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不安腿综合征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restlesslegssyndromerestlesslegssyndrome缩写RLS别名anxietastibia;astheniccruralparesthenia;Ekbom综合征;impatiencemusculaire;legjitters;不安腿综合症;不宁腿综合征;多动腿综合征;肌性焦热;胫骨不安症;腿部神经过敏症;无力性脚感觉异常症类别神经内科/脊神经疾病ICD号G64概述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legssyndrome,RLS)又称多动腿综合征或不宁腿综合征。本综合征为Willis(1685)首先记载,Wittonack(1861)称为胫骨不安症(anxietastibia),法国则称肌性焦热(impatiencemusculaire),1943年Allison又称此征为腿部神经过敏症(legjitters),1944年Ekborn初称此征为无力性脚感觉异常症(astheniccruralparesthenia),直到1945年Ekbom方称其为不宁腿综合征,后来人们又称为Ekbom综合征。Gorman认为正常人群中5%可发现RLS。概述RLS在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多见于40岁以上的壮年。症状主要发生在两下肢,但亦可累及大腿和足部,可以一侧为重,或仅限于一侧下肢,但上肢和手部则很少受累。受累的患肢深部酸、麻痛灼热、虫爬样、瘙痒样等多种痛苦感觉为主要表现的发作性疾病。症状在休息时出现,而在白天工作,劳动或运动时不出现症状。症状常迫使患者的小腿不停的活动,甚至在室内、外长久的徘徊,才能使症状缓解,因此命名为不宁腿综合征。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病因不明,尽管对症治疗的方法很多,但迄今为止尚无对因治疗措施。概述本病属于中医血痹等病范畴。流行病学国外报道发病率为5%~15%。大多数为特发性,其中约1/4~1/2有家族史,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在20岁之前出现症状,怀孕时发病率11%,贫血者发病率可高达24%。老年起病者多有继发因素,无性别差异。病因RLS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据推测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组织代谢产物蓄积有关。有人提出与维生素及叶酸缺缺乏、慢性肝病、某些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精神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及某些药物反应(如异丙嗪、苯海拉明、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酚塞嗪衍生物等)有关。有报道认为中枢神经系统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功能低下,是重要病因(石福铭,1999);周围神经受损是另一重要病因,本病常发生于腰骶神经根及其他周围神经病。病因某些交感神经功能异常或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癌症、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并发本病。发病机制RL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有人报道1/3病人有家族史,故考虑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孕期高发病率常与静脉闭塞的程度有关;贫血时发病率高可能与深部组织局部贫血有关。国内石福铭认为,中枢神经系统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功能低下,是重要致病因素。脑脊液(CSF)中铁蛋白及转铁蛋白均降低,颅脑MRI示黑质、壳核中铁含量下降(Allen,2001),且RLS常继发于缺铁性贫血、妊娠、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认为铁缺乏所致多巴胺合成减少及D2受体功能低下与RLS有一定关系。发病机制已证实部分患者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有异常、神经活检有轻度轴突萎缩。表明周围神经受损是另一重要病因,本病常发生于腰骶神经根及其他周围神经病。另外,某些交感神经功能异常或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糖尿病、癌症、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并发本病,推测与继发性血管病变致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引起缺血缺氧有关,腿部活动使血循环改善,故症状缓解。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膝、踝关节间的小腿深部难以忍受的、非疼痛性不适感;可呈虫爬样、针刺样、或瘙痒或烧灼样感受,不适感多数难以描述,常为双侧对称性,少数累及大腿、脚部或上肢。安静休息或卧床时诱发,发作时症状可因更换体位或活动、拍打、针刺、揉捏而得到暂时缓解。轻者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彻夜难眠、不停行走方能缓解。强迫性安静休息使症状更加严重,常伴入睡困难,易惊醒,醒后下肢便难以保持同一位置,患者烦躁不安,走动后常述下肢沉重无力感。临床表现本病病程进展缓慢,症状时好时坏,可持续数十年。神经系统查体多无阳性体征,继发性者出现与基础疾病相一致的阳性改变。并发症病程长者往往伴有情绪低落、抑郁,精神紧张、恐惧、焦虑、厌烦,造成患者入睡困难、失眠、睡眠不足等睡眠障碍,乃至出现自杀念头。实验室检查对于最近出现症状的患者,应检查血糖、血清铁、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肌酐、促甲状腺激素等。其他辅助检查头颅、下肢影像学检查绝大多数是正常结果。诊断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1995年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委员会(IRLSSG)制定出4条诊断标准(石巧云,2000):1.因感觉异常、感觉减退不由自主地活动患肢。2.运动不宁。3.休息时发病或加重,活动后缓解。4.夜间入睡后症状加重。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腿部痉挛性疾病、纤维性肌痛及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静坐不能相鉴别。还应与神经症鉴别,神经症患者常有精神创伤因素、心理背景,症状多变,白天、晚上均有症状,也不限于下肢。治疗寻找病因是指导治疗的关键。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应当采取综合治疗。继发性者首先应祛除病因。已证实多巴制剂有确切疗效,常首选左旋多巴/卡比多/卡比多巴(帕金宁)(即sinemet125,由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按4∶1组成),1/2~1片,睡前服用;或应用多巴胺激动剂如甲磺酸。另外,肌醇及血管扩张药,改善循环药物如烟酸,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心得安),肌肉松弛药巴氯芬(baclofen),阿片类制剂,卡马西平及安定类制剂,均有一定疗效。治疗每天按时睡眠,睡前热水浴对改善症状有效。如果症状严重,可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但不可长期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此外,患者应慎用咖啡类饮料、戒烟酒。预后多数患者经治疗可以缓解,但可复发。预防1.尽可能查找病因,针对原发病治疗。例如补充铁剂纠正缺铁性贫血,积极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控制糖尿病等。2.避免可能导致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的生活因素,如戒烟、酒,咖啡及含咖啡的饮料可加重或诱发RLS,不饮用咖啡或浓茶等。3.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名词解释内在和定位不明确的腿部感觉异常。主要发生在长时间休息、嗜睡或临睡前。症状可通过活动腿或走路缓解。可以是家族性的,并常与夜间肌阵挛有关。同:快速手足徐动症。中文别名不宁腿综合征;Ekbom综合征;埃克波姆综合征英文别名RLSICD英文主题词RestlesslegsSyndromeMeSH编码D012148MeSH英文主题词RestlesslegsSyndrome定义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legssyndrome,RLS)主要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双下肢难以形容的感觉异常与不适,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患者不断被迫敲打下肢以减轻痛苦,常在夜间休息时加重。分类分型根据是否有原发病,将不安腿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1.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该型的原因不明。部分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2.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RLS可继发于:尿毒症、缺铁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妊娠、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神经系统变性病(帕金森病)、多灶性神经病、腓骨肌萎缩症、代谢疾病和某些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剂、H2受体阻滞剂、镇静剂或血管扩张剂的停药等)等。问诊与查体周期性肢动(periodiclimbmovementsinsleep,PLMS):80%以上的RLS患者出现睡眠中周期性动作(PLMS),PLMS指数(每小时PLMS的发作次数)5往往被认为是诊断PLMS的客观指标,表现为睡眠时重复出现刻板样的髋、膝、踝的三联屈曲致使拇趾背伸遗传因素:55%~92%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铁缺乏:铁缺乏是不安腿综合征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证明RLS患者体内缺乏铁,补充铁剂有效强烈活动双腿的愿望:患者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常常伴有各种不适的感觉症状。问诊与查体症状在安静时明显,多在晚间当患者坐位或卧位时发生,来回走动、捶打、屈曲等活动肢体的方式可使症状得到暂时或部分缓解。肢体远端不适感: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感觉异常,如酸、麻、胀、痛、蚁走感、痉挛等。少数患者疼痛明显,往往误诊为慢性疼痛性疾病,感觉症状可累及踝部、膝部或整个下肢,近一半患者可累及上肢。睡眠障碍:RLS的症状具有特征性的昼夜变化,在夜间症状加重,引起严重失眠、继发日间睡眠过多治疗目标RLS治疗原则为:(1)低剂量滴定;(2)据病情调整;(3)多梯队药物序贯治疗;(4)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疾病介绍本病最早由英国Wills(1685)提出,其后Ekbom(1945)作过系统总结,第一次全面予以描述,故又称Ekbom综合征。其发病率远远高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国外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其患病率为总人口的4-29%,我国的患病率估计在0.7-7%左右。该病可见于各种年龄包括学龄前儿童,但是更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不安腿综合征虽然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但是长期以来不为患者和医生认识及重视。据统计,仅32-81%的患者会寻求就诊,其中仅有6%的患者能得到正确诊断。病理生理不安腿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跟铁离子代谢或多巴胺系统异常有关。铁是酪氨酸羟化酶的重要辅因子,铁缺乏能导致多巴胺信号通路改变,从而导致尾状核和壳核D1和D2受体减少,并导致多巴胺转运体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尾状核和壳核细胞外多巴胺水平增高,可能提示了通过转运体的多巴胺清除能力下降。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不安腿综合征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体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家族史,目前认为BTBD9、Meis1、MAP2K5、LBXCOR1等基因可能跟不安腿综合征有关;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可见于缺铁性贫血、孕妇或产妇、肾脏疾病后期、风湿性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II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II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多发性硬化等。诊断鉴别辅助检查不安腿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但是辅助检查可以排除一些继发性病因,主要包括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血清铁结合力、肾功能、血糖等;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检查头颅MRI、脑电图、肌电图、多导睡眠图、腰椎CT或MRI、下肢血管彩超等。鉴别诊断不安腿综合征患者需要跟下述情况鉴别。⑴静坐不能症(akathisia):多为长期使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和安定类药物人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时即便少量使用也可以出现,患者常主诉自己焦虑不安,腿脚不能着地,严重的患者常反复站立,来回走动,症状表现夜间比白天明显。诊断鉴别使用抗焦虑治疗有效,部分患者头颅MRI可见到基底节区铁的异常沉积。⑵睡眠中周期性腿动(periodiclegmovementinsleep):在夜间睡眠中,出现周期性的两侧足部肌肉的不随意运动。常与不安腿综合症同时存在,或者某种情况下是不安腿综合征的前兆,两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单独发病时不伴有感觉异常,睡眠中因下肢运动而导致觉醒,患者经常主诉有失眠。⑶下肢疼痛足趾运动症(painfullegsandmovingtoes):下肢和足部疼痛,伴有不适感,足趾出现特征性的不随意运动,一侧肢体或者两侧肢体均可以出现,这种病人下肢可以出现异常性疼痛,常可以持续存在。诊断鉴别下肢的不随意运动主要表现为足趾的伸曲和内外旋转、足关节的屈伸,与不安腿综合症疼痛的性质、特点不同。常见于跟痛症、腰痛、坐骨神经痛等脊髓和神经末梢疾病。⑷肢端感觉异常(acroparesthesia):夜间睡眠中手指和足指出现麻木,针刺般的疼痛,由于疼痛而经常觉醒。成年女性多见。(5)夜间阵发性腿部痛性肌肉痉挛(Cramp):常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然出现的小腿肌肉疼痛,活动或按摩后改善,但是多为单侧发病,发病时可以摸到发痛的肌肉挛缩。诊断鉴别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还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下肢血管病变、老年性瘙痒症、风湿性关节炎、腰椎病等。疾
本文标题:不安腿综合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4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