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旅游者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第一节旅游者一、国际上的定义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是指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度过至少一夜但不超过一年的游客。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h而少于1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游客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海外旅游者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海外一日旅游客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国内一日旅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一、旅游需要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旅游动机及其种类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经济的动机。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作四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三、旅游动机的激发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内动力、中间条件和外动力。内动力: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中间条件: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外动力: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互补性:并不是任何客源地和目的地彼此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旅游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替代性:当游客从A地向B地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与B地一样性质的旅游地,从而产生替代作用。可达性:尽管现代运输和通讯工具已经十分发达,但是距离因素仍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空间作用的距离衰减规律)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基本层次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层次是游览观光。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是旅游的提高层次。专门层次•休养、疗养旅游•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相互关系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第三节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从旅游决策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旅游活动分成两类:一类是旅游者实际不参与决策或对旅游目的地选择余地很小的旅游,如会议旅游、商务旅游、团体福利旅游等;另一类旅游则相反,其决策由旅游者本人完成,或在家庭成员、旅伴之间协商作出,如各种形式的自费旅游。一、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感知环境最大效益的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的信息收集量o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o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旅游偏好•年龄•职业•学历二、普雷德(Pred)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1967年,普雷德提出一个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矩阵中,H11至Hnn表示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显然,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知机会)和旅游者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可达机会),才进入旅游决策,成为真正后选的旅游目的地(现实机会)。王家骏(1997)完成的无锡市居民对一些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和可达机会的调查结果对开拓无锡市客源市场很有价值,其两点推论对一般旅游目的地营销也具有参考价值。旅游者的可达机会随距离增加而急速衰减。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历史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三、旅行距离决策模式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德国经济学者霍斯特·托特认为,如果时间限定,则旅行距离也是限定的。四、旅游决策过程旅游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认识需要阶段第二步:信息收集阶段第三步:评价对比第四节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一、定义旅游空间行为即旅游者旅行及游玩的过程。二、空间行为与空间尺度的关系。三、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四、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第五节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资源个体的评价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近邻效应正效应:集聚区负效应:阴影区旅游路线的设计和宾馆选址
本文标题:旅游地理学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3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