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自考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复习提纲
自考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复习提纲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优势1.土地:一切原材料的总称,指所有在地表下、地表以上、河流中、海洋中能够发现的和任何在地表上生长的材料。2.劳动力:指愿意并能够工作的所有人形成的劳动力、人类的努力和人类所从事的劳动的总和。3.边干边学:现代理论,含义指一国工人获得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不同国家工人之间的技术水平的差异会降低。4.资本:除货币之外,还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机械和建筑物。5.企业:指从事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组织工作的机构,它们制定决策并承担风险。是资本、土地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雇佣者。7.劳动分工:指工作和流程的分工。12.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特定商品的成本,它用我们不能生产的另一种商品来衡量。13.自给自足:是一种与“渴望能够自我满足”相关的运动,意味着这个国家根本不能从事贸易活动。a..国际贸易的起因:根本原因是资源的有限(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本国需要的资源)和专业化(使人们能够提供其最擅长的产品和服务,使得国际间劳动分工可能,从而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国际贸易的细分起因和优点:(1)由于气候差异,有的国家无法生产某些产品,国际贸易有助于某些国家获得自身无法生产的商品和服务(2)国际贸易有助于贸易国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友谊(3)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对不发达国家有很大益处(4)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获得他们需要的资源(5)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得各个国家生产自己具有专业优势的产品,有助于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发展。b.可利用的资源(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c.专业化:是使人们能够提供其最擅长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人之间划分工作和生产流程,也称为劳动分工。专业化生产的主要优点:(1)雇佣的每个员工能够做他们最擅长的工作(2)在不断地重复一项任务中掌握熟练技术(3)减少对工具的需求成本,可以购买专业的机器设备(4)无需转换流程,节约时间(5)与学习全部流程相比,工人只需学习部分流程,花费更少的时间来掌握专门的技能(6)雇主能更准确地估计生产成本和产量。d.规模经济:由于大规模经济运行或大规模生产所产生的成本降低的优势。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指在企业内部节省资源)和外部规模经济(指一种产业集中在某特定地区,坐落于该区域的企业便能获得某些优势)。(1)内部规模经济:技术经济:使企业实现劳动分工;财务经济:使企业获得更低的融资利率,有更多的资金来源;管理经济:聘请专门人才,有助于实现更多的管理经济;商业经济:企业大批量采购,可以获得较大的折扣,降低生产成本;风险承担经济:更多了解业内行情,迅速感知市场的变化,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成本;研发经济:可以设计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或者新的生产流程。(2)外部规模经济(聚集经济):劳动力集中培训学习求职带动的教育培训、支柱产业需要的支持性的辅助产业、支持性服务产业、产业聚集带来的机会和声誉影响。e.产业分级:第一产业:自然资源的开发;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f.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理论。是指在同样数量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商(国家)可以生产出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更多的特定商品。一个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擅长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取规模经济优势。g.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理论。一个生产商(国家)在生产某特定商品时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效率相对更高。一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比较优势最大或相对劣势最小的产品;而进口比较优势最小或相对劣势最大的产品。h.比较优势理论概述:首先判断一国在生产哪种商品或提供哪种服务方面效率最高;其次,该国应该集中生产该种产品或提供该项服务,并使其产量最大化;最后,每个国家应该按照一个公平的汇率自由贸易。i.贸易贸易的制约因素:(1)货币的相对值的变化,给交易过程带来的困难。(2)战略性因素:有些事关国家战略问题的产品即便应该进口,但基于战略考虑也会由国内生产,即便违反了国际贸易理论。(3)政治因素:国家间是交友还是交恶也会影响国际贸易活动的进行,建立联盟的国家会促进国际贸易,而非同盟国家甚至是对立国家则可能减少甚至不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第二章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一国与另一国或全世界全部外部贸易的财务报告。2.贸易平衡: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趋于平衡,一般指基本平衡,因为纵观世界各国(地区)政府的外贸政策实践,绝对平衡几乎不存在。4.有形贸易差额:指那些可以看到或触摸到物品的贸易。有形贸易差额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也称为贸易差额。5.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有形商品的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6.无形贸易差额:无形贸易差额是无形商品的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7.基期:进出口价格指数的的计算式基于某一特定时期内的价格得出的,即为基期。8.双边贸易:发生在两个贸易伙伴间的贸易活动。9.多边贸易:同时发生在两个以上国家的贸易活动。10.硬通货:由于贸易条件对一国有利而导致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这种货币就是硬通货。需求增加意味着货币的对外价值上升。11.软通货:由于贸易条件对一国不利而导致该国货币需求减少,货币的对外价值下降。14.平衡项目:被引入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个项目,用以确保收支表的全面平衡。平衡项目通常应用于出现错误或者信息遗漏的情况。15.储备项目:政府所持有的可以用来保证收支平衡的的大量货币。政府持有储备项目的三种形式:本币、外币、黄金。16.汇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17.关税、配额与禁运的区别:关税:是限制贸易的措施,包括强制向进口商品征税。关税可能是特定的,也可能是从价的,主要是通过影响进口产品的价格,进而减少进口数量来限制贸易。配额:是一种限制贸易的措施,包括设定进口商品的数量的具体限度,主要是通过直接影响进口数量来限制贸易。禁运:是一种限制贸易措施,包括强行全面禁止进口特定商品,主要是通过取消进口商品的数量来限制贸易。18.贸易战与倾销:贸易战:与迅速变化的贸易限制和售价与生产成本脱节有关。虽然一般的贸易战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但在此期间经济资源会被无效率使用。倾销:指货物在国际市场或某一特定国市场的价格比其在生产国内销售价格低的情况。一国利用这一技术来销售其全部产品,并继续生产以达到规模经济。19.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还未成熟的新生产业。20.“不公平”竞争:由于一些国家通过降低工资从而有意降低生产成本来达到销售商品的目的。21.通货紧缩:全面降低经济体内的需求水平。通常会出现平均价格水平的降低,极端情况下失业率将上升。22.经济周期(商业周期)与贸易周期:经济周期:属于国内贸易周期,是指国内的商业活动水平的周期性变化,经济周期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商业活动水平在这四个阶段内周而复始。贸易周期:属于国际贸易周期,是指由于国际贸易总量变动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有规则波动。各国会把这种经济活动的波动造成的影响传递给其贸易伙伴。a.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计算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两个部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1)经常项目:记录一国进口或出口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货币价值。分为有形贸易账户和无形贸易账户。有形贸易收支差额=出口商品总额-进口商品总额;通常所讲的贸易差额即是有形贸易收支差额。无形贸易收支差额=出口服务总额-进口服务总额;经常项目(差额)=有形贸易收支差额+无形贸易收支差额。(2)资本项目:记录资产和负债的交易,称为资本项目。流入一国的资本总额是进口资产,流出国家的资产总额是出口资产,资本项目的差额是进口资产额减去出口资产额。资本项目收支(差额)=资本进口项-资本出口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b.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是指一国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总和。国际收支余额不一定为零。当国际收支余额为零,则国际收支平衡。如果大于零则为国际收支顺差,则央行储备金增加,或对外援助;如果小于零则为国际收支逆差,则央行储备金减少,或国际贷款,或获得金融援助。当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时,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需要动用储备项目、国际贷款、金融援助及平衡项目人为的加以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国或全世界全部外部交易的财务报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余额一定为零,是一种人为的平衡。c.有形商品的分类:指那些可以看到或触摸到物品的贸易项目。食品、饮料与烟草;原材料;石油;其他矿物、燃料和润滑剂;半成品;产成品;其他商品与贸易。d.无形贸易的分类:(1)服务:政府支出及从外国政府获得的收入,海上运输,民用航空,旅游服务,金融服务。(2)利息,利润和分红(IPD):政府支出与收入,国外投资汇回的利润和对所有权属于外国的国内资产的支付,来自本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的利润和支付给国外子公司的货币,对国外公民的支付和本国公民在国外的收入。(3)转移支付:政府对国际组织的支付,国外友人和亲属对本国公民的赠予和本国公民对国外友人和亲属的赠予。e.贸易条件:衡量进出口价格相对变化的一种方法。贸易条件指数(用进出口价格指数来衡量贸易条件,用以确定平均价格的变化状况)=单位出口价值/单位进口价值*100=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1)不利的贸易条件:如果该国的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则该国的贸易条件不利,意味着该国从出口中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或者其需要为进口支付的货币更多。如果贸易条件向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意味着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出口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或者说进口价格下降的幅度小于出口价格的下降幅度。(2)有利的贸易条件:如果该国的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则该国的贸易条件有利,意味着该国从出口中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或者其需要为进口支付的货币更少。如果贸易条件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意味着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低于出口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或者说进口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出口价格的下降幅度。f.贸易条件指数持续有利变化,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1)进口国为了进口而不得不持续地增加出口产量,这种持续增加生产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该国可能会建立自己的产业以实现替代进口;(2)为了获得某国的出口产品,其他国家将不得不购买外国货币,这会导致该货币的国际价格上升,进而成为所谓的硬通货,这不利于未来的贸易发展,也会导致一些国内问题,如通货膨胀。g.造成国际收支平衡出现问题的原因:顺差的原因和措施:进口下降,出口增加,进口下降更快。增加进口,限制出口。逆差的原因和措施:进口增加,出口下降,进口增加更快。限制进口,增加出口。国际收支平衡出现问题的原因:进口增加;出口下降;相对于出口,进口增加更快(相较于进口,出口下降更快)(1)进口增加的原因:居民收入增加;购买本国没有的异国产品;消费者需求多种多样的变化;国外的产品声誉质量更好好;国外的产品可能比本国便宜;本国生产依赖于进口的原材料,随着规模扩张进口增加。(2)出口降低的原因:进口国公民收入下降,对商品需求下降;出口国工业不景气,对原材料需求下降,导致本国出口下降;出口国产品声誉不佳;生产效率低下、通货膨胀或者汇率的变化导致出口商品的价格昂贵;廉价替代品的出现;自然资源枯竭。(3)进出口的相对变化,其主要原因为:本国的收入比其他国家增长得更快、本国的通货膨胀比贸易伙伴国家更严重。h.政府干预国际收支问题的措施:从两方面入手,减少进口,增加出口。(1)政府减少进口的措施:增加关税:提高进口商品或服务的关税,使得商品价格提高,产品的需求减少,导致产品的供给量减少,从而降低进口。供给曲线左移。实施配额:对产品的进口数量设置限制。将产品的供给量设置数量限制,从而减少供给,价格提高,需求相应减少,降低进口。供给曲线左移。政府间的要求:一国政府要求他国政府限制出口额,并施以潜在的威胁,即若无视这一要求则该国将会对他国采取严厉的行动。外汇管制:限制个人和企业持有外币,会大大阻碍进口产品进入该国。当政府限制消费者获取外币的能力时,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但进口量减少。需求曲线左移。实物管制:国家通过法令限制特定商品的进口,为了迎合政府的政策需要,可以扩
本文标题:自考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7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