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道教文化道家与道教区别:道家:先秦诸子之一,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自然”、“无为”;庄子:“逍遥游”)道教:东汉以后创立和发展的宗教,以“道”为最高原则,以产生不老为最高追求。道教信徒为“道士”。联系: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庄子为“南华真君”。道教内容十分庞杂,从其主体内容来探索其起源,大致在三种原始宗教意识的基础上衍化而来:一、道家学说二、是鬼神崇拜三、是神仙之说与方术四、是黄老学说之神秘成份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宗教的根本属性:“终极关怀”,解决“人到何处去”的问题;但唯有道教是以追求“长生不老”和“羽化成仙”为目标。基本内容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道教的基本教义道教的经典和标记道教供奉的主要对象道教常用的称谓、仪式道教宫观与道教名山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中国道教发展史一、中国道教的创立及其历史发展。1、东汉:道教创立。“天师道”——“三张”,即张鲁、张衡、张陵。“三张”所传的“五斗米道”,教徒必须交纳五斗米,主要是教人悔过奉道,以符水咒语治病。此派教徒尊张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2、魏晋:道教发展。葛洪从神仙方术角度发展了道教,其代表作为《抱朴子》,分内外二篇。内篇言神仙方药、鬼神变化、养生延年、禳邪祛祸,属道教;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南天师道”——陶弘景对“天师道”加以发挥形成。“北天师道”——北魏寇谦之在改革“五斗米道”的基础上成立。葛洪3、唐宋:道教兴盛。“正一道”:唐宋之后,形成以讲究符篆为主的教派想,崇拜鬼神,注重符篆,以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为宗旨。“全真道”:反对符篆,排斥咒术,而倡儒释道三教合一,注重“识心见性”的内修真功。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唐玄宗李隆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道教的地位。这些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第一,尽量神化“玄元皇帝”——老子,不断提高老子的封号,在全国都建立起老子庙。第二,尽量提高道教的社会地位,继太宗之后,再次下令将道士隶属于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宗正寺,将道士视为李唐皇室的本家,并规定道士犯法,州县官吏一律不能擅自处罚,违者处罪。第三,规定全国各州都必须遵守道教的制度,并对道教的各个代表人物和各地灵山仙迹,都规定了崇礼醮祀制度。第四,设置崇玄馆,规定道举制度,以《老子》、《庄子》、《文子》、《列子》开科取士,设置崇玄博士。第五,规定《道德经》为诸经之首,亲自为之作注释,并颁发全国。第六,积极开展对道经的收集和传播。第七,大力倡导斋醮和制作道教乐曲。玄宗的崇道行为,使道教在盛唐时出现空前的兴隆景象,成为道教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狂热的奉道之风。玄宗不仅自己亲受道教法篷,拜道士为师,而且公主妃嫔、朝臣高宫中有不少都请度为女冠或道士。唐玄宗得知叶法善仙逝,下诏褒悼,赐谥号为越州都督,还亲自为叶法善撰写了《步虚词》:清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洞门深锁碧寒窗,滴露研朱点周易。唐开元二十七年腊月,唐玄宗为叶法善御制《叶道元尊师碑记》。徽宗的崇道行为,主要有这样一些:第一,以道教教主自居,由道箓院正式册封为“教主道君皇帝”,自己直接粉墨登场,并将道教视为“正教”。第二,除令天下道教洞天福地普遍修建宫观外,还由于他自称是神霄玉清王下凡,而下令全国各地兴建神霄玉清宫祠。这样,道教宫观的修建在继唐代之后又进入了极盛时期。第三,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和制定道教节日,几乎道教所奉之神灵和道教著名人物都在加封之列。第四,仿照朝廷官吏品秩,设立道官道职,最高的是“金门羽客”,身带金牌,可直接出入禁闼。第五,多次下令天下郡县搜访知道法、有道术的道士,并给予优宠,以致当时一些道教首领的实际地位已超越一般大臣之上。而且还下令道士、女冠的序位在僧、尼之上。第六,提倡学习道经,并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尽力促使道、儒合一。第七,编修道教历史,多次下令访求道经,于政和三年(1113)编修成《万寿道藏》5481卷,并将全藏刊板,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次。4.元明清金元时期,王重阳创立了以道为主、兼容儒释的“全真道”。从元代开始,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全真道徒不结婚,素食,常住宫观清修,称出家道士。正一道徒有家室,不住宫观,可以饮酒食肉,以斋醮篆祈福禳禳灾为业,称在家道士。明代仍继续流传,清代日渐衰落。清代开始,满族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二、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1、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道教认为“道”为万物之母,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此“道”相当于哲学里所谓的“物质”、基督教里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是一个最高的、不容质疑的存在。2、道教的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道教就是希望通过修炼能够得道成仙,能够长生不死。道教不仅信仰神仙,还信仰鬼神,因此从这种宗教信仰出发可以分为两派—丹鼎派和符箓派。丹鼎派通过炼丹、吞吃仙丹而成仙。它又分为两派:内丹和外丹。(外丹是用外敷,内丹口服,修炼)炼丹符箓派符箓派是通过画符、念咒等方式来驱使鬼神,治病、消灾等。是从古代巫术发展而来的。符箓三、道教的神仙系统:三清:玉清原始天尊(盘古)、上清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皆“道”所化,其本皆“道”。王母庆寿王母即“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是天上职位最高的一位女性神仙,所有得道成仙的女子都隶属于她。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日为王母圣诞,是日群仙皆來为之庆寿,王母在其所居瑤池蟠桃園,设蟠桃宴会,酬谢群仙。铁拐李钟离权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张国老财神门神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门神是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道教因袭这种信仰,将门神纳入神系,加以祀奉。最早的门神最早的门神,是用桃木雕刻成的两个“桃人”。据说,他们就是远古时期黄帝派来统领游荡人间群鬼的两位神将——神荼(tu)与郁垒的化身。祭祀的方法大致为:画二神肖像张贴于门上,用桃木雕刻二神像,挂于门上,用朱砂笔在桃木板上写上二神尊名,挂在门上。后来演变为对联。桃符最低级别的神——土地爷(俗话说:别拿土地不当神仙)四、道教的主要文化遗迹。(一)经典道教的经籍总集是《道藏》,《道德经》也是道教的根本经典。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符图、法术、斋仪、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医学养生医学养生著作,如《养性延命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服气精义论》《枕中方》《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急救仙方》《仙传外科秘方》等外丹黄白术如《太清金液神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修伏灵砂妙诀》《铅汞甲庚至宝集成》《诸家神品丹法》《庚道集》等。教规教戒如《太上老君戒经》《老君音诵戒经》《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赤松子中戒经》《玄都律文》《洞玄灵宝上品成经》《灵宝天尊说十戒经》《要修科仪戒律钞》《道门十规》等;道教戒律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初期戒律简约,主旨为戒贪欲、守清静。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沿袭佛教戒律,并汲取儒家名教纲常观念而制定五戒、“八戒”、“十戒”和其他戒律。道教“五戒”、“十善”道教的五戒:一不得杀生,二不得嗜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淫色。道教的十善:一孝顺父母,二忠事君师,三慈心万物,四忍性容非,五谏净蠲恶,六损己救穷,七放生养物,种诸果林,八道边舍井,种树立桥,九为人兴利除害,十读三宝经律,恒奉香花供养之具。道士道教创立之后,从道修行的神职教徒称道士。隋唐前后道士,习惯上男称道士、黄冠;女称女冠、女真。较晚至今,则分别称男、女道士为乾道和坤道。道士是通称,实际上道教内部有比较详细的划分。道教的信徒信士:是指没有经过特别的宗教认定仪式的人;居士:信奉道教的俗家信众。道士:是指在经受皈依仪式以后,再经受传度(正一教)或者冠巾(全真教)仪式,发放度牒(道士证)的道教神职人员;真人:通常尊称那些体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道观管理人员方丈:亦可称“住持,戒行精严,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的道士。监院:亦称“当家”、“住持”。由常住道众公选,为道教丛林中总管内外一切事务者。当监院大任者,必须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己卫众,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知客:负责接待参访及迎送宾客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于斋醮科仪道士可以结婚吗?正一派(符箓烧炼)道士按传统皆为不出家道士,可以结婚生儿育女,过家庭生活;可以食荤;除上殿诵经、作经忏法事之外,平时可以穿俗装,不留胡须,发式随俗。俗称“火居道士“。全真派(苦己利人)道士按最初规定皆为出家道士,有四点基本要求:即第一,不结婚;第二,不食荤;第三,平时也必须着道装;第四,束发面须。基本上都住在宫观里。(二)道教名山:1、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3、道教其他名山:武当山(湖北),平都山(四川),崂山(山东)。(三)道教重要宫观。1、北京白云观:为全真派第一大丛林。2、成都青羊宫:成都最大古老道观。3、武汉长春宫:是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修道之处。白云观白云观灵官殿(华山)武汉长春观武当金顶张三丰:为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生卒不详,据道教界推测,其活动时期约由元延佑(1314~1320)年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名通﹐字君实(一作“君宝”)﹐号玄玄子,以其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一个新的道派——三丰派,掀起了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最后一波,并成为武当武功的创立者。太极拳据说张三丰创太极拳,是因偶然间见蛇与喜鹊之争斗,而触发灵感顿悟玄机,遂创武当原式太极拳。太极拳后经嗣相传授,据称乃分张、陈、李、王、杜五大宗派。太极拳又名长拳,亦名十三式。称长拳者,是其似山峦无尽,绵绵不绝;又如江河波涛,源源不息。太极拳太极十三式者,以其招式动作而定,即以八卦、五行组合联贯形成十三招式;这其中又应八卦方位分列为四正方、四斜方之连绵动作,拳法以阴阳互动,相辅相成;金木水火土,以五行相生相克,喻比人身内部心肝脾肺肾,动静相依,阴阳相和,由此而生无穷之变化。五、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1、道教人生观的影响。“自然无为”与“因应物性”。“少私寡欲”与“适度消费”。《清静经》称:“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2、道教的养生之道。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长生不死道教的信徒们信奉秦汉流传的神仙说及不死观念。他们深信凡人通过服食、导引、行气、房中术等修炼方法能成为神仙,达到长生不死,羽化飞升。道教的养生的基本原则一是避免各种伤生害身之事。如道教讲房中术,以节欲不伤害身体为要义。二是摄养形神是道教日常起居养生中的主要内容,即行气、按摩、养神、饮食、散步。三是生活卫生保健亦是道教日常养生的重要内容。长生、贵生、恶死是道教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祛病除灾一开始就成为道教传教的主要手段,也是“得道成仙”的修炼内容。因此,不少道士本身就是著名的医生或医学家。最著名的道教炼丹家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就是著名的医学家,对推动古代医学的发展曾作出过突出的贡献。孙思邈(541或581~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及周静帝即位,杨坚辅政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隋大业(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
本文标题:道教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6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