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艾灸疗法王芳艾叶图艾叶食物艾草又名“冰台”,古人发明一种方术,将冰或者透明的矿石削成一种凸透镜来聚焦太阳光,在焦点处放入艾草引燃。这也许就是艾草被称为冰台的由来。由于这种凸透镜的聚光力比较弱,所以古代人主要用阳隧取火,阳隧是一种青铜的凹面镜,也可用来聚焦阳光点燃艾草。取火艾灸疗法发展史春秋战国时期晋唐时期宋代金元时期明代清代中期以后民国现代《汉书·华佗传》有人病两脚蹩不能行举。诣佗。佗望见云。已饱针灸服药矣。不须复看脉。便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去或一寸或五寸。纵邪不相当。言灸此各十壮。灸创愈。即行。(医案5)晋唐时期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艾灸疗法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晋唐时期没有艾灸疗法的医案流传这一时期所作的积累,对后来宋代艾灸疗法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铺垫。《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宋代是艾灸疗法高度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以王执中、窦材等为代表的高水准艾灸疗法专家。《西方子名堂经》《灸膏育输穴法》《针灸资生经》《备急灸法》《针灸资生经》有人患痫疾。发则僵仆在地。久之方苏。予意其用心所致。为灸百会。又疑是痰厥致僵仆。为灸中脘。其疾稍减。未除根也。后阅脉诀后通真子有爱养小儿、谨护风池之说。人来觅灸痫疾。必为之按风池穴。皆应手酸疼。使灸之而愈。(小儿痈,恐亦可灸此)《扁鹊心书》窦氏常利用艾灸心之募穴巨阙来治疗与精神、神志相关的疾病。如治疗一位患者“为鬼所著”,已经患病五年,百法不效,窦材为她艾灸心之募穴巨阙和三焦募穴石门,配合药物治疗取效(医案84)。金元时期是理论与实践进一步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医家开始对艾灸疗法进行反思,已经认识到如果艾灸用不得法,反而会加重病情。李东垣张从正朱丹溪柳河间李东垣一人年少时气弱,常于气海三里灸之,节次约五七壮,结果年老的时候得热厥头痛,虽冬天大寒尤喜寒风,其头痛则愈微,来暖处或见烟火其痛复作,五七年不愈(医案115)。其后,李氏感慨:“皆灸之过也”。明代明代的内科灸法更加重视脉诊、辩证和与其它如针、药、熨等治疗方法相结合,各取所长,治疗更加灵活。而在外科灸法方面,更加重视得气,并发展了隔物灸法。《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针灸大成》壬申夏,户部尚书王疏翁,患痰火炽盛,手臂难伸,予见形体强壮,多是湿痰流注经络之中,针肩龋,疏通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之湿痰,复灸肺俞穴,以理其本,则痰气可清,而手臂能举矣至吏部尚书,形体益壮。(医案298)《外科精要》曹工部,发背已十八日,疮头如粟,疮内如锥痛极,时有闷瞥,饮食不思,气则愈虚。以大艾隔蒜灸十余壮,尚不知,内痛不减。遂明灸二十余壮,内痛悉去,毒气大发,饮食渐进。更以大补药,及桑木燃灸,疲肉渐馈。(医案233)清代中期以后清统治者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谬论,诽谤针灸医学,阻止它的发展。甚至于光绪年间下令“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针灸事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残。但是艾灸疗法仍然以其简便廉效的优点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民间广泛流行。《神灸经纶》《竹亭医案》在一则治疗肩部胬肉高突的病例中(医案329),二十日内共艾灸近二百壮,后四日内艾灸百余壮,每日艾灸三十余壮,“二十一日复灸亦不觉大痛,约灸至两灶香始知痛时而停。二十二日簧肉四边稍有出滋水之象,其肉紧缩而小,色亦带黑,仍灸至两灶香而止。二十三日簧肉四边浮起大半,滋水愈多,仍明灸至三十余壮而止。至二十四日,膏药揭开,簧肉随膏而脱,坚硬之极。快哉!快哉!”。近现代由于受到当时政治上的打压,针灸学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针灸医学得到了普及和提高,艾灸疗法医案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承澹安、谢锡亮师徒艾承澹安先生(1898一1957),承氏有感于“针灸一科自清太医院废止后,日益凌替”,而“针灸之功效既广且捷,针灸之施用,亦便亦廉,易于普及,利于大众,尤为利民之国粹,实有推行之必要。”1、吸取西学之长为灸法所用2、施用艾灸疗法更加人性化3、治证广泛,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周嵋声出生于安徽天长市的一个中医世家提出“热证贵灸”的观点,擅长用艾灸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热证贵灸”观点的提出,周氏认为要扭转热证忌灸禁灸的观念,必须用事实来说明问题,所以周氏选用了流行性出血热这种急性热性病作为说明问题的突破口。1、提出“热证贵灸”的观点,擅长用艾灸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2、重视灸法治疗的感传规律研究3、重视中医传统理论在艾灸疗法中的应用,并与之相互印证4、治证广泛,取穴精当艾灸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中风中风中风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急性期虽为本虚,但标实更为突出,应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施以平肝熄风,清热涤痰,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法。《景岳全书·杂证漠·非风》认为中风的治疗:“欲收速效,惟艾火良。”艾火可攻窜经络,流通血脉,长于化疲涤痰、开窍启闭,所以可用于闭证的治疗。艾火温暖下元,回阳固脱,所以也可用于脱证的治疗。中风脱证《丹溪心法》:浦江郑义士,病滞下,一夕,忽昏仆,目上视,搜注而汗泻。翁诊之,脉大无伦,即告日“此阴虚阳暴绝也,盖得之病后酒且内,然吾能愈之。”急命抬人参膏,而且促灸其气海。顷之,手动,又顷而唇动。及参膏成,三饮之,苏矣。其后服参膏尽数斤,病已。(医案121)。中风脱证徐平,中风不省,得桃源主薄为灸脐中百壮始苏。更数月,乃不起。郑抖云:有一亲表中风,医者为灸五百壮而苏,后年八十余。使徐平灸三五百壮,安知其不永年耶?(医案337)内闭外脱证《扁鹊心书》中载一则医案:窦材治一人,病半身不遂,先灸关元五百壮,一日二服八仙丹,五日一服换骨丹,觉患处汗出,来日病减四分,一月全愈。再服延寿丹半斤,保元丹一斤,五十年病不作(医案92)。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挟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己现,治宜扶正驱邪李氏运用艾灸气海穴的方法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一例。患者经针灸及活血化瘀中药治疗2个月后,左上肢远端肌力无明显改善,患者腹部发凉,进凉食即会引起腹泻,动则汗出,肢体乏力。辩证为脾阳不足,遂加用艾灸气海穴,每日一次,治疗半月后,诸症明显好转,左上肢肌力明显增强。痛经痛经《本草从新·卷三·艾》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逐寒湿,暖子宫……温中开郁。”艾草燃烧时可使火力渗透到肌肉深处。所以艾灸治疗痛经多针对寒凝经脉的情况。艾灸神阙穴治痛经选穴原则:主穴为神网穴,配穴为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子宫、中院、三阴交、太冲。治疗34例,总有效率为100%。刘某,20岁,近3年每次月经前两天开始小腹疼痛,月经第三天痛止,来诊前曾过食油腻并饮用冻果汁,后小腹疼痛至晕厥,有同学送其来诊,视其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全身微出冷汗,四肢厥冷,腹部欠温,小腹冷痛如绞,恶心欲呕,言语低微,反应迟钝,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紧。用上述方法艾灸40分钟后,腹内有一股冷气向外冒,冷汗渐止,手足回温,口唇转红,再艾灸30分钟后,自觉有大量血块流出,腹痛大减。艾灸关元穴治痛经李x,女,20岁,4个月前由于衣着单薄坐立于雪地时间过久,时逢经期出现腹痛,以后每次月经均伴腹痛,疼痛难忍,得温痛减,遇寒加重,月经量少,色暗,偶有血块,面色青白,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紧。为其进行隔附子饼灸关元穴,月经来潮后五天开始,每天灸1次,五次为一个疗程。一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两个疗程后疼痛消失,继续巩固一个疗程,随访二年未发。钱x,女,35岁,自述小时家住北部山区,天气寒冷,加之长期不着厚衣,逐渐出现经行腹部疼痛,近几年经期疼痛加剧。痛时绵绵不休,喜温喜按,遇寒加剧,痛时面色眺白,腰酸怕冷,四肢不温,夜尿频多,月经量少,色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涩。采用隔附子饼灸,月经来潮后五天开始,每天灸1次,每次五壮,五次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二年未发。艾灸地机穴治疗痛经王某,女,25岁,每在行经期间小腹疼痛,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紫暗,有血块儿,苔薄白,脉沉紧。辨证为寒湿凝滞,艾灸中极、地机穴,二次痛经即止。刘某,女,16岁,自13岁初潮后每月经行腹痛,小腹冷痛,经量少,色紫暗,痛时喝碗红糖水或局部热敷则疼痛减轻,来诊时面容痛苦,舌苔白腻,脉沉紧。艾灶如小枣大,置地机穴处,热度以患者能够忍受度,艾灸三灶患者疼痛即减轻,又继灸5灶而痛止。艾灸治疗受惊后引起痛经一妇人三十岁,每因浴后,必用冷水淋通身,又尝大惊,遂患经来时必先少腹大痛,口吐涎水,然后经行。行后又吐水二日,其痛直至六七日经水止时方住,百药不效。予诊其脉,寸滑大而弦,关尺皆弦大而急,尺小于关,关小于寸,所谓前大后小也。东垣用理气化痰、益气清热等法治疗,并热汤沐浴得微汗而愈。半年后又因.惊恐,前病复作,腰腹时痛,小便淋痛,心惕惕跳惊悸。东垣复诊,认为其表己解,病独在里。于是为其艾灸少冲、劳宫、昆仑、三阴交穴,服用桃仁承气汤配合理气活血药而痊愈(医案128)。牙痛艾灸阳明经穴位治疗牙痛《医说》:张季明治一人牙痛,为其灸肩骼穴五壮便完全止痛,后来又用这一方法治疗数人,全部都应验,在这则医案中还记录了灸后的感觉,即“项大痛,良久乃定”,出现这一感觉后牙痛便永不再发(医案35)。《针灸资生经》:有一位老妇患有牙痛,有人教将两手大指交叉,以大指头尽处为穴,灸七壮,永不疼(医案49)。《针灸资生经》:辛帅旧患伤寒方愈,食青梅已而牙疼甚,有道人为之灸屈手大指本节后陷中,灸三壮。初灸觉病牙痒,再灸觉牙有声,三壮疼止,今二十年矣。恐阳溪穴也。龋齿的治疗《史记》:早在西汉,淳于意就已经明确指出,龋齿的成因“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嗽”。在治疗上,淳于意为患者灸其左大阳明脉,饮苦参汤,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医案4)。现代灸疗家周媚声先生的一则医案,一患者患有龋齿,周氏为其针承浆、颊车均没有取效,后为其艾灸阳溪穴三壮,随访三个月没有复发(医案384)。《灸绳》:有一人左侧牙痛,引起牙靓炎,发展为腮颊肿胀,头痛发热。两侧手三里穴有压痛,所以为其熏灸手三里穴,灸后感传明显,十分钟内痛止,三次艾灸疗法医案研究痛大消,四次后脓液开始排出,6次后肿痛全消(医案385)。医案:一人齿龋痛,背部至阳穴压痛(+),右侧隔俞压(++),熏灸右隔俞,灸感自右耳进入痛处,10分钟后痛全止(医案387)。遗尿遗尿王某,男,12岁,患儿自幼至今,夜夜尿床,从未间断。患者智力、体力发育尚好。唯面色吮白,形体赢瘦,脉沉细而弱,苔薄白质淡。乃脾肾气虚,固摄无权所致。取穴身柱、关元、三阴交(双),每穴灸5壮,每日l次,当晚遗尿即止,灸至7次,停灸观察,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医案405)蔡某,女,9岁,自3岁患儿“流脑”治愈后,一直夜间遗尿,从未间断,虽经多方医治,收效不大,患儿面色萎黄,形瘦,手指发凉,少气乏力,苔白质淡,舌有齿痕,脉沉细缓,属气虚型。取穴关元、中极、三阴交(双)。每穴灸5壮,隔日灸1次,3次后遗尿止,10次后停灸观察,2月后随访未复发。其母说:自灸后至今,脸色好转,精神活泼,食欲增强,腿脚勤快了。(医案409)铺灸温针灸麦粒灸关于艾灸疗法的几个问题灸误形弊者艾灸治疗可能引起病情恶化火盛者艾灸治疗会加重体内的火毒阴虚挟热者经艾灸治疗可能会导致阴液枯竭年少气弱者应当慎灸灸误的补救方法热症是否可灸热证用灸治验用事实说明热症可灸1)外感热病,解表泻热2)实热蕴结,治当调其经气,引热外出3)阴虚内热,可补虚清热外感热病用艾灸治疗外感热病最典型的例子是近代医家周媚声的艾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相当于传统医学的“温痞”,是外感热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周氏在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中,善于应用艾灸疗法。如选择大椎及大椎前后左右各一寸(大椎五穴)、太阳、风池、肺俞、风门等穴位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出现的头痛发热或者轻微咳嗽并发热等感冒症状。应用阴交四针(阴交、命门、左右肾俞)、巨阙、至阳、百会等穴位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所出现的烦躁不宁、语言无序、神昏澹语。实热蕴结一男子(足趾)肿痛,色赤发热作揭
本文标题:艾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1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