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明朝初年为加强专制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对这些措施应如何评价?•什么是靖难之役?它说明了什么?•明成祖是在什么情况下迁都北京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北京城的布局有何突出特点?高考题目欣赏•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试评论顾炎武这一观点。•参考答案练习和作业1、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国家统一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经济发展的需要2、明朝分管地方军政的机构是A、承宣布政使司B、提刑按察使司C、都指挥使司D、五军都督府3、下列关于《大明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B、在明成祖统治期间制订C、增加了经济立法的内容D、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意志•4、“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余者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明朝的特务统治制度B、明清时期的文字狱C、明清实行八股取士D、当时的文风学风恶劣•5、以下关于明朝“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划时代变革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尚书省。尚书令一个,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部尚书……中书省。中书令一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统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引自《新唐书•百官志》材料二中书省。“中书令一员,银印,典领百官,会决庶务……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正一品,银印,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引自《元史•百官志》材料三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引自《明史•职官志》阅后回答①材料一、二所述“中书省”的权限是否一样?为什么?②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相似的机构是什么?③材料一与材料三中的“六部”是指哪六部?材料一与材料三中的“六部尚书”是否一样?为什么?④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官制?这些时期如此变革官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⑤简要谈谈中书省在上述时期的变化及其影响。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政治腐败:皇帝不理政事,奸臣与宦官专权。•东林党和“阉党”:明熹宗时“阉党”指宦官魏忠贤及其党羽东林党指无锡东林书院一批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土地兼并十分严重明末农民战争•导火线:天灾+三饷(辽饷、练饷、剿饷)•过程爆发:1627年,陕北,王二领袖:高迎祥,李自成,和献忠口号:均田免粮政权:大顺(李自成/西安);大西(张献忠)重要战役:攻陷北京灭明,山海关会战结果:被清军及汉族地主武装剿杀•历史意义: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给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圆圆曲》吴伟业(1)玉关即玉门关,此处指什么?(2)“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据野史记载,当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时,探马来报:“总后府被闯将刘宗敏抄了!”吴三桂说:“不要紧,我回京后会归还我的。”第二个探马来报:“老太爷被刘宗敏关押了。”吴三桂说:“不要紧,我回京后他们会把父亲送回来的。”第三个探马来报:“不好了,邢夫人(指陈圆圆)被刘宗敏强占了!”吴三桂一听,怒发冲冠,拔俞斩案,说:“大丈夫不能保全家室,为人所辱,我还能归顺他们吗?兴兵剿闯!”从吴三桂以上的态度可以看到爱情的力量之在,被抄家不要紧,父亲被抓了也不要紧,可是爱妾被占了就马上改变了政治和军事的走向,从而改变了国家的命运。这正是吴梅村的《圆圆曲》中所说:“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朝在全国统治的建立•满洲的兴起和建国(努尔哈赤的事迹)幻灯片16统一女真各部;确立八旗制度;称汗建国(国号为金,史称后金);抗明并夺取辽东地区;迁都沈阳。•皇太极改族名和国号•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清军入关并迁都北京:1644年,顺治帝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迁都清统一中国:剿杀农民军,灭掉南明小朝廷。清朝专制统治的加强•设置军机处清朝中央中枢机构的演变背景: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目的:为了加强皇权。特点: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后进行传达。评价:标志着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目的: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加强专制集权。后果: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教材中的例子,你能给文字狱下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吗?•文字狱是清朝特有的现象吗?•明太祖制造文字狱一例杭州徐一巙给明太祖上一贺表,内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民作则。”结果遭杀身之祸。满洲族名的演变和八旗制度•满洲族名的演变唐朝为黑水靺鞨,宋朝为女真族,明初为建州女真,皇太极改为满洲,辛亥革命后称满族。•八旗制度建立者:努尔哈赤(皇太极时又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特点:兵民合一作用: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清朝中央中枢机构的演变•清初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雍正时设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消议政王大臣会议。•1861年,设总理衙门。•清末预备立宪期间,栽撤军机处,设置责任内阁,史称皇族内阁。•1912年,解散皇族内阁,建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迁都•商朝:前期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稳定下来。•周朝: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金:开始定都会宁,绍兴和议(1141年)后迁都燕京,改名中都。•明:初定都应天(南京),明成祖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称京师。•清(后金):努尔哈赤初都赫图阿拉,后迁都沈阳,顺治帝于1644年再迁至北京。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一条鞭法:1581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内容: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从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来分担。评价: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的松驰;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更名田:康熙帝•摊丁入亩:雍正帝内容: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评价: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驰,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农业生产的发展•棉花种植推广到江北•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品种意义: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这对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手工业的进步•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浙江嘉兴出现“纱绸机”•生产技术的提高增加了产品种类双色套印技术和彩色印刷•分工的细密促进了地区和行业新的分工“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了产量•出现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状况•商业的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对外贸易的状况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皇都积胜图卷(局部)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条件: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标志:明中期以后,苏州等地的丝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业工场(“机房”)。•状况:明朝中后期仅限于东南个别地区和个别部门。清代继续发展但十分缓慢,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发展缓慢的原因农民贫困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地主和商人大量买房置地使得手工业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得不到保证;封建国家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使得海外市场丧失。高考题目欣赏•(96全国)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调整生产关系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C、加强经济掠夺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95全国)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B、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C、田赋和丁税均收白银D、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01全国)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B、土地利用率提高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驰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01春考)清代征收“地丁银”是指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头税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C、按土地和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D、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98上海)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是A、废除了人头税B、以田亩数计征C、赋税折银征收D、按照资产交纳高考题目欣赏•(01全国)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多B、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C、“机户出资,机出出力”的“机房”产生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02春季)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96全国)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多选)A、农民受到残酷剥削,购买力极低B、地主商人投资于土地,手工业生产资金短缺C、科学技术不发达,手工业品质低价高D、各级政府对手工业生产限制严重•(2000文综)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盛产棉花B、交通便利,便于外地棉花运入C、出现了机器纺织业D、有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纺织业生产蒙古的演变•兴起于蒙古高原,成吉思汗完成统一,并于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6年,灭南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1368年,元朝灭亡,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等部。•明末清初,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1911年,在俄国的策动下脱离清政府管辖,宣告自治。•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签订的雅尔塔会议密约规定:“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1946年,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其独立。古代历史上汉藏关系•唐太宗把文成公证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此后,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9世纪中期,唐蕃长庆会盟。•元朝,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明朝,设乌思藏都司,并在此建立僧官制度。•清朝,顺治帝和康熙帝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由此确立达赖和班禅须经中央册封的制度。•雍正帝时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高考题目欣赏•1、(93上海)明朝时候北方少数民族“鞑靼”和“瓦剌”的正确读音是•2、(2000年春季)下列事件发生在顺治年间的是A、设置驻藏大臣B、册封五世班禅C、土尔扈特部回归D、册封五世达赖•3、(02上海)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设置行政机构B、抵御外国入侵C、实行改土归流D、册封宗教领袖•4、(97年上海)概述清朝前期,中央政府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举措。本节知识要点•郑和下西洋:目的、概况、评价。•华侨开发南洋:华侨下南洋的大致情况。•戚继光抗倭:倭患的发展及成因,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经过•郑成功收复台湾:背景、意义。•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背景、结果。郑和下西洋图高考题目欣赏•(2000年全国)据《明史》记载,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赀:计算)。”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
本文标题: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0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