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城中村改造开发模式探讨(针对景观文化)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城中村改造开发模式探讨南京农业大学14风景园林学卜嘉目录0引言1城中村改造初探2改造现状分析3案例——广州猎德村4案例——北京菊儿胡同5总结0引言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曾说:城市是一本石头的大书,每个时代都留下光辉的一页。在城市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历史的积淀。城中村就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比较独特而又普遍的积淀,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1城中村改造初探城中村现象城中村性质城中村概念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原因,造成规划管理无序,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失,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问题突出,极大地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城中村特征狭义上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广义上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的居民区。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比较独特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2改造现状分析可悲的是,近代中国的城市建设史是一部“拆”的历史。传统建筑、古代民居被一大片一大片地拆除了,拔地而起的是一座座隔断了我们传统文脉、迫来的方盒子。而城市建设应该是有继承性的,没有了继承、没有了传统、也就没有了东方建筑的未来。2改造现状分析文化透视景观文化包括民居建筑、祠堂建筑、牌坊建筑、自然景观等;非物质文化包括仪式文化、民俗节庆文化、艺术文化;精神层面指社会风气、生活方式、文化素养、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123城中村与地域文化3案例——广州猎德村案例1:广州猎德模式——场所精神猎德是广州市天河区街属下的行政村,位于珠江新城南部,南临珠江。在广州城区东郊、珠江北岸。属沙河镇。含猎德东、西两村。因宋代附近有猎德镇得名。这是一个具有900多年历史的村庄。2002年猎德村改造工作进行酝酿和前期策划。2007.9.29猎德村出让地块拍卖,最终以46亿元被富力和合景泰富联合体拍下,随后又宣布引入新鸿基集团共同开发。三巨头共建猎德地王的模式难以复制。2007.10.15猎德村正式开始全面拆迁,成为广州首个改造的城中村,拆迁前该村共有户籍人口7000多人,3300多户,村址面积约31万平方米,另外还有发展经济用地约23万平方米。项目概况3案例——广州猎德村2008年1月复建安置区动工建设。2010年1月复建安置区全部封顶。挪威建筑师和历史学家伯格·舒尔茨认为,城市的背后蕴含着某种深刻的内涵,这种内涵与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民族等一系列主题密切相关,这些主题赋予了城市空间丰富的意义。保护与延续这些主题,就是延续场地的有意义空间感的存在。3案例——广州猎德村村内有10座始建于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祠堂,是猎德最有特色的文化遗迹,也是岭南古建筑文化的结晶。在城中村改造中,除了保留龙母庙(文物保护单位)外,将原来散落于村中的宗祠拆除,另设了一个宗祠区,将所有宗祠集中于该区。灰瓦白墙、大红灯笼和彩绘门神、威武的石狮子、房檐屋顶上的精致装饰,还有祠堂广场大块石板、高大石牌坊,保留了古祠堂的场所精神,印证着猎德村改造工程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重视文化传承,祠堂先落成。这里的房屋虽然是按照现代楼盘的标准建设、装修,但是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岭南水乡的风俗和文化,每家房屋的门口不能相对,门要错开,而且在入户门的两侧留出了30公分的位置用于张贴对联,这是在许多现代楼盘是根本找不到的。从细节上传承历史和文化。保留岭南风俗,楼盘特色化。祠堂门前,建设池塘7亩,今后将专门用于放置村中的八条龙舟。猎德村900多年的文化遗址和赛龙舟等传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与传承。传承传统文化,文物有安置。项目特点4案例——北京菊儿胡同案例2:北京菊儿胡同模式———有机更新菊儿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全长438米,宽6米,沥青路面。现胡同北侧大部分已拆建成楼房四合院。菊儿小区原7号院5号院41号院菊儿胡同7号院里的这座欧式别墅,是当年荣禄府的主要建筑之一项目概况4案例——北京菊儿胡同发展的原因-----上世纪80年代,这条胡同被列为北京危旧房改造项目上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北京作为有12亿人口的中国的首都,城市发展更加迅猛。发展需求未能通过城市规划得到合理的疏解与安排,大多“聚焦”在城市建成区的中心——旧城区,在客观上形成了要求改造旧城的巨大冲击力。历史原因-----旧城居住区存在着严重的住房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口拥挤、住房困难;住房严重老化;生活设施落后与不足,居民存在要求改善住房条件的迫切心情与强烈愿望。因此,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工程担负起旧城改造和改善住房条件两方面的重担,也是北京市旧城改造的试点之一。改造试点原因4案例——北京菊儿胡同成果北京首例新四合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地位与评价高------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上世纪90年代初,菊儿小区以旧城改造试点的身份引起过全北京,乃至全世界的重视。有机更新模式吴良镛先生提出了“有机更新”思想及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既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能适应旧城环境及其机理的原则。主张“按照城市内在发展规律,顺应城市的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采用适当规模、适合尺度,依据改造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城市目前与将来的关系问题,使每一片区域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促进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标”。4案例——北京菊儿胡同•一是重视构成原有城市特色的“肌理”,尽可能地维护、适应原有“胡同系统”,根据“有机更新”的原则,在保护旧有完整的街坊格局的前提下逐步建设新的邻里;•二是从中国传统四合院“原型”中,发掘尚有生命力的部分,即“院落体系”,并利用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创造“类四合院”新“原型”;•三是结合北京市房改,做到既保护又开发。有机更新模式改造4案例——北京菊儿胡同①成片整治,成片建设,保持“这一片”的完整性;②保持原有棋盘式道路网架和街道胡同体系,继承和发展合院住宅(包括坡顶形式);③完备的功能设施形成的单元式公寓组成的院落;④尽量保留原有树木,结合新的绿化景观,形成良好的“立体空间院落”;⑤严格限制住宅建筑的高度{以三层为主),建筑采用淡雅灰白色调;⑥对于可以进行修缮的,应尽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⑦以通道串联各个单元,突破了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封闭结构;⑧建筑的设计应该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的肌理,遵循可持续原则。具体做法:新四合院4案例——北京菊儿胡同菊儿胡同现状4案例——北京菊儿胡同住宅使用面积小阳光遮挡较多缺少停车位邻里关系不如预期①一个是院落的尺度偏小②二是由于院内居民的成分与原有住户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关于绿地和开放活动空间的不足私搭乱建现象发生现状问题5总结城中村问题是制约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城中村文化的保护和改造,则是城中村诸多问题中较为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在当今的城市竞争中,文化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因素甚至在将来的城市竞争中将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城中村文化是城中村发展的一条精神链,没有文化延续,城中村的发展就会失去它的内涵,也给城市的发展留下历史的空白,这是违背了城市发展的原则的。城中村的发展趋势是最终融入城市,这样,城中村文化业必然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城中村文化的保护和改造,直接影响到城市文化的内容、形式和发展。对于其景观文化方面的保护和传承,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以杜绝千城一面的城市格局,发扬地方特色。6参考文献[1]宋燕鹏,师鹏.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中村落文化的保护[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4-37.[2]杨豪中,王劲.以有机更新的方式对大规模城中村规划[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60-265.[3]袁镔,邹瑚滢.理性与创造———评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J].世界建筑,1992(3):65-67.[4]荣明芹.新地域主义在旅游酒店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1):53-54.[5]赵新良.建筑文化与地域特色[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6]何必.“城中村”都市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重庆市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6(12).[7]包路芳.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建设——以北京市海淀区挂甲屯为例[J].理论前沿,2007(5).[8]张劲松,万金玲.城中村改造中的多元主体互动[J].安徽农业科学,2007(4):1174—1178.[9]轩明飞.股权改制与精英“牟利”——一项“城中村”社区组织改革的经验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6(1).[10]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1]MICHAELMCERNER.PuttingPeopleFirst—SociologicalVariablesinRuralDevelopment[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1.谢谢!
本文标题: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城中村改造开发模式探讨(针对景观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6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