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李宝霞董双涛冀小君蔡翠芳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030031【摘要】本文对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香椿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以备相关研究者参考。【关键词】香椿,总黄酮,药理作用香椿(ToonsinensisRoem)为楝科香椿属落叶乔木,又名椿、椿芽、椿甜树、椿阳树等[1]。香椿因其浓郁的香气,柔嫩的质地和独特的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我国传统的调味蔬菜,同时又是一味多用的良药。《本草纲目》记载:椿叶、椿皮、椿根性温味微苦,无毒,均可入药。1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现有文献报道的关于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1超临界CO2提取在此方法下,最佳提取工艺:称取50g原料,设定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分离室Ⅰ温度35℃、压力7Mpa;分离室Ⅱ温度35℃、压力与储罐平衡;萃取时间2.5h;夹带剂用量为3mL/g原料:CO2流量35L/h,提取5次,前2次用无水乙醇、后3次用85%乙醇做夹带剂,提取物平均得率0.5%[2]。1.2微波辅助提取在此方法下,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40(g/mL),微波作用时间9min,微波功率500w,总黄酮得率4.285%[3]。1.3超声波辅助提取在此方法下,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溶液浓度40%、乙醇用量40mL∕1g粗粉、超声电功率150W、作用时间40min、超声频率20kHz,在这个条件下试验,总黄酮提取率为98.24%[4]。1.4酶法辅助提取在此方法下,最佳提取工艺:酶浓度0.20mg/mL,酶解温度45℃,酶解pH5.0,酶解时间120min,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120min,料液比1∶40。总黄酮得率可达2.00%[5]。1.5半仿生法提取在此方法下,最佳提取工艺:称取香椿叶粉25g,分别以pH=2的盐酸溶液,pH=7.5、pH=8.5的氯化氨-氨水的缓冲溶液作为提取液,料液比1∶12(g/mL),在80℃条件下,每次提取1h,共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为10.3417mg/g香椿叶[6-7]。1.6常规溶剂提取1.6.1溶剂回流法提取在此方法下,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9、温度70℃、提取时间90min、乙醇浓度70%、提取4次。香椿叶总黄酮提取量为20.1545mg/g[8]。1.6.2乙醇浸提法在此方法下,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0h,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香椿叶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5.84%[9]。1.6.3碱提酸沉法在此方法下,最佳提取工艺:准确称取一定重量的样品,加入6倍样重的蒸馏水,煮沸。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石灰乳至pH8~9。在此条件下,微沸20~30min,趁热过滤。滤渣再加入6倍量的水,同上操作1次,合并滤液。在60~70℃下,用盐酸调节pH至5.0搅匀,静置24h,抽滤。沉淀物水洗至中性,60℃恒温下干燥得粗提物。1.7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效率的比较黄酮提取率大小顺序为:微波法酶法超声波法常规溶剂回流法超临界CO2提取半仿生提取法。由于微波提取时伴有搅拌,可以使试样与试剂的接触界面不断快速更新,有助于提高提取效率,同时微波技术具有即时深层加热作用,极大地缩短了提取时间,特别有利于用连续微波萃取线作连续式生产[10]。在常规溶剂提取方法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乙醇回流法乙醇浸提法碱提酸沉法。相比之下,乙醇回流法操作简单,溶剂易回收,且工业酒精价格便宜,是一种可行的方法[11]。2香椿叶的药理作用2.1抗菌作用陈元坤[12]等研究表明:香椿皮水煎液及乙醇处理后的水煎液对大肠杆菌C83902、沙门氏菌C500、葡萄球菌CAU0183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125g/mL,对大肠杆菌K88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25g/mL;朱育凤等[13]的研究表明,香椿叶水、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杀作用。2.2抗炎作用阮志鹏[14]等研究认为,香椿叶水提物抗炎作用机制:低、高剂量香椿叶水提物可降低肿胀足爪组织中NO及PGE2(血清中前列腺素E2)含量;低剂量香椿叶水提物可降低血清中NO含量。香椿叶水提物可能通过影响炎症介质释放和减少NO的生成而起到抑制角叉菜胶性大鼠足肿胀作用。2.3抗癌作用陈玉丽[15]等研究香椿叶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作用,香椿叶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在体外对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和K562(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68.47μg/mL和102.53μg/mL。结果表明:香椿叶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能抑制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和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2.4对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寻找有效的非酶糖基化抑制剂,以解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陈绍红[16]等通过建立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模型,研究了在体外模型中香椿叶醇提物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具有抑制作用。2.5体外抗氧化作用香椿叶中70%乙醇提取物在菜油中的抗氧化性较强,与柠檬酸的协同效果最好,其抗氧化能力均强于单个乙醇提取物和单用柠檬酸的抗氧能力。另外,用70%乙醇提取物在猪肉保鲜防腐方面有明显的作用[17-18],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陈丛瑾等[19]测得香椿叶提取物以总黄酮计算的清除DPPH·(1,1-二苯基苦基苯阱)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约为芦丁的6.7倍、槲皮素的3.3倍、没食子酸的1.6倍。王昌禄等[20]研究表明,香椿老叶提取纯化后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采用Fe3+被还原成Fe2+的方法测定的总还原力时总还原力为(863.59±13.90)mg/g;DPPH·清除能力和Fe3+还原抗氧化能力测试(FRAP)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关系,显著高于相同浓度的2,4二叔丁基甲基苯酚(BHT)(P<0.01),与同浓度的维生素C相当。可以使用不同的抗氧化模型来评价香椿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21-25]。3结语综上所述,香椿作为我国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国内外的研究多集中在香椿叶和香椿树皮上,对化学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总黄酮、没食子酸及衍生物及多糖类成分,并且对黄酮和多糖类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多。因此有必要对香椿中的挥发油进行进一步提取分离,以期开发出一种天然无害的可用于食品的香料物质。【参考文献】[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周富臣,卢斌斌,李炎强等.香椿叶超临界CO2萃取物在卷烟中的作用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8,8(4):26-29.[3]孟志芬,谷永庆,张伟钢.香椿叶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J].光谱实验室.2008,11(3):1095-1098.[4]丁彩梅,曾荣华,丘泰球等.香椿叶黄酮类化合物超声强化提取研究[J].中成药.2005,12(12):1390-1391.[5]孟志芬,董彩霞,任多胜.酶法提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5,9(5):1086-1089.[6]陈丛瑾,黄克瀛,王贵武等.香椿叶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3):57-59.[7]陈丛瑾,黄克瀛,李德良.正交试验法优选香椿叶总黄酮的半仿生提取工艺[J].食品科技.2007,6:119-121.[8]陈丛瑾,杨国恩,黄克瀛.溶剂回流法提取香椿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2108-2110.[9]黄红英,邓斌,周芸等.香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2010,11(38):5879-5881.[10]刘川生.微波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天然药物,2003,1(3):187-19.[11]李秀信,张院民,刘青利,香椿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鉴定[J].河北林果研究.2002,6(6):126-128.[12]陈元坤,欧红萍,房春林等.香椿皮及臭椿皮体外抑菌活性测定[J].四川畜牧兽医.2011(5):27-28.[13]朱育凤,周琴妹,陶开春.臭椿叶与香椿叶的比较鉴别及体外抗菌试验[J].中药材,2000,23(8):484.[14]阮志鹏,陈玉丽,林丽珊.香椿叶水提物对小鼠炎症抑制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0,3(26):334-336.[15]陈玉丽,阮志鹏,林丽珊等.香椿叶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2):30-32.[16]陈绍红,任鹏康,赵云涛.香椿叶醇提物对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42–5643.[17]李秀信,张院民,刘青利等.香椿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2,9(23):114-117.[18]余铀,两种天然抗氧化剂对猪肉保鲜效果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1995,16(10):69–71.[19]陈丛瑾,黄克瀛,李德良等.香椿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测定方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6,26(3):69.[20]王昌禄,江慎华,陈志强等.香椿老叶中活性物质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0):229.[21]ChenHY,LinYC,HsiehCL.Evaluationofantioxidantactivityofaqueousextractofsomeselectednutraceuticalherbs[J].FoodChemi,2007,104(4):1418.[22]周丽,张京芳,陆刚等.不同生长期香椿叶片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抗氧化作用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3):526.[23]田迪英,杨荣华.果蔬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4):37.[24]张京芳,王冬梅,张强.香椿叶抗脂质过氧化物的分离及抗氧化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85.[25]HseuYC,ChangWH,ChenCS,etal.AntioxidantactivitiesofToonaSinensisleavesextractsusingdifferentantioxidantmodels[J].FoodChemiToxicol,2008,46(1):105.
本文标题:香椿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