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安全管理学安全管理的分类安全管理的对象安全管理的功能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安全管理的性质系统本质安全化安全信息管理安全管理一、安全管理的分类根据安全管理的层次和内容不同,可将安全管理划分为宏观安全管理和微观安全管理、广义安全管理和狭义安全管理。1、宏观安全管理指以宏观决策为主要手段,引导安全工作机制正常运行的方法、技术和方略的总称。总体上看,凡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从政治、经济、法律、体制、监察、组织等方面采取的方略、措施和进行的活动,都属于宏观安全管理。宏观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安全管理人员应对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等深刻理解,全面系统的掌握。2、微观安全管理指企事业单位为实现安全生产而进行的具体的安全管理活动。3、广义安全管理泛指一切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防止国家财产受到损失的管理活动。安全管理不仅要防止生产作业中的人员伤害,也要与危害人员身体健康的一切因素进行斗争;要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化,实现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的本质安全。4、狭义安全管理指针对生产安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具体的危险源而开展的安全管理活动,以防止生产过程或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二、安全管理的对象生产系统是一个人机环境系统,安全管理必须对这一系统及其要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安全管理的对象必然是这个人机环境系统的各个要素,包括人的系统、物质系统、能量系统、信息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协调组合。1、人的系统人员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没有人的因素,一切生产活动都不可能进行。同时,各类灾害事故发生的根源常常是人的因素,事故统计表明,90%以上的事故是人员的“三违”造成的。因此,安全管理的根本依据必然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加强对人的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人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应是一种反馈管理。因为发动和控制这个系统运转的是人,但为了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反馈回来,对发动和控制者进行管理,既要管理操作者也要管理决策指令人。相比之下,加强对居于高层的决策、指令、设计人员的管理更为重要。2、物质系统物质系统包括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机械设备、设施、工具、器件、建构筑物、原材料、产品等一切物质实体和能量信息的载体。物质系统是生产的对象也是发生事故的物质基础,一切赋有足够能量的物质都可能成为事故和产生危害的危险源。物质不安全因素随着生产过程中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随着生产方式、生产工艺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在生产中,仅仅依靠人的技能和注意力是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所以必须加强物质系统的安全管理,通过危险辨识与控制,创造本质安全化作业条件,保证物质和环境的本质安全。3、能量系统能量有多种形式,生产中经常存在和使用的能量有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光能、声能和辐射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具有不同的性质,通常能量必须通过运载体才能发生作用。因此,能量往往与其运载体联系在一起,不能单独把能量抽象出来。实质上一切危害产生的根本动力在于能量,而不在于运载体。没有能量便没有一切,既不能做有用功,也不能做有害功。能量越大,失控时造成的后果也越严重。所以在安全管理中,要对能量的传输、利用严加控制。4、信息系统信息是沟通各有关系统空间的媒介。从安全的观点看,信息也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能量,因为它具有引发、触动和诱导作用,可开发、驱动另一空间超过自身无数倍的能量,完成自身所不能完成的任务。虽然在生产系统中,信息系统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有限,但其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安全管理中必须充分注重信息的作用,加强对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分析、反馈的控制,实现安全信息化管理,以推动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动态化、民主化。三、安全管理的功能根据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具有政策、组织、协调、整治和防范等功能。定义只是概括性描述,从安全管理的对象和承担的职责等方面对安全管理的功能进行详尽分析,可以将安全管理功能划分为基础性功能、治理性功能和反馈性功能三大方面。1、基础性功能基础性功能指安全管理的基本功能,也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1)决策。包括设计、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指示、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等。这是任何安全管理都必须首先作出决定的问题。无论是自觉还是非自觉、主动还是被动,只要采取行动,就一定要有所决策。正确决策是良好行动的开端和方向保证。因此,决策是安全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功能,简言之,管理就是决策。(2)指令。指令作为决策的一种执行功能,是将决策作为一个明确而具体的信息发送出去,本身功能的完好与否决定于能否及时、准确地传输指令信息并被完整接受。信息传输方式不同,指令的方式也有不同,可有语言、文字、图案,甚至指令人的行动、表情、暗示等,都能体现指令的功能或产生指令的作用。(3)组织。组织的作用是将安全管理对象有序化,使之按决策的要求行动起来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包括系统机构体系设计和职责分工,人员配备与组织,物资、资和技术投入的组织,内外关系接口设置等等。一般来说,组织功能的充分发挥应在系统运转之前,当系统开始运转后,大部分任务或重点工作已转移到协调功能上。(4)协调。协调的作用是调和系统内外各个方面在系统运转过程中的各种冲突,使之消除、钝化,保证系统和谐平稳地运转。但协调并不是一味调和,为了达到有效的协调,必须发挥监督、管制和信息沟通的作用。只有监督才能发现何处何时需要协调,惟有管制才可控制某些突出的矛盾,并最终消除化解。信息沟通应该在组织设计阶段预留接口,保证从决策到反馈、从输入到输出大量信息流通交换的有序、安全、快速进行。可以说,安全管理的过程应是信息传输和响应的过程。1、基础性功能2、治理性功能(1)整治。整治具有改造性、强制性,包括克服、消除、改造、治理系统存在的弊病、不安全条件或不安全隐患,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转。如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择优录用就是一种整治工作,将不合格者改造,再塑成合格者,或者予以剔除。安全工作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不安全隐患的整改等也属于这一类功能。(2)防范。具有预防性,用于防止可能发生而尚未发生的各种危害安全的事态出现。所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强调了这种功能的效用。3、反馈性功能反馈性功能指将功能效应反馈回决策机构,对比检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研究偏差及其产生原因,以便及时作出修正,改善系统运转状态,改进系统运转效果。反馈功能包括检查、分析、评价和安全信息的处理等项,这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功能,也是控制论在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应该指出,安全管理功能的强弱与发挥,既取决于安全系统本身的功能,也与外部社会系统的功能相关,主要指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经济能力和社会素质等。因此,在决定安全管理时,应由社会物质经济技术基础和由安全状况反馈回来的信息共同构成决定安全管理的初始输入,经过管理功能的作用变成某种形式的输出,作用于管理对象之上,使之产生所希望的效果;然后又将产生的信息变成输入,进入第二次循环。如此反复循环,使安全管理不断改进,循环上升。图1表示安全管理输入、输出和功能作用的关系。图1安全管理功能作用关系框图3、反馈性功能四、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根据安全管理的对象、功能和主要任务,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5个方面,如图2所示:图2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1、安全政策要成功地进行安全管理,企业必须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政策。这种政策不仅要满足法律的规定和道义上的责任,而且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员工和全社会的要求。政策的目标应保证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且减少发生经济损失和承担责任的风险。安全政策对资源和信息的选择、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危险因素的控制等具有重大影响。2、组织企业必须建立一定的组织结构和系统,以确保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应建立积极的安全文化,将全体人员纳入到安全管理中,实现安全生产人人管理、自我管理。应注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员工能力的培养,使全体员工都为安全生产做出贡献。企业高层领导应通过实际行动营造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其工作主要目标不应仅仅为了避免事故,而应该是鼓励和授权员工自主安全地工作。领导的安全意识、价值观和信念对全体员工施加重要影响。3、计划与实施成功的安全管理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安全政策。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应预先辨识、分析、评价生产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科学地进行安全决策,对必须采取的预防事故和避免风险的措施预先加以计划。安全风险应尽可能通过对设备的精心选择和系统的完善设计予以消除,或通过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设施予以有效控制。4、绩效测量对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绩效应根据事先拟定的评价标准进行测量,以及时发现何时、何地、何方面是否需要改进工作。用于控制灾害的措施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一系列监控技术加以评价,包括对硬件和软件的评价,也包括对个人行为的检查。对安全生产工作成败的评价,可以通过对事故或可能造成损失的事件的调查和分析中反映出来。但无论是主动的绩效测量还是对事故事件的调查,其目的都不是评价各种标准中所规定的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存在于安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避免造成事故或损失。5、绩效总结总结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和教训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对过去的安全生产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五、安全管理的性质安全管理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确定工作范围和有意识的活动,有其特殊的自然属性。了解这些特性,可以更好地掌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和方法,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安全管理活动的产生和发生作用的机制来看,安全管理具备以下基本性质:1、人为性管理是人施加于管理对象的一种特殊行为,由人制定,受人控制,任人修改。虽然所有管理都是经验和科学研究的产物,但都是通过人的思想和意志,最终以某种信息表达出来的。因此,可以说所有的管理都是人的主观意愿的产物,不经管理人的主观意愿和主观认定的管理是不存在的。同一种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可以随管理人的意愿褒贬是非。对同一情况、同一对象可以施加不同的管理。安全管理的技术性虽然多于其他管理,但也有人为性,不能脱离管理者的意愿和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辨析。2、效益性惟利是管理的出发点,效益是管理的终结。所有的管理都会产生效益,但并一定所有的效益都是正效益,不好的管理往往产生负效益。安全管理的效益通常反映在它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的重要工作,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但安全管理的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良好的安全管理不仅能大大减少事故经济损失,安全状况的改善又能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减少对正常生产活动的干扰,从而大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3、强制性管理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施加的作用和影响,要求被管理者服从其意志、满足其要求、完成其规定的任务。安全管理更具有强制性,不强制就不能约束被管理者的无序状态,何况这种无序往往危及被管理者的自身生命与健康。适度的强制是必要的、必须的,所有的培训、考核、纪律、工作制度、规范化的行为规定、操作规程等,实质上都是强制性的安全管理行为。4、长期性企业安全问题产生并贯彻于生产活动的始终,只要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必然存在安全问题,就必须进行安全管理。因此,安全管理是一项经常的、艰苦细致的、长期的工作。5、科学性安全生产有其自身规律性,需要人们探索、认识和实践,因为它涉及广阔的知识领域。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科学,注重安全管理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取得安全生产的主动权。6、层次性安全管理的层次是非常清晰的,注重安全管理的层次性有利于明确职责,发挥各种积极性,保证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正常进行。安全管理应包括战略层、战术层和执行层3个层次。战略层是公司董事会或矿务局安全生产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确定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明确企业安全生产发展方向。战术层指企业行政领导层,要根据安全生产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具体的安全生产方案、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执行层指各车间
本文标题:安全管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0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