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五蠹—《韩非子》1一、韩非和《韩非子》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李斯自认为不如。韩非的一生是一个悲剧。韩非本是一位韩国的公子,曾屡次上书韩王,主张变法图强,终不为韩王采纳,于是发愤著书。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秦始皇)读后非常赏识,于是发兵攻韩以求韩非。韩非入秦后,秦始皇只重用其学说,而不用其人。后来,遭李斯陷害,死于狱中。韩非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主张一切权势归君主一人掌握,秦始皇第一个实践了他的学说。这种君权至上的集权统治思想,支配中国封建社会达二千年之久。他主张改革,反对效法前贤,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正确主张。这些思想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于他的所谓“法制”过于严苛,忽视了人自身修养的培养与提高,以至于当时法家的改革几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韩非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著作之一,是法家的代表著作。它主张君主依法治国,并提出要有“术(权术,即驾驭臣下的方法)”和“势(势力,即统治者的威力)”来与法相结合。他认为君主应该用严刑酷法来镇压人民及一切反抗者。全书五十五篇,约十余万字,大部分为韩非自著。《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善于辨析事理,表现出一种严峻、峭刻的文风。此外,他还善于利用记述历史故事和创作寓言来进行说理,寓意深刻,形象生动,如:讳疾忌医、守株待兔、老马识途、视死如归。《韩非子》的现行注本•【清】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通行注本)•近人陈奇猷的《韩非子集释》(资料完备)•现代梁启雄的《韩非子浅解》(注释详明)•解题:五蠹,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1.学者(指战国末期的儒家),2.言谈者(指纵横家),3.带剑者(指游侠),4.患御者(指依附贵族私门的人),5.工商之民。韩非曰:“此五者,邦之蠹也。蠹:蛀虫。文本串讲【原文】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於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不胜:受不住,经不住。作:出现,产生。抅:架。王:做王,名词用作动词。号之曰:号,名词的意动用法,把他叫作。有巢氏:和下文的“燧人氏”,都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果蓏:木本植物果实叫果,草本植物果实叫蓏。蜯:同“蚌”。蛤:蛤蜊。有巢氏,传说中就是他构木为巢,带领人民住上了房子910河蚌11河蚌12蛤蜊13人类最早的取火方式:钻木取火木燧14金燧15河南省商丘市城西南2公里的燧皇陵16河南省商丘市城西南2公里的燧皇陵钻燧:钻木取火,燧是一种取火的器具。化:消除。说:同“悦”,喜悦,古今字。决:挖掘、疏导。渎:指独流入海的江河。古称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为四渎。18羽山山顶原有一口殛鲧泉19位于江苏东海县和山东临沭县交界的羽山【原文】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於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今:用在这里表如果、假使。夏后氏:指夏朝,夏后是禹的国号。然则:如此,那么。美:赞美,用作动词。道:治国的办法。脩:通“修”。沿袭、学习、效法。法:取法,作动词。常可:永久适用的制度、常规、惯例。论世:研究当前社会。因:根据(它的情况)。为之备:给它制定措施。这是双宾语结构。“为”,制定。“之”:指当今之世。备:措施办法。株:此指树桩。走:跑。因:于是。释:放下。耒:音lěi,古代翻土的农具。冀复:希望再次。身:自己。为,被。政治:这是两个词。政,指治国的办法。治:治理。【原文】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馀,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於乱。丈夫:指成年男子。实:果实。事力:从事体力劳动。养足:给养充足。厚赏不行:不实行重赏。自治:自然安定。治,安定。大父:祖父。倍:加倍。累:多次。25会意字:双手整理乱丝本义:无秩序,无条理。引申为使事物混乱起来。战争,叛乱;任意,随便等【原文】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於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於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於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27椽子28藜29藿香30裘皮衣茨:音cí,茅草盖的屋顶。翦:通“剪”。采:同“棌”,栎木。采椽:用栎木做的椽子。椽:音chuán,放在檩上架屋面板和瓦的木条。斲:音zhuó:砍削。粝粢:粗米稻饼。藜藿:野菜豆叶。羹:菜羹。麑:音ní,小鹿。裘:音qiú,毛皮衣。葛:麻布。监门:看门人。服养:穿吃。亏:亏损,短少。身:亲自。执:拿。臿:音chā,锹一类的掘土工具。以,相当于“而”。为民先:走在百姓的前面,为表率。股:古指大腿;今指屁股、臀部。胈:音bá,肌肉。胫:小腿。臣虏:奴隶社会常把俘虏作奴隶,“男奴曰臣,女奴曰妾”。以是言之:由此说来。“之”指下面所说的道理。让:禅让。不把帝位传给儿子而让给别的贤人称为禅让。去:离开、脱离、抛弃。多:赞美、称赞。絜驾:套马驾车。指有官衔人家出门乘车不步行。人之于让:人们对于禅让。薄厚之实:指利益的大小,实际情况。【原文】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於世,而备适於事。35汲水36泽居山居:在山上居位。谷汲:往山谷里取水。“山”、“谷”及后边的“泽”均是名词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膢:楚国人二月祭饮食神的节日。腊:冬十月祭百神的节日。相遗:互相赠送。泽居:住在沼泽地区。苦水:即苦于水,被水患所苦。买庸:雇工。庸同“傭”。佣,给人做工。决窦:挖渠道,窦通“渎”。饟:音xiǎng:同“饷”,供给食物。穰:音rǎng,丰收。食:音sì,拿食物给别人吃。易财:轻视财物。鄙:鄙吝、吝啬。高:高尚。势薄:权势薄弱。士:同“仕”,做官。橐:音tuō,通“托”。依附权势。下:品德低小。议、论:同义词,研究讨论。薄厚:指权势大小。为之政:“之”指当时的具体情况。为:制定。政:政策、措施。罚:刑罚。诛:责罚。戾:音lì,暴虐。称(音chèn)俗:适应当时的社会习俗。事:社会客观情况。因:顺着。世:时代。备:措施方法。【原文】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4142刑天43戚干文王:周文王,此处还兼指武王。丰:文王都城,今陕西户县东。镐:武王迁都于此,今陕西长安西南。地方:古汉语中是复合词,指土地见方。怀:怀柔,用安抚手段使……归附。西戎:周代我国西北部落。徐偃王:西周周穆王时徐国国君。汉东:汉水以东。三十有六国:三十六国。有,通“又”,表整数后的余数。荆文王:指楚王。上:通“尚”,崇尚。上德不厚:崇尚德教不够。道:治国的好办法。修教:修治德教。干:古代兵器。戚:古代类似斧的兵器。执干戚舞:拿着干戚作舞具。铁铦(音xiān):铁制的兵器。及乎敌:及于敌,打到敌人身上。伤乎体:伤身体。【原文】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於二国矣。竞:比赛。逐:角逐,竞争。气力:指实力。说之:游说齐国。辩:头头是道,言辞动听。斯言:此言。斯:指示代词。所谓:所说的(那些道理)。去门:距鲁国都城门。辩智:辩才智谋。削:削减土地。所以:用来……的办法。循:凭借,依靠。敌:抵抗。乘:音shèng,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按兵车数权衡国家实力的大小。万乘,泛指拥有强大兵力的大国。行于二国:在二国实现。小结一、文字方面1、古今字⑴“而民说之,使王天下。”说——悦感到喜悦。⑵“茅茨不翦,采椽不斲。”采——棌栎木。⑶“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庸——傭雇工⑷“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士——仕做官2、异体字⑴“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蜯——蚌⑵“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饟——饷供给食物3、通假字⑴“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脩——修学习,效法⑵“茅茨不翦,采椽不斲。”翦——剪修剪⑶“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窦——渎水沟⑷“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橐——托投靠,依附⑸“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上——尚崇尚二、语法方面1、词类活用现象(1)“而民说之,使王天下。”“王”,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做王,统治。(2)“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大水”为名词性词语活用为一般动词,发大水。(3)“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美”,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美。(4)“禽兽之皮足衣也。”“衣”,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穿。(5)“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王”,名词用作一般动词。(6)“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多”,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多,即称赞的意思。(7)“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重”,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重,看重。(8)“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遗以水。”“山”、“谷”名词做状语,表示处所。(9)“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泽”,名词做状语,表示处所。(10)“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食”,动词的使动用法,给……吃。(1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附。“王”,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作王。2、宾语前置句式(1)“是以仁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是以”,代词“是”做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2)“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是以”,代词“是”做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谢谢!
本文标题:《五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5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