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高祖还乡》 上课用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曲牌解读“般涉调”是宫调名,宫调就是乐律,以限定声调的低昂缓急,表现乐调的悲欢情感。哨遍,曲牌名,本曲是以“哨遍”这一曲牌起头的套曲后面的“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等均为曲牌名。《高祖还乡》是这首曲的内容题目。这篇由8支曲子组成的文章就称散套或套数。套曲《高祖还乡》套曲是元曲家睢景臣所作的著名套曲之一。套曲的体制是用同一宫调中的曲子若干支联缀成一套来叙事抒情的,是没有说白的纯粹歌曲,如果加上说白就成了杂剧的形式了。睢景臣的生平事迹,我们知道得不多,只知道他很爱读书,心性聪明,精通音律。景臣之所以名列元代优秀戏曲作家之列,主要是由于他创作了套曲《高祖还乡》。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睢景臣还著有杂剧《屈原投江》、《莺(yīng)莺牡丹记》、《千里投人》三种,都没有流传下来。当时杭州的曲家都用《高祖还乡》的题材作套曲,以睢景臣所作的最新奇。《金元散曲》录存其套数三套,其中以[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较出名。自幼读书刻苦,心性聪明,尤其酷好音律。只活了五十岁左右,可见应是中年夭亡。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元后期曲家,后来移居杭州。历史背景历史背景汉高祖刘邦是历史上由平民而做皇帝的第一人,也是夺取农民起义的果实的第一人。他本是丰邑人(江苏丰县),当过秦朝的一名小小亭长。秦汉时,十里有一亭,亭有一长,长有两名卒,一管开闭扫除,一管逐捕盗贼。他的家庭成份,大约是中农,或者是富农。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自己耕田。他却好酒贪色,不爱劳动,考得了亭长的职位。历史背景当陈胜吴广被迫起义的时候,他也响应义军。后来他的势力强大,战胜了强敌,统一了全国,做了汉朝第一任的皇帝。历史上称为太祖高皇帝。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上有记载他还归沛县的一段文字,说他在沛宫,把故人父老子弟都唤来饮酒作乐,召集了120名儿童教他们唱歌。他自己击筑(古代有弦索的乐器),唱他自己作的《大风歌》,高兴得手舞足蹈。他在沛县逗留了十多日,临走时,父老还想挽留他,他说:“我的人多,父兄供给不起。”于是沛中的人空县来送他。他又留下,乐了三日,这才走了。历史背景这段记载写得非常热闹,好像沛县父老子弟对这位皇帝十分亲爱的样子。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套曲却大大的不同,他是从沛县乡民的立场和皇帝并不神圣的观点来描画的。在当时,扬州的曲家都用高祖还乡的题材作套曲,以景臣所作的为最新奇,压倒其余各人的作品。注释《高祖还乡》注释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会。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不寻俗:不寻常,不一般。纳草:供给马饲料。索应会:须认真对待。车驾、銮舆:帝王乘的车子,因以作为皇帝的代称。《高祖还乡》注释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jiànɡ)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乡老:乡村中的头面人物。忙郎:一般农民的称谓。糨来:浆好,刷洗。用米汤给洗净的衣服上浆叫“糨”。畅好是:作“真是”、“正是”讲。妆么:装模作样。《高祖还乡》注释[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瞎:犹言坏,胡来。王留:元曲中常用以指好出风头的农村青年。火:同“伙”、“夥”。乔男女:坏家伙。丑东西。一颩:一大队。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一颩”条:“虏中谓一聚马为颩,或三百匹,或五百匹。匹头里:犹“劈头”“打头”“当头”。《高祖还乡》注释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胡阑:“环”的合音。即圆圈。迎霜兔:玉兔。曲连,“圈”的合音,即红圈,像日的形状。毕月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后来的星历家又以七曜(yào)(日、月、火、水、木、金、土)及各种鸟兽配二十八宿,如“昴(mǎo)日鸡”“毕月乌”等。《高祖还乡》注释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鸡学舞:这是指舞凤旗。狗生双翅:这里指飞虎旗。蛇缠葫芒:这是指蟠龙戏珠旗。《高祖还乡》注释[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银铮:镀了银的铮。“甜瓜”句:这是说金瓜锤,帝王的仪仗。马镫:马鞍两旁的铁脚踏。这是说朝天镫,帝王的仪仗。乔人物:怪人物,装模作样的人。《高祖还乡》注释[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天曹判:天上的判官。形容威风凛凛、表情呆板的侍从人员。多娇女:指美丽的宫娥。《高祖还乡》注释[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觑:斜视。挪身:挪动身躯。猛可里:猛然间,忽然间。《高祖还乡》注释[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ǎn)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zhuàibà)扶锄。你身:你个人。根脚:根基,今言出身。亭长:刘邦曾经做过泗上亭长。秦制。十里为亭,十亭为乡。耽:沉溺,迷恋。拽坝扶锄:泛指平整土地之类的农活。《高祖还乡》注释[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sù),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hú),有甚糊突处。明标着册历,见(xian)放着文书。秆:乡间以10斤为一秆。斛:量器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糊突:糊涂,含混不清。标:记载。册历:帐簿。见:现在。文书:契约。借条。《高祖还乡》注释[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zuó)住,白甚么改了名、换了姓、唤做汉高祖。差发:差拨,官家派的差役和钱粮。旋:立刻,马上。私准除:暗地里扣除。揪捽:揪住,抓着。白甚么:为甚么无故地。主题思想主题思想以一个乡民的口吻,生动地勾勒了流氓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丑恶嘴脸以及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皇帝的无上权威。内容简介内容简介第一首[哨遍],描写高祖即将还乡,社里准备迎驾而一片忙碌的情况。第二首[耍孩儿],描写皇帝车驾前的旗队。第三首[五煞],描写皇帝车驾前的器仗队。第四首[四煞],描写皇帝车驾前后的卫队和侍从。第五首[三煞],描写皇帝下车来与乡民相见时的情景。第六首[二煞],揭露刘邦的老底。第七首[一煞],继续揭露刘邦的老底。第八首[尾声],描写乡民要向刘邦讨债,嘲笑他更名改姓的无赖行为。层次第一层(1):乡民迎驾忙碌的场景第二层(2--4):乡民对皇帝车驾的嘲笑第三层(5--7):乡民认出皇帝,揭露其老底。第四层(8):乡民向皇帝讨债,嘲笑他更名改姓。作者用戏谑(xuè)的笔调,对乡绅们那种趋炎附势、逢迎献媚的丑态进行了冷嘲热讽。“迎驾”本应相当隆重,出于百姓的自愿,如今却要社长挨户“告示”,强制规定,这就暗示出刘邦不得人心,百姓怨恨之极,为下文蓄势。第一层:哨遍“不寻俗”,意为不平常,出自乡民之口,耐人寻味。长期来,许多“寻俗”的差使,忙于应付,已经苦不堪言,今日皇上驾到,差使非同一般,自然忙上加忙,怎能不怨声鼎沸。由此可见刘邦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接着镜头一转,着重刻画并嘲弄了乡里势利小人:王乡老提壶捧盘,赵忙郎梳装打扮,煞有介事地摆出一副“妆么大户”的样子,画出了奴才的嘴脸。第一层:哨遍这帮卑劣小人趋炎附势、阿谀逢迎的丑态,刻画得何等惟妙惟肖。作者于戏谑的笔调中,极尽嘲讽之能事,又于一闲一忙、一喜一怒的对照中,反映不同阶层对天子的截然不同的感情。总的来看,开篇似在写“乡民迎驾”,实际上是斥责“圣驾扰民”。第一层:哨遍王留,乡民诨(hùn)名,元曲中常用以指好出风头的农村青年;瞎,犹言“坏”;乔,系骂人的话,意为刁滑、装模作样;男妇,这里为男人的贱称。由主人的德性可以想见客人的品行,这是伏笔。下笔就用“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两句,将迎驾的场景从村内移至庄口。第二层:耍孩儿、五煞、四煞这表明皇帝身价、威风的一切,在乡民眼里看起来,越发显得怪里怪气,不伦不类:他们看月旗是白环套个兔子;凤凰旗在乡民看来是跳舞的鸡,金瓜锤是甜瓜、苦瓜。皇帝车驾前的前卫,像是泥塑木雕的天上的判官,个个神气呆板。第二层:耍孩儿、五煞、四煞仪仗队庄重严肃的神情,与旗上鸡、狗、蛇的形状,构成了一幅极不和谐的画面,充满了对皇帝的嘲谑和藐视。作者让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动物爬在御旗上,以取代那些理应绣上的凤凰、飞虎、蟠(pán)龙等珍贵动物,既不失实,又不显作品之俗,自然贴切,极显其妙,揶揄之意显而易见。第二层:耍孩儿、五煞、四煞通过乡民眼睛的折光,刘邦回乡威严隆重的盛况,一下子都变了形,走了样,失去了光彩,威风凛凛的排场,像是玩杂耍的马戏班,这真是极大的讽刺。刘邦返乡,着实是排场阔绰,气象不凡。可是在乡民的眼里,这些代表皇帝无限权力的仪仗,只不过是“叉”、“斧”、“马镫”、“鹅毛扇”、“甜瓜苦瓜”之类东西。对器仗队的蔑视,实际上也是对皇帝的嘲笑和轻蔑。第二层:耍孩儿、五煞、四煞农村马少驴多,乡民见有马无驴,便觉诧异。用“天曹判”讽刺车驾前卫(护驾侍臣)犹如泥塑木雕的傀儡;用“多娇女”嘲笑随驾陪侍的嫔妃宫娥是妖里妖气的女子,完全是庄稼人的口吻。在乡民眼里,所有旗帜、仪仗、侍臣、宫女等,都显得荒唐而可笑。第二层:耍孩儿、五煞、四煞从第二只曲至第四只曲,作者泼墨勾勒了一幅笑话百出的“车驾”进村图,把刘邦富贵荣归时华丽堂皇、庄严威的气派和场面,描写得猥琐龌龊,滑稽可笑。第二层:耍孩儿、五煞、四煞这只曲的开始,刘邦出场了。作者撷(xié)取刘邦下车时的一招—式。写其发迹后不可一世的神态。刘邦先是“觑(qù)得人如无物”,冷眼环视,目中无人,这是对乡民的鄙视。第三层:三煞、二煞、一煞足见刘邦龙袍加身后,早已忘却故里亲朋,此次前来无非是炫耀天子之威而已。接着,刘邦“挪(nuó)身着手扶”,下一“挪”字,极为巧妙,是跌进—层的写法。对方一乡老已跪拜,而刘邦只是微微地移动一下身子,象征性地用手一指,这就把小人得志,忘乎所以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第三层:三煞、二煞、一煞不过,作者的用意并非写他的得意,而是运用欲抑先扬的艺术手法,于得意处大泼冷水,所以笔触陡然一转,从“猛可里抬头觑”一句,引出乡民认出刘邦这一无赖后怒骂的情节。皇帝趾高气扬,傲慢无礼,但底细终于被人识破。作者连用三个“那大汉”,对汉高祖刘邦表示了极大的不恭。第三层:三煞、二煞、一煞二煞:借乡民的口吻,对刘、吕两家的根底作了一般性的揭露。一煞:皇帝过去欠借、勒索、暗偷、明抢都是有账目可查、有文书可证的,破除了套在皇帝头上的“神圣”的光环。第三层:三煞、二煞、一煞“揭丑要揭底”,从第六只曲到第八只曲,作者借乡民之口,历数刘邦昔日一桩桩丑事:他本是个酒鬼,曾采人桑,借人粮,偷人豆,是个十足的流氓无赖。痛快淋漓,语语击中要害。写来似乎都是小事,而这恰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以小见大,由过去看现在,老底一揭穿,所谓“真命天子”的画皮也就彻底剥去,还其无赖汉的本来面目。第四层:尾声乡民直呼刘邦为“刘三”便显得合乎情理。最后以质问刘邦为甚改名汉高祖作结,表达了乡民对皇权的轻蔑,从艺术手法看,起到了领起全篇的作用。第四层:尾声思想内容思想内容借历史事件反映了元代等级制度森严,统治阶级作威作福,地方乡里趋炎附势,差役苛赋十分繁重的现实。揭示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曾经与刘邦有瓜葛的农民的所见所忆,嘲讽了刘邦的装腔作势,妄自尊大,揭露了刘邦的流氓本性,骄傲丑态及数落他的无赖行径。在君权为尊的封建社会,作者以非凡的胆识,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封建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反封建精神。整体结构艺术特色全曲结构完整,有人物、有故事、有场景,写法新颖奇特,文笔诙谐幽默,风格泼辣奔放,谈笑中饱含褒贬之情,是画中的漫画、剧中的讽刺喜剧,情节富于戏
本文标题:《高祖还乡》 上课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4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