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最新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7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运动,规律)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与追求真理(意识)(唯物论,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认识,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本课知识提要自然观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按规律办事运动是有规律的第四课、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高考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①哲学的物质概念②自然界的物质性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运动是有规律的①规律的概念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③方法论要求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1、你如何理解物质?2、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4、为什么说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感觉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提示:(1)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2)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注意:1、客观性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客观唯心主义;2、可知性指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3、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其他人的意识。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联系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统一于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1、谈谈你对三“运动、静止、规律”的理解?2、为什么物质和运动不可分?3、为什么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规律具有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请举例说明?考点二、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固有属性存在方式注意: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拓展全面认识相对静止: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既要承认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又要相对静止的存在。(例如政策既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又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也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固有的不是主观臆造的(如乌鸦报丧)本质的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稳定的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考点三、运动是有规律的2、规律的特征: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非无能为力,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1、人可以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只能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2、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在规律上不能用发明、改变、修改、消灭、创造等词语在规律上可以用发现、认识、利用等词语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片面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唯意志论)片面强调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宿命论)必背答题术语(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之上。(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1)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的物质概念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探究世界的本质温故知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相对静止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随堂检测)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A.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随堂检测)2、“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曾是中国北方农民千百年来生产活动的座右铭。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北半球气候带北移,如今北方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已经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时”。这反映了()A.意识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反映B.生产实践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D.物质是运动的物质(随堂检测)3、2015年,政府工作关键处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稳中求进,要着眼于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稳中求进”的哲学依据是:()①物质世界“静即含动,动不舍静”②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认识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事物之间无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随堂检测)4、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④(随堂检测)5、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襄邑道中》有一句诗“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下列与诗句中蕴含哲理相一致的选项是()①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③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2016全国新课标II甲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6上海单科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D.在最终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本文标题: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最新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4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