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历史全国卷41题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全国卷41题试题回顾Ⅰ卷(7省)Ⅱ卷(11省)2011年“西方崛起”观点论证题2012年“冲击——反映”观点论证题2013年汉唐地图题中英建筑图片题2014年抗日战争目录题修改世界近代史目录题修改2015年生产力与科技要素的关系论证题节日变化趋势说明题(5年8题6类)二、全国卷41题呈现的特点1、重在创新,年年“变脸”(改革的“试验田”)2、命制多与史学前沿动态相联系(引入史学最新研究成果)3、基本是开放性试题(一题多解,答案多元化)不论“包装”怎么变,考察的核心没有变,都注重对史论结合能力的考察。从2012至2015年,41题始终要求我们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要求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并加以说明,或者找出一种或多种变化趋势进行解读说明。三、分类型掌握突破(一)找变化趋势,并分析说明(解读)类题这类题目一般要求从所提供的材料、表格或图片中选取一种或两种变化趋势,并结合史实进行说明、阐释或解读。例:(2015·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2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三、分类型掌握突破(一)找变化趋势,并分析说明(解读)类题解题关键点(类型模版):1.第一步必须找出并选取一种变化趋势(4分)a.材料中可能有多种变化趋势,尽量选取那些宏观(主要)的变化趋势进行解读。b.确定变化趋势时,一定要“深谋远虑”,结合自己的史实掌握情况确定,确保分析时有充分论据,有话可说。c.注意格式:变化是从(由)……到……,一定要体现出动态的变化过程(不能只答变化的结果)。这类题目一般要求从所提供的材料、表格或图片中选取一种或两种变化趋势,并结合史实进行说明、阐释或解读。2.第二步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明确时空限制,筛选符合时空要求的史料,注意史论结合。3.注意识别同类型题的不同变式,做到举一反三。(审题)例:(2015·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2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变化1: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变化2:从2008年开始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时空限制变化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变式1:(资阳市2016届模考)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胡适有一个著名论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那么,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制负责。但胡适在1939年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主持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纪念堂揭幕典礼时却说“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孔子之学说有以致之也。”——邢哲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对传统文化的真实态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对孔子思想认识的变化(12分)变式2:(四川2016年适应性考试)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2:表2能够反映汉代丞相任用的多种变化情况。指出其中一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原因。变式3:(四川2016天府大联考)变式4:(2016成都二诊)三、分类型掌握突破(二)观点说明或论证类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提出主题(论点),或者选取材料中一种论点(可以对论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论点),并加以论述(说明)。例:(2011全国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三、分类型掌握突破(二)观点说明或论证类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提出主题(论点),或者选取材料中一种论点(可以对论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论点),并加以论述或说明。解题关键点:1.不管是论证还是说明,必须提出观点(4分)a.材料中可能有多种观点(肯定的、否定的或一分为二的),要斟酌,确定哪一种观点最有利于自己论证(史料是否充足,论证是否困难)。b.一般原则:观点要平稳,最好顺从作者观点(正向论证),不要否定(驳斥比较困难、论证史料缺乏),不要求奇求新。2.第二步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时空限制,筛选符合时空要求的史料,注意史论结合。3.注意识别同类型题的不同变式,识破包装,抓住本质。例:(2011全国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题思路解析:1.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例:(2011新课标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观点1:西方崛起是欧洲自身文明发展延续的结果。观点2:西方崛起是本土文明延续和外来文明综合作用的结果◆答题思路解析:1.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观点1:第一段材料: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欧洲中心论)。•观点2:第二段材料: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2.确定自己的观点,并多角度论证。•欧洲崛起时间定位(时空限制):16—19C末•史料筛选:•欧洲中心论: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经济:世界市场发展过程;思想:人文主义兴起发展•反欧洲中心论: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亚非拉地区为欧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范文一:(答案仅供参考)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2分)史实论证: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伴随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8分)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相对落后,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2分)范文二:(答案仅供参考)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史实论证:略时间历史资料15—17世纪原产美洲的烟草、西红柿、花生、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欧洲、亚洲、非洲,小麦、水稻、甘蔗等物种由欧洲传入美洲1839年英国工厂工人总数为419560人,其中女工为242296人1919年从巴黎到布鲁塞尔的国际民舷客运航线开通2015年中国“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为912.17亿元美国“黑色星期五”当天网购销售额为27.2亿美元变式1:(绵阳市2016三诊)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5提取材料信息,以“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为视角提炼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变式2:(四川2016天府大联考)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家认为,落后的封建主义决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强调在世界近代史上的社会转型期,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社会制度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可用如下公式表示:综合国力﹦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军事力量+文化成就)这一公式表明,社会制度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综合国力诸要素。请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社会制度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变式3:(绵阳市2016三诊)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科学史研究者认为: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如果超过了同期全世界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其持续的时间称作为科学兴盛期。下列图片是研究者根据统计数据制作,它揭示了科技中心与社会革命、产业革命的关系。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两个要素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该问题进行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训练:(2012全国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的材料型问答题,考生不论赞同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答题时,只要选取一种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即可。一般原则是选择赞同的观点进行论证难度要低一些。(找正面的史实比较容易,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利用价值高,论证过程简单;反面论证驳斥作者的观点难度较大,证据史料也相对缺乏)【赞成答案示例】观点:“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经济:冲击了中国根生蒂固的自然经济,使之逐渐解体;改变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观念。(2)政治: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面对西方冲击,中国发生一系列社会变革,诸如学习西方、改革旧制的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反应)、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相继兴起。(3)对外关系:从闭关锁国的“朝贡体系”到被迫打开国门;改变了中国“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4)思想文化: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首开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了洋务运动;五四运动传播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传统的“华尊夷卑”和“中国中心”的文化观念有所改变。(5)社会转型:近代中国在衣食住行、派遣留学生、出版报刊等方面逐渐迈向近代化,等等。【反对答案示例】“冲击—反应”模式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观”,夸大了西方冲击的历史作用,美化侵略,是片面和狭隘的历史观。这种错误的历史观理应受到严肃地批判。“冲击—反应”模式是西方资产阶级企图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世界的一种意识形态,把欧洲(主要是西欧)的历史看作是世界历史的主角,贬低和歪曲中国与其他非欧洲国家的历史地位和成就。“欧洲中心论”的错误主要是宣扬欧洲种族和文化的天生优越性,否定人类文明的多元性。近代中国的问题,首先是中国自身的问题,其历史重要性的判断尺度也只能是中国自己,而非西方。中国之所以在回应西方挑战时反应迟缓,并不仅仅是由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同时也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所面临的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即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两大迫切的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近代化。中国近代化的根本动力是中国内部的张力,应该从中国内部寻找原因,而不是单纯从外因——西方冲击来考虑。争取民族独立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不倦的追求,救亡图存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内在动力。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反抗外来侵略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头等大事,没有民族独立,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我们绝不能夸大西方冲击的历史作用,更不能为美化侵略所蒙蔽。
本文标题:历史全国卷41题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0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