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诸城市西郊学校丁丽丽本册主要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册安排的主要内容有: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一)、方向与位置、分数加减法(二)、统计、长方体与正方体、可能性和总复习几大章节。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单元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二)空间与图形领域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第七单元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与可能性领域第六单元爱护眼睛---统计第八单元下跳棋--可能性结合以上三个领域的内容还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有趣的溶解现象另外还安排了一个单元数学与生活主要学习统筹和优选问题.重点难点:其中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分数意义的深刻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公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是本册的难点。还有方向与位置一章中通过角度来确定方向和位置一部分内容与本册末的生活与数学内容“找次品”也是需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编排特点:青岛版教材与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材比较,内容大致相同,都是以分数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主要内容。只不过青岛版教材在本册增加了负数、方向与位置、可能性等内容,而人教版在本册还安排学习了图形与变换,因数与倍数等内容,这些我们在上学期已经学过。总体而言,本册青岛版比人教版内容相对超前且内容充实,容量较大。下面我对前四单元的内容,就单元知识分析、教学重难点、建议和注意问题几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第一单元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一、单元知识分析本单元信息窗由吐鲁番盆地的温度和海拔高度的特征引入对正、负数的认识。第一个红点部分是用正、负数表示温度,是这个单元学习的关键,第二个红点部分是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可通过表示温度的方法迁移学习,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借助温度计,直观比较正、负数的大小。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本单元将认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现象、借助温度计直观比较正、负数的大小。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奠定基础。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难点: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三、建议和注意问题建议:1.充分利用吐鲁番地形示意图,丰富对负数的感性认识。2.充分借助示意图,理解负数大小的比较。课本第4页例题设计巧妙,充分借助利用示意图并适时总结提升。3.课本第5页第3题注意变式练习,±表示方向,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4.根据例题的表示规则,确定记数规则。有两种情况⑴.题目中给定了记数规则。如5页4、5题;6页7、8题⑵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记数规则。如6页8题,7页9题注意问题:1、借助直观支持,初步感知负数的大小:负数的大小比较,在小学阶段只要借助直观初步了解就可以了,不要补充抽象地比较负数大小的题目。(第2题也是借助温度计)2、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要注意区分“约定俗成”和“临时规定”。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时,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如用正数表示零上和海平面上等,有些是临时规定的,如果要打破约定俗成,要加以说明。只要是用正负数描述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就应是合理的。3、按课标要求进行教学,不要随意增加难度。对负数的学习,课标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学中要以学生常见的、熟悉的为主,以教材上的为主,不要随意增加难度。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单元知识分析本单元共有3个信息窗,信息窗1学习分数的意义;信息窗2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信息窗3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在以后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三、建议和注意问题对信息窗1的教学提以下几点建议:1.教学分数的定义,重点要建立单位“1”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分数只与份数有关,与一份或几份中的数量无关。2.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被平均分对象的广泛性,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例如课本上这几道题目。3.练习中要紧扣意义。如11页第2题、第6题等应多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的意义,然后找出单位“1”。另外还可适度形象化地夸张。如12页第7题中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注意问题:1.区别单位“1”和自然数1的不同;2.灵活安排教学程序,让教材为教学服务;3.把握难度,不要急于延伸与扩展。对信息窗2的建议:1.为突破难点提供思维导向,引导学生体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加强对比练习,提高辨别能力。如15页例题: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可再补充对比练习:平均每个书签用了这些塑料板的几分之几?可参考28页第1题第(1)小题补充练习。注意问题:把握标准内容,不要提出过高要求:无须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技能。信息窗3的建议:1.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充分滋润,自然萌发。如20页,要让学生充分说明为什么相等。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通过机智的反问与引导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如有学生可能会说出:分的份数多了,取的份数也多了,老师就可以反问,如平均分成8份,取3份,还相等吗?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举例如找出与三分之一相等的分数。2.以“0除外”为牵引,沟通分数基本性质与除法性质的内在联系。3.在写等值分数的活动中,互相辨析正误,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注意问题:1.分数的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在“单位1相等”的前提下讨论的。2.充分利用已有认识,解释“0除外”的必要性。自主练习:13页这道思考题不错,漏在外面的每份相等,由部分判断整体大小,练习时,可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推想彩条的长短,以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19页的聪明小屋,是一个借助探索规律巩固分数意义的练习题。练习时,可引导学生独立推想:先根据排列规律,算出红、黄、绿旗各有几面,然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推想出各占几分之几。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一、单元知识分析本单元有4个信息窗和1个链接,窗1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窗2学习约分;窗3学习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窗4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关链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因数与倍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混合运算的基础。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约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难点: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约分的方法。三、建议和注意问题:建议:1.学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时,注意借助直观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握概念的内涵,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2.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提倡策略多样化。教材为我们呈现了两种方法:列举法和短除法。3.学习约分,可以以分数等值改写为铺垫,搭建认知平台。另外,约分是本窗教学的重点,目标要到位。4.学习小数化分数,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入手。学习分数化小数,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入手。注意问题:1.学习了约分以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即使是题目中没有要求,一般情况下,计算结果也需要用最简分数表示,使学生养成约分的习惯,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较难,教学时要引起注意。2.把握目标尺度,根据教学需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1)淡化最简分数化有限小数规律的教学(2)淡化带分数化小数的教学要求(3)记住一些特殊分数化小数的得数。补充一些常见的分子分母较小的分数化小数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记住这些分数化小数的数值(分母是lO、2、4、5的分数等等)有助于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1/21/43/41/52/53/54/51/83/85/87/8这些常见分数的小数值的大小。3.在学习过程中需注意,方法要扎实灵活,例如47页5、6题,比较8/9和0.9的大小,我们只需要看8/9的十分位就可以了。综合运用:我能长多高编写特点:1.提供了活动的一般程序,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基本方法。2.活动主题的选取视角独特,活动过程的设计现实有趣。活动建议:1.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2.给学生提供搜集、调查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一、单元知识分析本单元共有3个信息窗,窗1学习数对,窗2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窗3学习描述简单路线图。本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二、本单元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三、建议和注意问题:建议:1.教学信息窗1时,可以分以下四步进行: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表示实物图中物体的位置;第二步,用列与行表示实物图或点子图中物体的位置;第三步,用数对表示点子图中物体的位置;第四步,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中物体的位置。将实物图抽象为点子图,再将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2.信息窗2的学习,也可以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解读情境图;第二步,解读平面示意图;第三步,测量得出红军阵地的精确位置;第四步,概括得出结论。3.59页2题稍复杂点,可同位相互讨论完成。完成后,还可让学生说一说从少年宫返回的路线。这样不仅再次巩固了知识,而且让学生了解往返路线之间的关系。注意问题:要注意渗透数对的“有序性”。充分利用有限的习题,提高教学效率。把握目标深度,降低教学难度。
本文标题: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4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