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信息化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变及其信息化风险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信息化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变及其信息化风险分析姓名:刘峻岭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蒋翠清20090409信息化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变及其信息化风险分析作者:刘峻岭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石敬韬从商业银行营销的角度谈金融控股公司-北方经贸2003,(2)文章从营销的角度阐明了商业银行从分类经营走向金融控股公司组织模式下的混业经营的必然性,同时以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组织战略转变为实例加以说明,并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2.期刊论文任永开.冉晓燕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探讨-当代经济2006,(24)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我国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已经基本确立并将加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当通过经营理念、体制、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应对策略,促进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变.3.学位论文王杨青商业银行零售网点转型的探讨2007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枢纽地位。商业银行通过散布在各地的网点,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以及广大居民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的成败和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风险的多少,不仅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网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广大客户的利益,甚至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国内很多银行已从资本结构、业务结构、负债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和组织结构等各方面开始进行一系列的转型变革。这其中,网点角色的重新定位是各项改革的重要一环。尤其是2006年以来,伴随着资本市场的火爆,网点作为满足个人客户金融需求的主要渠道,承载了来自客户流量激增、业务结构改变、服务水准受到质疑、社会舆论的关注等多方面的压力,传统的功能定位、经营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从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来看,由于零售业务具有领域广、批量多、风险小和个性化以及收入稳定、附加值高等特点,近年来,各家银行纷纷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心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重点转移到零售业务,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打造一流零售银行”的目标。零售网点作为零售业务的主要渠道,其在银行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也相应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就现状来看,银行对零售网点在价值创造、市场拓展、客户服务等方面寄予的期望与网点的实际运营效果存在较大的落差,网点转型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热点问题。本文围绕商业银行零售网点从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的转变这一中心,探讨银行零售网点面临的困境、功能定位、针对中外商业银行同台竞争的局面和客户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需求,试图寻找可行的商业银行零售网点转型对策。结论是商业银行零售网点转型的目的是要以客户为中心,改造符合客户需求的业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最终为银行创造更大的价值。主要内容及观点本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描述了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整体格局,其次分析了包括网点渠道、自助渠道、电子渠道在内的银行各类零售渠道的发展变化,阐明了网点渠道具有的难以取代的地位和优势,提出了网点渠道仍是是目前零售业务经营的主要渠道,回答了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第一节在对零售业务整体格局的描述中,主要就零售业务的发展阶段、战略转变、国际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阶段经历了规模扩张型营销阶段、产品开发型营销阶段、综合理财与资源整合型营销阶段,进入21世纪后,全面进入到专业理财阶段,以向客户提供差异化、专业化、个性化、高科技化与投资理财增值化的服务为主要特点。零售业务呈现三方面的战略转变,一是业务服务型向客户关系管理型转变,二是服务便利型向综合理财型转变,三是业务操作型向顾问营销型转变。国际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动态性特征在于一是满意的客户成为行业最稀缺的资源,二是价值创造由“后台”向“前台”转移,三是信息技术成为零售银行实施增长战略的根本。第二节通过对网点渠道、自助渠道、电子渠道三类零售渠道概念、作用的比较分析,得出了网点存在的价值和优势,提出了自助渠道、电子渠道与传统网点渠道并非是相互冲突的概念,更多地应该是协同。第二部分讨论了网点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经营主渠道所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服务效率低下,客户排长队现象在各个银行网点普遍存在;目标客户定位不清,服务趋于同质化;网点业务范围狭窄,业务结构不尽合理;网点选址盲目,建设成本高,网点还未成为利润中心;网点业务流程繁复,内部运转效率低下;网点销售人员数量和素质不能适应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尚未建立有效的网点风险管理制度。零售网点面临的这些问题和困难,导致其重要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总体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三部分针对前述的困境,第一节首先重新定位了商业银行零售网点的功能,作为银行最有价值的零售业务分销渠道,网点在参与零售业务转型的过程中首先要完成功能的变革。重新审视网点的功能和定位,不仅是为网点的存在注入新的活力的需要,更是建立在客户需求基础上的银行经营方式的转变。从客户定位上,网点要体现服务对象的差异化,从业务定位上,网点需要提升专业度和多样化,从服务定位上,网点要从以交易为主的记帐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客户关系维护和市场营销为主的营销中心。在重新定位零售网点的功能的基础上,第二节进一步阐释了构建新的网点业务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体系和支撑体系的思路。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提出了零售网点转型背景、意义,以及转型的具体对策和措施。第一节介绍了零售网点转型背景,首先在于社会财富格局的改变为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扩展零售网点功能提供了现实基础;其次,个人金融投资理念的不断成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再次,零售业务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入世后金融市场的开放迫切需要国内商业银行提高零售网点的服务水平和效率。第二节讨论了零售网点转型的意义,在于发展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中之重,推进网点转型是加快发展零售业务中的一项重要改革,其目的就是通过优化网点客户服务和销售流程,改善网点服务效率,增强销售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最终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零售网点由交易核算型向销售服务型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质的转变。网点转型是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手段和关键所在。网点转型越快,越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转型越慢,在竞争中就越被动,就越有可能丢失市场、丢失客户。第三节提出了零售网点转型的具体举措。一是对网点进行合理定位,分层分类经营。在地域和网点两个层面上对渠道进行差异化定位,优化渠道间的协同能力和替代能力,以取得渠道经营的集约优势,通过整合不同的渠道服务平台,统一不同渠道的服务标准,使客户在不同的渠道均能获得标准化的服务和一致性的体验;对个人客户进行分层,相应地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营销分层。根据分层分类经营的要求,零售网点功能定位可分为顶端客户提供服务的财富管理中心、为中高端客户提供服务的贵宾理财中心和为大众客户提供服务的普通零售网点三大类。二是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和前后台业务分离。通过流程再造,突出各个服务柜台的专属职能,实现按简单业务、复杂业务,交易受理、咨询销售,普通客户、高端客户等不同纬度的业务划分、服务柜台划分和服务流程划分服务模式。并通过将与客户没有直接交易关系或非实时交易的业务都集中到后台处理,实施前后台分离,最大限度提高网点销售服务能力,提升网点服务效率和盈利能力。三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网点选址,网点选址包括整体布局规划和单点选址两方面的内容,整体布局规划是根据银行总体发展战略,综合考虑渠道地理分布、城市功能分区、地域经济特征、金融资源状况及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对网点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和总体部署。单点选址是根据网点定位、功能设置、周边环境、业务发展和服务网络构成情况,选择网点设置地点。要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提高零售网点选址的科学性。四是实施网点内部分区,网点内部按功能可分为自助银行区、现金区、销售理财区、客户引导区、客户等候区、电子银行演示与交易区、业务处理区,不同区域受理不同的服务需求,提高网点运转效率。第五到第七小节分别就优化网点硬件设施和环境氛围、提升网点人力资源素质和服务水平、改善网点管理架构和绩效考核模式进行了讨论。4.期刊论文吴福平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机构形式选择-金卡工程2009,13(1)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向跨国经营的战略转变,是中资商业银行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因,提供了几种跨国经营可供选择的机构形式,最后论述了跨国经营的现状.5.期刊论文高雅娟商业银行零售网点转型项目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初探-现代经济信息2009,(2)零售网点转型是商业银行面向市场,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经营战略转变的重要举措.项目实施的目标是通过实施前后台业务分离、优化网点岗位设置、业务流程等措施,促进网点由交易核算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的转变,从而提高网点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增强网点销售能力.6.期刊论文潘国锦试论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战略的转变-南方金融2005,(7)市场营销理论在银行界的应用与发展是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竞争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回顾中外银行营销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银行服务营销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提出了我国银行营销实现战略转变的对策.7.学位论文王翔基于关系型贷款的大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定价研究2008随着我国金融行业全面开放,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生存与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进一步,大银行的传统客户--大中型企业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脱媒”现象严重,不断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大银行急需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及稳定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中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的小企业却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困境,亟需大银行提供包括融资、结算、理财、投行顾问、电子银行、银行卡等业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试图找到大银行与小企业的有机结合点,实现银企双赢的局面--大银行开拓了小企业客户和市场,为未来发展培养忠诚的、有潜力的稳定客户群;小企业借助大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实现蓬勃发展。本文首先借鉴金融中介理论和小企业金融成长理论,深入分析大银行和小企业的共生关系,找到大银行与小企业的最佳结合路径--关系型贷款。这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实现银企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在分析现行贷款定价模型对小企业关系型贷款定价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关系型贷款的隐性契约和重复谈判的特点,建立了合理分配关系租金收益,实现利润跨期补偿的关系型贷款定价模型。再次,结合我国实际,实证测算了我国某大银行的关系租金收益。并运用具体案例演示了关系型贷款定价模型的定价过程,测算了银企关系对贷款利率的影响;最后,本文从战略转变、业务经营策略和技术支持三个层面,提出了大银行为有效开拓小企业关系型贷款业务,灵活应用关系型贷款定价模型的配套措施。8.期刊论文黄泉进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是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南方金融2007,(11)银行经营转型是有效提高银行竞争力的途径.国有商业银行应从经营理念、经营体制、产品创新、管理方法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入手,主动推进战略转变,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9.期刊论文张同健.ZHANGTong-jian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知识资本测度体系生成机理研究-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4)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而知识管理是实现这一战略转变的有效手段.知识资本结构体系的生成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而因子分析可以对结构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供实证检验.10.学位论文杨大强开放型经济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2009银行效率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银行效率反映了商业银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反映了银行对所有投入产出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即包括了各项财务报表可以看出的经营业绩,也包括了无法进行财务分析的经营结果。因此,银行效率是衡量银行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银行效率的高低反映了银行资源利用效果和整体经营状况,因此,对银行效率的分析本身成
本文标题:信息化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变及其信息化风险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