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巨核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形态特点、计数方法。2.掌握低倍镜下观察的内容、方法。3.熟悉油镜下计数的方法。红细胞系统的演化胞体:始终呈圆形,大→小胞浆:深蓝→浅红;少→多胞核:保持圆形,渐缩小,固缩;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紧密粗糙.核仁由清晰到消失粒细胞系统胞体:大→小,早幼粒细胞可比原粒细胞稍大,圆形或椭圆形胞浆:少→多,颗粒变化较复杂(也是辨别粒细胞各阶段的重要依据)胞核:圆→椭圆→核一边扁平→肾形→杆状→分叶状;染色质细致疏松→紧密粗糙;核仁由清晰到消失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练习四练习五练习六练习七练习八练习九巨核细胞系统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裸核型巨核细胞、血小板低倍镜下巨核细胞1.原始巨核细胞形态学要点:胞体巨大,常不规则胞质深蓝,周边深染,可见指状突起,无颗粒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较细,核仁不清2.幼稚巨核细胞形态学要点:胞体巨大,常不规则胞质云雾状,深蓝,近核处出现紫红色颗粒,常见突起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粗糙,无核仁。3.颗粒型巨核细胞形态学要点:胞体巨大,常不规则胞质丰富清晰,充满细小均匀淡紫红色颗粒。胞核不规则,染色质呈条索状或块状。4.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形态学要点:胞体巨大,常不规则胞质丰富清晰,充满细小均匀淡紫红色颗粒,颗粒聚集成簇,形成血小板,胞膜不完整。胞核不规则,染色质呈条索状或块状。5.裸核型巨核细胞形态学要点:胞核同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常不规则胞质少或无巨核细胞的演变淋巴细胞系统原始淋巴细胞:无颗粒染色质较细,核仁清晰幼稚淋巴细胞:可见少量颗粒染色质较原始淋巴细胞粗,核仁模糊或无淋巴细胞:可见少量紫红色颗粒染色质致密均匀,副染色质不明显。主要特点:胞体较小,圆形规则;胞质少,淡蓝色,近核处可有浅染区;胞核圆形。淋巴细胞与中、晚幼红细胞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无颗粒常见1个清晰核仁幼稚单核细胞:可见细小紫红色颗粒染色质有聚集但仍疏松呈网状,核仁不清晰单核细胞:可见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染色质有聚集但仍疏松呈网状,核仁无胞质较多,灰蓝色不透明,毛玻璃样;胞核常见扭曲凹陷折叠,染色质细致疏松呈细网状浆细胞系统原始浆细胞幼稚浆细胞成熟浆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泡沫样,无颗粒,有明显火焰状浅染区胞核圆形偏位浆细胞、中幼红、小淋巴粒系①胞体: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②胞质颗粒:无颗粒→出现非特异性颗粒→出现特异性颗粒→特异性颗粒增多、非特异性颗粒减少→仅有特异性颗粒;③胞核:圆形→椭圆形→核一边扁平→肾形→杆状→分叶状红系①胞体:圆形或类圆形;②胞核:圆形且居中;③胞质颜色:深蓝色→蓝灰色→灰红色→淡红色;④胞质颗粒:无单系①胞体:较大,可有伪足;②胞核:较大,不规则,常扭曲、折叠,核染色质疏松;③胞质:量较多,呈灰蓝色,常有空泡,颗粒细小呈粉尘样等特点淋系①胞体:小,圆形或类圆形;②胞质:量少,呈蓝色或淡蓝色等特点浆系①胞核:圆形,偏位;②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且常有核旁淡染及空泡等特点巨系①胞体和胞核:巨大,不规则;②胞质:成熟巨核细胞(指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胞质量常极丰富,并有大量颗粒等特点各系统细胞形态特点原始细胞的共同特点有:胞体较大,胞质量少、蓝色,胞质中无颗粒。胞核大,多呈圆形或类圆形。核浆比(即胞核直径/胞体直径比)大,染色质细致。常有清楚核仁。非造血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组织嗜酸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分裂相细胞、退化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网状细胞各种形态的破骨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各种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两个相连的子细胞蓝状细胞浆细胞、成骨细胞巨核细胞、破骨细胞1.低倍镜观察2.油镜检查3.结果计算A.部位:髂后、髂前、胸骨、其他B.器材:骨穿包、麻醉剂、消毒剂C.抽取量:~0.2ml,涂片5~7张D.评价:满意、稀释、干抽化学染色骨髓穿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判断增生程度时,应选择厚薄合适,多个视野(至少10个)进行观察。增生程度介于两者之间的应往上提,因为骨髓穿刺抽吸的骨髓液,只有稀释的可能,而无浓缩的可能性。骨髓细胞学检验的内容及程序1.低倍镜检查A.判断骨髓取材、涂片及染色的质量B.判断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C.巨核细胞计数(低)及分类(油):7-35个/1.5×3cm2D.注意有无异常细胞及寄生虫肉眼选择:长短适宜、有油有粒(骨髓小粒)A.判断骨髓取材、涂片及染色的质量镜下选择:染色效果观察染色不足(偏酸)染色良好染色过深(偏碱)B.骨髓增生程度(低倍镜)增生极度减低1:200增生减低1:50增生活跃1:20增生明显活跃1:10增生极度活跃1:1增生极度减低1:200增生减低1:50增生活跃1:20增生明显活跃1:10增生极度活跃1:1C.巨核细胞计数(低)及分类(油):巨核细胞计数:由于巨核细胞大、全片数量少,故计数一般在低倍镜下进行(计数1.5cm×3.0cm血膜中巨核细胞数或全片巨核细胞数);分类计数:一般应在高倍镜或油镜下进行,确定巨核细胞的阶段;全片分20个巨核细胞,报告方式:原始巨核细胞0幼稚巨核细胞3颗粒型巨核细胞7产板型巨核细胞6裸核型巨核细胞4全片56巨核细胞在低倍镜下D.注意有无异常细胞及寄生虫A.有核细胞计数及分类:200~500个/片选择细胞分布合适的部位;按序进行,不重复不遗漏;分裂象、巨核细胞、破碎细胞不计。B.细胞形态观察所有细胞系统、细胞结构、细胞数量、细胞分布2.油镜检查骨髓标本的分类部位A.有核细胞分类计数细胞分布均匀分散形态良好利于辨认细胞分布稠密堆积染色不良结构不清细胞分布散乱结构破碎不清选择细胞分布合适的部位计数方法粒系:红系:原原早早中中晚晚杆分淋酸单碱浆①计数的秩序:按一定顺序进行,不重复不遗漏;②计数的细胞:除巨核细胞、破碎细胞、分裂相以外的其他有核细胞③计数的数目:200个(或100个、500个)3.结果计算计算各系细胞的总百分比及各期细胞百分比:ANC(有核细胞的百分比)、NEC(是指去除有核红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外的有核细胞百分比)计算粒红比例:各阶段粒细胞百分率总和与各阶段有核红细胞百分率总和之比。计算各期巨核细胞百分比或各期巨核细胞的个数骨髓增生程度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值2~4:1粒细胞系统占40%~60%,其中原始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性中幼粒细胞约8%,中性晚幼粒细胞约10%,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约20%,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约12%,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1%红细胞系统占15%~25%,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各占10%),原始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淋巴细胞系统占20%~25%,均为淋巴细胞,原始淋巴细胞罕见,幼稚淋巴细胞偶见单核细胞系统4%,均为单核细胞,原始单核细胞罕见,幼稚单核细胞偶见浆细胞系统2%,均为浆细胞,原始浆细胞罕见,幼稚浆细胞偶见巨核细胞系统在1.5cm×3cm的血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0~5%,幼稚巨核细胞占0~10%,颗粒型巨核细胞占10%~50%,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占20%~70%,裸核型巨核细胞占0~30%。血小板较易见,成堆存在其他细胞如组织细胞、成骨细胞、吞噬细胞等偶见,分裂象细胞少见,不见寄生虫和异常细胞细胞形态红细胞、血小板及各种有核细胞形态正常正常骨髓象参考值:小结1.主要复习各系统各阶段的细胞形态特点。2.详细讲解低倍镜下观察的内容。3.详细讲解巨核细胞计数的方法。4.详细讲解油镜下计数的方法。复习思考题低倍镜下观察的内容包括哪些?骨髓象增生程度分为几级、如何划分?巨核细胞分为哪几个阶段?如何计数巨核细胞?本次实验课要完成的内容:1.判断骨髓片取材、染色程度。2.判断骨髓片增生程度。3.低倍镜下计数全片巨核细胞。4.油镜下分类20个巨核细胞。5.油镜下分类计数200有核细胞。()个裸核型巨核细胞全片()个()个产板型巨核细胞()个颗粒型巨核细胞()个幼稚巨核细胞()个原始巨核细胞()个裸核型巨核细胞全片()个()个产板型巨核细胞()个颗粒型巨核细胞()个幼稚巨核细胞()个原始巨核细胞这里共计20个粒系:红系:原()个原()个早()个早()个中()个中()个晚()个晚()个杆()个分()个淋()个酸()个单()个碱()个浆()个粒系:红系:原()个原()个早()个早()个中()个中()个晚()个晚()个杆()个分()个淋()个酸()个单()个碱()个浆()个谢谢!
本文标题:正常骨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4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