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1.乙肝的定义及传播途径2.乙肝五项的具体内容3.乙肝五项的检测方法及原理4.乙肝五项各项指标详解5.乙肝五项不同结果的意义一、乙肝的定义: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乙肝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主要包括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器针头及针炙、牙科及手术器械等医疗行为,纹身、纹眉、穿耳眼、做双眼皮、刮面等具有损伤性的美容行为。●母婴传播:指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期、分娩期、哺乳期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的一种方式。●密切接触传播:家庭日常生活可造成传播的情况主要有:HBsAg阳性人的创伤出血、月经血、痔疮血污染家庭环境;与HBsAg阳性人共用牙刷、口杯、毛巾和剃刀;HBsAg阳性人同乳幼儿密切接触,尤其是口喂小儿。●性接触传播:男女性生活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液传播乙肝病毒。乙肝五项的概念乙肝五项也称为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用HBSAg表示)、乙肝表面抗体(用抗-HBS表示)、e抗原(用HBeAg表示)、e抗体(用抗-HBe表示)、核心抗体(用抗-HBc表示)。乙肝五项检查,便是抽出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金标法金标法乙肝两对半快速检测板是采用层析法检测乙肝病毒五项血清学标志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酶免法(ELISA法)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作用的底物。HBsAg、HBeAg检测试纸条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HBsAb检测试纸条采用双抗原夹心法;HBeAb、HBcAb此两项在检测试纸条上采用了竞争抑制法。由于e抗原较核心抗原仅多29个氨基酸,e抗原很容易转变成核心抗原,因此HBcAb和HBeAb的测定均采用竞争法乙肝五项的检测方法及原理ELISA法在临床实验室已得到普遍应用,特别是用于各种肝炎标志物的检测,但ELISA法需时较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液相中的抗原(抗体)需经扩散才能与固相上的抗原或抗体反应。但作为基层医疗单位、急诊病人和手术前的应急的单个标本检测,包括现在的血站的流动采血点献血员的快速筛检是根本无法用ELISA法来实现的。20世纪70年代初,FANKL等建立了免疫胶体金技术,开始作为一种免疫标记技术而被使用,随后逐渐广泛应用于免疫检测技术。各种金标检测条,检测卡已被广泛使用。相对而言,ELISA法检测准确性要高于金标法,金标法检测限为1ng/ml,ELISA法灵敏度为0.5ng/ml,国产ELISA法试剂最高灵敏度可达0.1ng/ml。故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情况两种方法联合起来,特别是在大批量检测时可用金标法作为初筛,这样可大量节约时间,更快速、准确为病人服务。(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间,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正相关。(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根据同样原理,将大分子抗原分别制备固相抗原和酶标抗原结合物,即可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的抗体。双位点一步法即在双抗体夹心法基础上使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测定时将待检标本和酶标抗体同时加入进行反应,两种抗体互不干扰,经一次温育和洗涤后,即可加入底物进行显色测定。钩状效应:双位点一步法中,如果待检测标本中抗原浓度过高,过量抗原则会分别与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形成夹心复合物,类似于沉淀反应中抗原过剩的后带现象,所得结果将低于实际的含量,这种现象称之为钩状效应。固相抗体底物竞争法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以测定抗原为例,酶标抗原和待测抗原对固相特异性抗体具有相同的结合力,因此两者竞争结合固相特异性抗体。反应体系中,固相抗体和酶标抗原是固定限量,且前者的结合位点少于酶标和非酶标抗原的分子数量和。免疫反应后,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原量与标本中待检抗原含量成反比。待检抗原量越多,相应的结合特异性抗体越多,而酶标抗原和固相抗体结合越少,底物显色反应浅;反之则显色越深,即底物显色与待检标本中抗原含量成反比。间接法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即将已知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待检标本中相应抗体与之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再用酶标二抗与固相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酶标二抗复合物,根据加底物后的显色程度确定待检抗体含量。捕获法的原理是将抗人IgM抗体(抗人IgMμ链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待检标本中的IgM类抗体多被固相抗体捕获。加入特异抗原与固相抗体捕获的IgM抗体结合,再加入抗原特异的酶标抗体,形成固相抗人IgM-IgM-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最后根据加底物后的显色程度确定待检IgM抗体的含量。固相捕获法主要用于血清中IgM类抗体的测定。1、HBsAg(乙肝表面抗原)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它的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2、抗一HBs(乙肝表面抗体,HbsAb)它是HBV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HBsAg自然消失了。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不会再得乙型肝炎了。我国有27.42%的人口有此抗体。3、HBeAg(乙型肝炎e抗原)它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有活动,乙肝病毒复制速度很快,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4、抗~HBe(乙肝e抗体,HBeAb)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此时血清中无HBeAg,但可产生抗一HBe,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查HBV—DNA来判定是否还有病毒存在。5、抗一HBc(乙肝核心抗体,HbcAb)这种抗体分IgM和lgG两种:抗HBc—IgM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抗HBc—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6.乙肝前S1抗原是病毒复制的另一个指标,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最早的免疫应答就是针对前S1抗原的。由于前S1抗原的出现在HBV感染的最早期,因而可以起到早期诊断的作用其他,HBV—DNA是病毒的遗传基因,存在于病毒的核心部位,它的阳性和HBeAg阳性意义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公认的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主要是以HBeAg和HBV—DNA的阴转或定量的明显减少为指标。乙肝五项单项指标阳性意义模式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出现率临床意义1+-+-+30—40%①急性乙肝②慢性乙肝③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2+---+10—15%①急性乙肝②慢性乙肝③传染性弱3+--++5—10%①急性乙肝,病毒复制活跃②慢性乙肝③传染性弱4-+--+5—15%①乙肝恢复期,已有免疫力5---++2—10%①近期既往感染②急性HBV感染恢复期6----+5—10%①既往感染过HBV②急性HBV感染窗口期③HBV阴性携带者7-+---1—6%①注射乙肝疫苗②HBV感染后已康复,有免疫力8-+-++0.5—5%①急性感染后康复②近期感染过HBV,有免疫力9-----1—30%①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乙肝五项结果32种模式分析表(9种常见模式出现率1%—40%)1、“大三阳”见于以下几种可能:①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乏力、食欲差等症状;②乙肝病毒耐受期携带者,无明显症状,肝功和B超检查均正常;③急性乙型肝炎早期;④乙肝肝硬化,见于少数病毒仍活跃复制的肝硬化患者。2、“小三阳”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乙肝病毒感染者经历无症状免疫清除后,进入了病毒残留期,形成乙肝病毒“小三阳”携带者;②乙肝患者经过一次或多次发作后,由“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肝功恢复正常,病毒复制也渐趋停止,血液中查不到病毒HBV—DNA,属于慢肝恢复或稳定阶段;③乙肝病毒在人体免疫作用的压力下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病毒e抗原不能被检出,而血清中抗—HBe阳性,这种患者虽然表现为“小三阳”,肝功能仍然不正常,HBV—DNA(+),病情大多继续进展。可能是CHB,也可能有少数患者已成为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及相当一部分医务工作者以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大三阳”、“小三阳”等来判断乙肝病情的轻重,并且视“三阳”是否转阴为疗效好坏的惟一指标,这是极其错误的。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不能说明或判断乙肝病情的轻重,只能说明体内携带乙肝病毒,还有病毒的复制情况,不能说明病毒的严重性,也不能代表肝病到了什么程度或体现疗效的好坏。判断和划分乙肝病情轻重的条件和依据是系统的肝功能检测结果。3、HBV—DNA在乙肝病程中的意义;临床检查HBv—DNA定量,如检验结果小于3.0×10的三次方即为阴性,或用(-)来表示,有的检验报告用“0”来表示;如大于3.0×10的三次方即为阳性,或用(+)来表示。①HBV—DNA是乙肝病毒核心中的基因片段,血液检查中如HBV—DNA(+),说明病毒在大量复制,传染性强。②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患者中虽然HBV—DNA(+),同时又是“大三阳”,但并不能说明病情重,因为在病毒耐受阶段,机体没有免疫应答,肝细胞无坏死现象。③在CHB患者中,如HBV--DNA(+)就说明病情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或存在肝细胞坏死,检查肝功能异常;如经治疗,HBV—DNA转为(-),则是病情好转的标志,可能病情长期稳定,不发展。但是也有少部分患者可由(-)再转为(+),出现病情反复。④治疗CHB用抗病毒药可以使患者的HBv—DNA指数下降,它是临床治疗有效的标志。总之,HBv—DNA持续保持(-)是理想的疗效。肝硬化的患者如HBv—DNA长期保持(-),病情可能不会再发展。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分析序号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常见结果分析俗称123451-----◆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乙肝两对半全阴2----+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乙肝两对半5阳性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3---++1.既往感染过HBV;乙肝两对半45阳性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4-+---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乙肝两对半2阳性2.既往感染;3.假阳性5-+-++◆急性HBV感后康复。乙肝两对半245阳性6+---+1.急性HBV感染;乙肝两对半15阳性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7-+--+1.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乙肝两对半25阳性2.HBV感染,恢复期。8+--++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乙肝两对半145阳性;2.慢性HBsAg携带者;即俗称的“小三阳”。3.传染性弱。9+-+-+急性或慢性乙肝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乙肝两对半135阳性俗称“大三阳”。序号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两对半常见结果分析俗称1234510+----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乙肝两对半1阳性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11+--+-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乙肝两对半25阳性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12+-+--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乙肝两对半13阳性13+-+++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乙肝两对半1345阳性2.慢性携带者。14++---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乙肝两对半12阳性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本文标题:乙肝五项修改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5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