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基础结构(上衣部分)
服装基础结构(上装)1服装基础结构第三部分上装结构第一章:上装结构基础知识第二章:衬衣第三章:公主线型女装第四章:西服第五章:外套服装基础结构(上装)2第三部分上装结构设计第一章上装结构基础知识将平面的布料塑造成适应人体立体形态的服装,需经过省道、褶裥、斜肩、分割、袖窿、袖山、领圈等要素来完成。上装一般由衣身、衣袖、衣领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款式变化很丰富,尤其对于女装,有各种领型、袖型,以及灵活运用省道可以组合变化成款式各异的上装。一、上装结构基本线条服装基础结构(上装)3二、上装的分类三、如何制定与衣身制图有关的服装规格尺寸1.衣长的确定:一般衣长可根据服装款式直接在人体上量取。另外,由于人体的腰节长差异不大,数值相对比较固定(一般为40cm~43cm),所以也可以腰节作为比例参考,进行尺寸估算确定。2.胸围的确定:服装基础结构(上装)4胸围加宽松量要有一定经验的。一般来说,非弹性面料的有袖、领的开门襟服装胸围加放量最小值为4cm(无领、袖的闭门襟服装可以适当减小),若小于4cm,穿着者正常的生理活动(如呼吸等)就将受到约束,紧身服装胸围的宽放量一般为4cm~10cm,合体服装为10cm~15cm,较宽松服装为15cm~20cm,宽松服装的宽放量至少为20cm以上。3.肩宽的确定:肩宽的确定一定要根据服装的款式风格。一般服装的肩宽加放量每边为2~3cm,加放垫肩,强调肩部的服装肩宽加放量每边为3~4cm,特别夸张肩部造型或者是拖肩的服装肩宽加放量可在5~10cm,甚至更多,而一些窄肩的服装或是泡泡袖服装,肩宽的加放量为负值,即将净肩宽减少2~3cm,一般服装的肩宽在37~42cm。4.领围的确定:领围的加放量至少为2cm,才能满足穿着者呼吸等生理活动的需要。一般80cm胸围的领围为32.8cm,84cm的胸围的领围为33.6cm,88cm的胸围的领围为34.4cm。5.叠门量的确定单排扣的服装,叠门量基本根据纽扣的大小来确定,若纽扣为圆形,叠门量一般为:纽扣直径+0~0.6cm。大衣类的服装,纽扣直径一般3cm左右,所以其叠门量一般为3.5cm左右;套装类的服装,所用的纽扣直径一般为2cm左右,故其叠门量位2.5cm左右;衬衣类的服装,纽扣直径一般为1~1.4cm,所以其叠门量一般为1.5cm~2cm。另贴体、紧身的服叠门量应适当加大,如夏季较贴体的衣裙类服装;还有一些服装,其叠门量的确定要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如男西装的叠门量一般只有1.7cm或1.8cm。双排扣的服装,根据所设计的款式,参考纽扣的大小确定叠门量,一般为5~8cm。纽扣的长度=纽扣直径+纽扣厚度,横向纽孔端位于叠门线(前中心线)外0.2cm,纵向纽孔位于叠门线上,服装的最大受力处应设置纽扣(胸、腰、臀),除连衣裙外,最低扣位应位于大腿根部以上,便于行走或采取开衩。纽扣扣合好后,纽扣边据门襟0.6~1cm。6、挂面的形状和宽窄确定a、多用于不装夹里的翻领类或立领类的服装b、多用于驳领类的服装,装夹里的服装以及一些领口领的服装等。服装基础结构(上装)5挂面的宽度尽量要设置的比较充分,但也不是越宽越好。一般挂面的宽度为:3×叠门量+或—1cm。连挂面的夏季薄料服装挂面相对来说比较窄,如衬衫的挂面宽度一般为5~6cm;带夹里、装挂面的服装比较宽,如甲克,西装的挂面宽度一般为6~8cm。7、肩斜度确定正常体的肩斜度一般为20°左右,垫肩的有效厚度则为垫肩厚度地2/3左右。肩斜度与服装的款式风格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如自然风格的服装,不加装垫肩,肩斜度要接近净肩斜度;而一些宽松的,特别款式的服装,肩斜度减小,甚至为0°,例如一些风衣类服装肩斜度相应减小,而许多中式服装的肩斜度都为0°。有许多服装的肩线都略呈弯弧型,这是符合人体体形的设计。肩线弯曲的弧度一般为0.3厘米~0.5厘米,这样就形成了前肩线略凸,后肩线略凹的结构形式。宽松服装由于“宽松”而忽略了体型特点,用直线形式就可以了。8、袖窿深确定一、袖窿来源:袖窿与人体臂根围相吻合,形状与尺寸来源离不开人体。在服装袖窿结构与形状的研究中,一是解剖人体,观察人体臂根围截面,能直观并且详细的了解到眩骨、三角肌、胸大肌、棘上肌、前后腋窝下脂肪层等内部关系。二是用蛇型尺在人体臂根围进行精确测量,在保证不变形的情况下,拓画在纸上,这样也能清楚的观察到外型轮廓线。同时,可以准确测量臂根围度尺寸,建立起袖窿结构的基础理论。有利于在各种款式服装变化中,推导出科学合理的计算公式。二、人体臂根围测量:图中臂根截面形状是测量净胸围84cm的标准人体取得的。人体臂根围形状及尺寸近似整圆,直径在11.5cm左右,围度36cm,可从观察中得到,前袖山强弯曲,后袖山弱弯曲。因为前袖山由眩骨头形成,后袖山由三角肌形成。前后腋窝点成前略高、后略低的形状。三、按人体臂根围推导公式:A、袖窿深推导:将测量得到的臂根围形状拓画在纸上,确定前胸宽与后背宽线。将肩峰点SP打开,将前袖山弧线拉成与前胸宽所形成的11度夹角,此服装基础结构(上装)6时按水平线测出SP点移动为3cm,将此点作为有效袖窿深点加原来的直径长度。再加肩斜角度形成的数据4.5cm,可以得出11.5+3+4.5=19为前NP点至BL线距离。代入2B/10可得到16.8cm再加2.2cm=19cm,因此BL公式可得到2B/10+2.2cm,B84cm,BL=19cm(最小BL线深)。如果弹力面料可以负紧身,前胸宽可减小至2B*/10,BL线公式可不变。B、前胸宽,后背宽公式推导:已知:B/2-龙门宽=前胸宽+后背宽。84/2-11.5cm=30.5,30.5/2=15.25(平均分配)。按前胸后背差1cm,前胸宽等于15.25-0.5=14.75≈15cm;后背15.25+0.5=15.75≈16cm,代入1.5B/10公式,胸84cm,1.5B/10=12.6cm。距15cm相差2.4cm,可采用2.5cm计算,即1.5B/10+2.5cm。后背宽比前胸宽大1cm,可推导出公式为1.5/10B+3.5cm。将36cmAH代入HB,约毛病地0.85HB。净胸围84cm,HB-42cm,0.85HB×42=35.7cm≈36cm。内衣类可得出0.88HB,基础推算完全可得到0.85HB。四、按不同款式服装确定BL线:基本BL线公式推导,我们在人体上取得计算可简化为BL=2B/10+2cm。各类服装可加系数变化及放松量变化,每类服装袖窿应加深1.5-3cm,AH不小于5cm较科学。因为5cm除以2π等于0.8cm是可以看成是另一类服装变化的。小于0.8cm可以认为是同一类款式放松量在做变化。A.紧身类、无袖类、针织类:2B/10=2=x,x=0B.紧身适体类、唐装、旗袍类:2B/10+2+x,x=1~1.5cmC.适体类、正装类:2B/10+2cm+x,x=2~3cmD.较宽松类、衬衣、风衣、休闲类:2B/10+2cm+x,x=3~5cmE.宽松类:风衣、大衣、茄克类:2B/10+2cm+x,x=6~8cm袖窿的深度是指从上平线至袖窿底线的距离,且因为人体后背长相对前胸长的差异较小,所以这里的上平线是指后衣片的上平线。袖窿的深度与服装的具体款式,风格和服装具体品种有着密切的关系。袖窿深的计算公式是2/10B+X,因为B中已包含了服装的宽松量,所以X的确定主要与服装的袖子以及相对应的袖窿款式有关。1》、无袖类服装a、夏季贴身穿着的无袖类服装:此类服装的袖窿深不可太浅,也不能太深。服装基础结构(上装)7太浅服装穿脱不方便,太深则易显露内衣而不雅观。所以袖窿的深度至少应考虑满足臂根围的要求。手臂围度一般为4/10×净胸围+(2~5)cm,若加深应考虑胸围的宽松量以及前胸宽的大小。一般胸围的宽松量越大,袖窿深应越小,如宽松的无袖衫袖窿的深度要较小,一般为18cm~20cm。而紧身的礼服袖窿深则可加大至款式设计所需,越紧身则可越大。b、外穿类背心服装:由于是外穿服装,就要考虑内衬服装的一些因素,特别是内衬服装袖子及袖窿的具体款式,以满足舒适性的要求,一般袖窿深都比较大为27~32cm。2》、较合体的装袖类服装袖窿深的确定1、前后腰节对位关系服装基础结构(上装)8四、省道的原理及运用我们的服装基本上都是由平面的面料,如布料、皮革等经裁剪缝制而成的;而人体是立体的,且是复杂的不规则的立体形状,要裁制出合体的服装,也就是要将平面的布料赋予人体上,通过一些结构上的处理,将平面的布料合适于人体服装基础结构(上装)9的立体造型,这一过程其实也就是立体裁剪的过程。省道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结构处理的一种形式和方法。就像布料包裹正方体,去掉多与的布料可以整齐包裹立方体,这些除掉的多与布料就是服装中的省道、褶裥、分割线。衣身包含的基本省道,主要是指前衣片的前胸省和后衣片的后肩背省。常用的有领口省、腋下省、袖窿省、门襟省、腰省等多种。省道的位置可上可下,可左可右,而省道的大小也根据服装的合体程度有大有小,特别是在现代服装的设计中,省道的位置和方向性更强更大,所以往往省道的设计就成为时装结构设计的关键。剪切法和旋转法是两种简单、方便的方法。1、剪切法的基本操作步骤为:a、将基本省道的省长延长至胸点。b、确定新省道的位置c、沿新省道将纸样剪切d、将原来的基本省道合并,纸样的新省道处张开,将纸样的前中心放为竖直状,描绘纸样的外轮廓线和新省道的结构线,省道的转换完成。2、旋转法的基本操作步骤为:a、将基本省长延长至胸点b、确定新省道的位置,描绘从基本的内省边到新省道位置的纸样轮廓线。c、将纸样以基本省道的省尖点为中心点(BP点或肩胛骨点)逆时针旋转,合并基本省道,描绘剩余部位的纸样轮廓线。d、完成新省道的结构线的绘制省道的位置几乎可以任意设置,但也应注意结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应在满足体形的要求上体现省道的新颖变化美。由于BP点不在前片的中心点,所以转移后的省长和省量和原有的尺寸不同,但省道的角度不变。指向BP点和肩胛骨点的省道是最合乎体形要求的,但结合服装审美的要求,许多服装款式中的省道都是偏离BP点或肩胛骨点的。不同位置的省道适于不同体型和面料,如肩省更适于胸围较大的体型,而胸省和肋省更适于胸围较小的体型。合体的服装,省道的量就应设置的较大,达到基本的省道的量,而宽松的服装的省道量一般就应较小,甚至为零。服装中存在多个省道时,省道量一般应该均匀的分配,但这种均匀也不是完全的相等,而应是结合体形特征。一般胸围线服装基础结构(上装)10以下的省道量可稍大于胸围线以上的省道量,省道较长的省量要大于省道较短的省量。3、省道变化运用将省道变化应用于女装中,可产生款式的多种变化。a、省道位置的变化:通过省道变化来实现省道位置转移b、省道的分散:一个可分散成若干个,可减少省道的副作用,使衣片更加贴体,并产生一定的装饰效果。c、省道的合并:加大省量,实现装饰效果,较多的应用于褶裥中,在很多场合,为加强褶裥的装饰效果,往往通过剪开,展开的方式加大褶裥量。4、衣褶同分割线和衣裥等结构形式一样,往往包含一定的省道量,在起装饰功能的同时承担着一定的结构造型功能。因此,我们进行衣褶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将适当的省量转换为衣褶量。将省道转换成衣褶的基本方法a、确定衣褶的位置b、将基本省道的全部省量或部分省量转换至衣褶位置处。抽褶部位较长的,可采用均等转移的方法,以形成均匀的衣褶。c、将抽褶的衣边处修正为光滑的弧线,表示抽褶符号,完成。五、分割线的原理及运用分割线是功能与省道基本相同的另一种结构处理形式,它在服装上的形式为一条衣缝,在结构上则由省道发展而成的,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连省成缝”。宜适用于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面料,对细密柔软的面料易产生缝皱现象。分割线由省道发展而来,但比省道的结构功能性更强,不仅使得服装在合体造型方面更细腻化,也使的服装在款式变化方面更自由。袖窿省和前腰省相连而成的分割线,不仅使得服装前胸部位的造型更自然合体,我们还可以很方便的完成极具魅力X型服装造型。但是也有一些复杂的分割线基本上没有结构功能性,只是承担着美观装饰功能而
本文标题:基础结构(上衣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3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