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理学主讲人董世华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绪论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核心&人类心理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意志过程人在意志活动中,为了实现预定目的,自觉克服困难,组织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人们认识和改造失误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面貌上的差异。个性倾向性:人行为活动的动力结构,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自我意识:人对自身以及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自身以及自己同客观世界的意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个性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和发展。绪论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法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诞生。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中国现代心理学诞生。绪论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的物质基础——脑绪论大脑的功能:高级神经活动与心理:反射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大脑机能与心理:大脑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发布信息。是心里的物质基础,产生并制约着心理活动。绪论二、心理具有客观源泉:客观现实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积极能动的反映。四、心理具有发展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混沌到分化。绪论绪论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规律、机制。系统性原则:坚持系统、整体观点。多个层次、多个因素及因素间交互作用研究。发展性原则:变化、发展教育性原则:促进被试心理良性发展。观察法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method):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出于自然情境下的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观察。是研究儿童心理活动的最有效方法。注意事项准备协商仪器自然状态不可人为干预客观不以个人意愿为主稳定不是偶然结果优点直接获得资料真实自然状态及时性收集到无法言表的儿童活动资料观察法局限性时间限制观察本身很难客观期望效应表面现象非本质不适于大面积调查实验法(experimentmethod)定义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并通过在各种条件中特别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变化从而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中的变量自变量操纵的e.g.温度对暴力倾向的影响因变量观察记录的控制变量影响因变量的,试验者不感兴趣的变量实验法(experimentmethod)实验分类自然实验法(fieldexperiment)又叫现场实验法实验者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改变某些生活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并进行研究的方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主要方法。优点: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避免被动自然状态缺点:不易控制情境实验法(experimentmethod)实验室实验法(laboratoryexperiment)在实验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借助专门仪器引起和记录儿童的心理现象并进行研究的方法。优点:能严格控制条件缺点:人为性质实验法(experimentmethod)自然实验与观察法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操纵实验条件e.g.观察不同温度下的暴力倾向v.s.控制不同温度研究暴力倾向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之间的区别在于场地的不同:e.g.自然状态下操纵温度V.S.实验室操纵温度问卷法(questionmethod)定义: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学前儿童行为和态度的基本研究方法。目的:是对儿童意见、态度、兴趣的调查。属于间接测量问卷形式(1)结构式或封闭式问卷(2)开放式或者非结构型问卷(3)综合型问卷法(questionmethod)优点:抽样范围广操作简单易行缺点:问题容易不准确样本代表性容易偏差测查能力有限测验法(testmethod)定义: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用途:(1)查明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2)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心理发展差异特点:(1)项目标准化程序预定对儿童某个方面的测量(2)要有常模并与之对比注意事项:(1)应个别测验,不团体测验(2)要善于与幼儿合作(3)稳定性&多次测量测验法(testmethod)优点:(1)简便(2)种类多不足:(1)灵活性差(2)对测验者要求高(3)结果难分析定性(4)无法反映儿童思考的过程和方式(5)效度差测验法和问卷法区别:(1)是否知道测的是什么(2)是否需要信效度分析(常模)(3)统计问题e.g.咖啡品牌受欢迎程度影响因素问卷v.s.焦虑量表第一章小学生的感知觉和注意感知觉概述感觉: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客观事物整体属性载人脑中的反映感知觉关系: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不存在独立的感觉和知觉区别:个别&整体感知觉在客观世界中的作用:感知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使个体和环境保持平衡感知觉概述感知觉的分类1.感觉:(1)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包括:视觉:视锥细胞:视网膜中央窝及其附近颜色物体细节视杆细胞:视网膜边缘物体明暗感知觉概述听觉:听觉范围:16~20,000HZ16HZ次声波20,000HZ超声波听觉感受器:柯蒂氏器官内毛细胞嗅觉:散发于空气中,与记忆和情绪有关e.g.《女人不坏》味觉:可溶性物质20°~30°味觉敏感性最高肤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感知觉概述(2)内部感觉运动觉:反映身体各部分运动或位置e.g.自己是否举手平衡觉:反映头部位置和身体平衡状态e.g.晕车机体觉:内部器官受刺激产生p.s.内外部感觉区分:是否是关于自己本体的感知觉概述2.知觉的种类标准不同,种类不同主导器官:视听嗅味肤知觉对象“人”:社会知觉:他人(别人);自我(自己);人际关系(人与人)物体知觉:空间e.g.打台球时力道控制;时间:e.g.音乐节拍;运动:e.g.与别人速度是否一致知觉内容是否客观:正确知觉错觉:不正确、歪曲的知觉。实物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空间直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感知觉概述3.感知觉规律(1)感觉规律之感受性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用感觉阈限来测量感知觉概述感觉规律之感受性的变化感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提高or降低。e.g.海盗总是蒙着一只眼睛感觉的相互作用: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E.g.:强烈的噪音可以引起对光的感受性降低。感受性与感觉训练:天才&大师感知觉概述(2)知觉的规律知觉选择性:个体将一个对象选择为目标,其余的将会自动成为背景影响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异:万绿丛中一点红对象的活动性:流星对象的特征:酒会上衣着光鲜的妙龄女子感知觉概述知觉整体性:人们会将形状相同物体知觉为一个整体感知觉概述知觉理解性:人们用过去所得经验对事物进行加工,从而将其表示出来。感知觉概述知觉恒常性:知觉条件改变,仍能知觉为同一个对象。感知觉概述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小学生感觉的发展1.视觉的发展(1)视敏度:精确的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一定距离意外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俗称视力。视力发展转折期:10岁(2)颜色视觉: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为辨色力。6岁前中国儿童基本上都喜欢红橙黄无性别差异7-8岁是转折期2.听觉的发展纯音听觉:6岁:听觉能力一个单位;7岁:1.4个单位;8岁:1.6;9岁:2.6;10岁:3.9.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末就可达到成人水平。听觉敏感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儿童的音乐才能和言语能力的发展。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3.运动觉的发展大肌肉运动觉:成熟较早e.g.一年级可自由行走。小肌肉运动觉:发展迟缓e.g.一年级握笔困难。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1.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个体对物体各部分的排列组合的反映。小学生的形状知觉:由对具体直观图形的认识过渡到对一类图形共同特征的掌握。但会混淆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小学生知觉的发展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大小知觉: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量方面变化的反映。能运用目测和推理来判断大小。空间知觉:对上下、前后判断准确,对左右判断不够完美。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2.时间知觉的发展:逐步掌握数的概念和计时工具,可利用中介物来认识时间。e.g.能利用钟表、日历定时、定序。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四位参与的比较持久的知觉。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特点1.观察方法的发展: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顺序性的观察发展。2.观察目的性的发展:从不能自觉的,有目的的去观察到按照成人规定任务进行观察3.观察深刻性的发展:无意义特征到本质特征4.观察精确性的发展:从细致性不高、不全面仅说出个别属性到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部分5.观察顺序性的发展:从观察到事物零散的、不系统到系统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要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言语引导学生观察方向,使其掌握观察顺序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学会运用比较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要求活动前要提出,活动后要反馈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一、注意小学生的注意指向:某一时刻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事物,而同时离开其他的事物。集中:同一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聚集在其选择的对象上。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目不转睛无关活动的停止:停止交头接耳呼吸运动的变化:屏气凝神e.g.大街上看到漂亮女郎注意与心理过程: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是一切认识的开端注意是一切心理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小学生的注意注意时的外部表现:e.g.:当人群中突然出现衣着光鲜的妙龄女郎适应性运动:把脸转过去,目不转睛的看无关运动停止:呼吸运动变化:呼吸短促,心跳加快运小学生的注意1、有意注意(advertentnotice)又叫随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注意过程需要一定的努力。注意的种类:特点: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活动有组织间接兴趣为主需意志力支撑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对目的任务理解用坚强的意志力排除干扰合理的组织活动激发间接兴趣e.g.:诸位听课的过程小学生的注意注意的种类2、无意注意(inadvertentnotice):又叫不随意注意,指不经意的、没有预定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客观——刺激物的特征:a.刺激物强度b.刺激物的对比e.g.鹤立鸡群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流星主观——人的内心状态:a.人的需要、兴趣e.g.用漂亮衣服吸引饥饿孩子b.情绪&精神状态e.g.视而不见c.知识经验e.g.对小孩讲奥特曼和星际旅游e.g.:向等着放学回家的小朋友展示玩具两者缺一不可小学生的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范围:又叫注意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e.g.:(L.A.Venger,1971)眼动仪辅助下的注意范围实验:仪器:眼动仪任务:要求儿童从长短不同的棍子中找出一根和样本一样长的小棍。结果:3~4岁儿童只看了几根就随便找一根敷衍差事,6~7岁才能够将所有棍子比对,找到合适的。小学生的注意注意稳定性: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上(包括事物和动作)的时间长短。注意的品质小学生的注意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对象或活动的能力。e.g.:老师一边弹琴,一边唱歌,同事要注意幼儿是否跟上音乐的节拍注意的品质小学生的注意注意力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
本文标题:学前心理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4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