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单元练习题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单元练习题1.1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通用技术在本课程中是指(C)A信息技术B体现信息性和专业性的技术C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D专业技术2.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并使受益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此案例说明了以下那种关系:(B)A技术与人B技术与自然C技术与社会D技术与水利3.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是个求知欲特别强的孩子。为了弄懂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他纵身跳进水中,险些淹死;看到母鸡孵出小鸡,他也学着母鸡的样子趴在鸡蛋上……对技术的浓厚兴趣和热情推动着爱迪生不断地进行创造和发明。爱迪生在技术上的创造和发明使他得到了终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说明(C)A技术解放人B技术具有两面性C技术活动能实现自我价值D技术改变世界4.刀具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D)A保护人B解放人C发展人D满足人类需要5.“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50年不遇暴雪天气,有人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也有人认为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引发了这次雪灾……”,这说明人们已意识到在设计的活动中应关注(A)A自然问题B社会问题C人文问题D社会和人文问题6.2008年元旦前夕,浙江宁波视窗眼镜有限公司击败微软赢得Windows在眼镜产品上的(D)注册。A著作权B商号权C专利权D商标权7.下列活动是科学活动的是(C)A蒸汽机的发明B“神舟六号”飞船上天C万有引力的发现D摄像技术的发明8.为了使2008年的奥运会会徽不被侵犯,应该给会徽申请(A)A商标权B著作权C专利权D商业秘密权9.自从北宋布衣发明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人类在印刷技术领域经历了活字印刷、铅字印刷、激光照排、数字印刷等等发展历程。这主要说明了技术的(B)A、目的性B、创新性C、综合性D、两面性10.人类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远距离传递信息,于是便有(D)产生A建筑技术B食品加工技术C纺织缝制技术D通信邮电技术11.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等身体器官,拓展了劳动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下列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的体力的是(D)AB超技术B摄像技术C电视技术D蒸汽技术12.有人说“技术及其应用有点像锤子和锤子的使用,给小孩一把锤子,他会无论什么都用锤子去敲。当我们有了一把奇巧的技术锤子时,我们当中就会有这样的小孩。我们必须谨防自己受不住诱惑,而拿它敲敲这敲敲那,什么都用它来敲。我们需要锤子,但是不能滥用锤子。”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是:(D)A我们只要有了技术这把锤子,就可以做任何事情B小孩不会使用锤子C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技术D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13.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造成上述现象的罪魁祸首是(A)A温室效应B臭氧空洞C酸雨D核辐射14.20世纪中叶,美国施乐公司发明的复印机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办公室革命,公司为阻止某些公司的加入,先后为其研发的复印机申请了500多项专利。这说明了技术的(D)A、目的性B、创新性C、综合性D、专利性15.陈行行是景炎中学初一学生,因为妈妈曾经买到过“注水肉”,家人很是气愤,他由此想到:要发明一种工具,能快速检查出猪肉是否注水。后来他与初三年级的蒋心怡同学一起研究,发明检测仪器。为人们提供了注水肉检测工具。这主要说明了技术的(A)A目的性B创新性C综合性D两面性16.某同学制作一个小板凳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这说明了技术的(C)A目的性B创新性C综合性D两面性17.2001年,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已有6亿辆之多,汽车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据当时我国各地监测分析,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大气污染源85%左右。如北京市中心区二氧化硫浓度日超标率达10%至15%,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浓度日超标率达60%至70%,最大浓度时大气污染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至3倍。上海市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占总排放量56%以上:氮氟化合物占20%以上:四川机动车每年排放一氧化碳142万吨、其他有害物超过60万吨,80%的一氧化碳和90%的氮氢化合物等,均来自机动车排放。这项数据告诉我们(B)A应该停止使用汽车B应该正视和减少技术两面性带来的负面影响C当初就不应该发明内燃机D应该重新使用蒸气机驱动车辆18.下列技术不属于传统农业技术的是(B)A复种技术B生化技术C间种技术D套种技术19.专利的申请和获得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初审阶段2.授权阶段3.提交申请阶段4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5.专利申请公布阶段6.受理阶段。正确的顺序是(C)A1-2-3-4-5-6;B3-6-1-4-2-5C3-6-1-5-4-2;D4-6-2-1-3-520.2007年5月16日,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说:我国探月二期工程将新研制的软着陆器和月球车,对月球进行探测地形、研究表面化学成分和矿物质的活动,请问此次活动主要属于(A)。A科学活动B技术活动C产品测试活动D产品评价活动二.简答题21.技术具有哪些性质?答: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22.简述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23.分析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以下问题,请任选三例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问题解决对策白色污染减少泡沫塑料、塑料袋使用大气污染使用清洁燃料水质污染禁止污水排放,污水净化水土流失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荒漠化加剧种植草皮、树木,圈养牛羊温室效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人类在改造自然中有创举和奇迹也有沉痛的教训,请你分别列举出3个合理利用技术改造自然和对自然造成负面影响的案例?答:核能利用-----原子弹毁灭人类,核辐射网络技术-----利用网络从事犯罪B超技术-----进行胎儿性别鉴别25.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嫦娥一号星体为一个2米×1.72米×2.2米的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嫦娥一号卫星的设计融合了多种设计,请任举4个设计,它们分别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识?嫦娥一号卫星的设计体现出技术的什么性质?答:(1)CCD立体相机------立体影像技术成像光谱仪------成像光谱技术太阳能电池帆板--------光学电学技术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探测技术(2)嫦娥一号卫星的设计体现出技术的综合性,创新性三、分析题26、有人说:“技术的专利性是一种马跑圈地的保护主义,对于技术市场是一种垄断,这不利用技术的发展”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法律规定了专利权,它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是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27、现代技术的发展,如我们所熟悉的克隆技术,挑战着我们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由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这反映了技术的什么性质?你是如何看待这项技术的?答:技术的两面性,正面在于其实用性,说明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反面在于其过分功利性及其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动摇,说明技术同样可以给人们带来危害。28.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并回答题后问题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左岸12台,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爬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放眼世界,从大海深处到茫茫太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壮举中有许多规模宏大技术高超的工程杰作。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她不仅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有关科技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为了兴建三峡工程,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今的七十余年里,我国几代科技人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现在终于迎来了开工。现在三峡工程工地上,一片沸腾。人们在纷纷争往三峡,渴望目睹这世界超级水坝的诞生。我们预祝宏伟壮丽的三峡工程顺利建成!我们为中国人民在21世纪世界工程史上首创纪录而无比自豪!(1)请结合案例简要分析技术在人类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1)水能是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发展水电在整体上是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就三峡工程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项改善长江生态、防灾减灾的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保护下游平原地区150万公顷耕地和1500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其防洪效益是最大的生态效益。此外,与燃煤发电相比,三峡电站每年可减少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减轻酸雨、温室效应等大气危害以及燃煤开采洗选运输废渣处理等所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积极发展水电,在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电发展中的生态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分析、科学评价建坝对生态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必须严格地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科学地选择坝址和制定施工方案,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环境保护及恢复计划,避免先开发、后治理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本文标题: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单元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5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