钟,每周三个学生参加)3、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培养活动——十人一个小组,完成“社会热点聚焦”课堂活动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调研活动。利用周末走访或其他交流手段了解社会各阶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与贯彻的现状5、爱国主义影片《我的1919》观后感:“爱国是一种责任”主题演讲活动6、大学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调查7、“道德观察”节目录像《被侮辱的青春》观后讨论:人生观、价值观与成人成才8、周末孝子行动9、大学生恋爱观调查10、家族树(FamilyTree)制作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孝亲敬老意识和家庭美德。11、模拟面试12、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3、组织学生参观历史人物故居,开展历史观教育。14、组织学生考察法院、监狱、少年管教所等,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和法治精神培养专题讲座针对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和大学生困惑、质疑的问题设计出相关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形式进行理论上的探究和突破,增强课堂教学的理论深度和理论魅力绪论专题讲座一:境遇·需要·目标:考上大学的喜与忧专题讲座二:大学与大学生素质专题讲座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按章节设计24个讲座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专题讲座四:理想——心中的太阳专题讲座五:理想与现实——人类的困惑与追求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专题讲座六:我心目中的祖国专题讲座七:如何做一个理性的爱国者?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专题讲座八:人·人性与“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专题讲座九:从“人生三不朽”看人生价值观专题讲座十:人际关系——人生无形的财富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专题讲座十一:道德——个人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专题讲座十二:中华耻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讲座十三:修炼道德做一个善良、高尚的人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专题讲座十四:道德与法律:人类理性、文明秩序与社会和谐的两大法宝专题讲座十五:社会公德与公民素质专题讲座十六: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专题讲座十七: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与人生成败专题讲座十八:面试技巧与求职艺术专题讲座十九:爱情与人生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专题讲座二十:文明·理性与法律专题讲座二十一:法律意识与司法原则专题讲座二十二: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专题讲座二十三:宪法与公民权利及义务专题讲座二十四: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制度——民法、刑法的原则、精神与举例三、激发兴趣,提升效果全校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教学效果的网上评分逐年上升。2008年平均分为912009年平均分为92.22010年平均分为95谢谢各位请多指正!
本文标题:基于网络教学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0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