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作者简介:张幼文,1951年生,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开放战略新开放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国内发展是这样,对外经济关系发展也是这样。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对外开放意味着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开始。探索这一新阶段的内容、特点与要求是当前开放战略探索的核心。一、开放型经济阶段性推进的必然性一国经济在其发展的长过程中必然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发展的这种阶段性是由不同阶段的目标差异决定的。发展阶段性任务的完成要求发展的阶段性推进,而发展的阶段性推进本身又是前一发展目标成功实现,后一发展目标开始确立的标志。1、对外经济关系理论中的阶段思想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都是根据一国国际经济关系的特定条件提出的,因而在其本质内容上就包含着一国开放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思想:贸易与投资旨在基于现实条件实现特定意义上的发展,当经历一个时期发展目标成功实现,那么一国经济也就出现了新的条件,发展的新模式也就需要依据新的理论形成。无论是外贸外资理论,还是经济发展理论,其中都包含着显著的阶段论思想。在各种国际贸易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贸易战略的阶段论分析或其思想实质。经典比较优势理论证明了在比较优势既定条件下贸易的必然性。这一理论的历史使命是关于自由贸易有利性的论证,因此它不需要回答比较优势变化的问题。但是这一理论结构本身也包含着不可否定的相反结论:当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发生变化后,那么由这种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贸易结构也就必然发生变化。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推进了经典比较优势论,具有贸易结构阶段论的性质。要素禀赋理论与此相似。既然贸易结构是由一国禀赋结构决定的,那么一旦禀赋结构发生变化,贸易结构也就相应会发生变化,该国的发展也就从一个阶段进入新的阶段。要素禀赋理论假定要素不流动,但是现实世界即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条件,国家的要素结构发生变化,发展的阶段性差异也就显现。可见,贸易结构的阶段性也是要素禀赋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收入相似性理论认为,收入水平的相似是贸易发生的原因,这就表明收入差距对贸易结构的影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国的贸易结构会发生变化,而且是表现在结构特征上的显著变化。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主张以国家贸易政策实现规模经济和产业的培育,一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贸易政策也就需要转型。发展经济学提出了双缺口理论,认为解决资金与外汇缺口是发展初期的首要任务。这一理论对发展任务的确定本身就包含了阶段性思想。从这一理论中可以毫无疑问地得出的结论就是,随着发展本身推进使资金与外汇缺口得以弥补,发展的主要难题也就发生变化。弥补缺口这一发展初期的战略基点向新的基点转变,发展的新阶段由此开始。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本身不是经济发展理论,但是这一理论集中论证了一国培育优势要素对赢得国际竞争的意义,在这一点上也有发展的性质。重要的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如何改变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根据这一理论,一国要通过培育高级要素形成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不是贸易意义上的价格优势,而是产品或产业的结构性优势。优势形成使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地位发生变化,国家的发展也就呈现阶段性。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与外部市场关系问题的分析中有着更明显的阶段思想。从初级产品加工战略到进口替代战略再到出口导向战略,就是一个开放型发展的阶段推进过程。事实也证明,即使是发达国家,其国际经济地位也持续地发生着阶段性变化。随着传统产业向外转移,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贸易结构及其国际经济功能也发生着变化。总之,阶段性推进是发展的必然规律,一国不可能也不应当长期坚持某一种既定的发展战略或开放战略,战略的阶段性推进正是坚持发展和坚持开放的表现。2、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的发展不仅必然显现出其阶段性,而且因为其高速发展而使阶段性进步更加显著,关注发展的阶段性更为重要。对外开放战略的阶段性推进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第一,改革开放的成功使中国经济的客观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成功决定了开放政策不应当变,也不可能变。同时,开放政策的成功又使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客观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对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下的具体战略与具体政策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这种调整既是不断进行的,又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当发展实践不断创造出新的条件,同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后,当国家认识到这些变化并有条件采取新的战略时,发展的阶段性推进也就成为必然的要求了。第二,对外开放战略的阶段性推进是国家发展的阶段性在开放政策中的体现。从改革开放之初起,我国的经济发展就确定了“分三步走”的阶段推进战略。1997年我国开始酝酿的“新三步”战略是:第一步,2001-2010年时期,实现GNP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十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第二步,2010-2020年时期,GDP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三步,2020-2050年时期,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经济是从贫困状态开始起步改革开放的,脱贫和解决绝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是第一阶段发展的目标,也是开放所要服务的目标。解决了脱贫问题,中国走上了“总体小康”以后,国家又提出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即“惠及亿万群众的小康社会”,这是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发展的新目标,同样也要求开放政策同样致力于这一目标。全面小康要求更均衡、更协调的发展,解决前一阶段发展中出现的不均衡、不协调问题。发展目标的阶段性推进必然要求开放政策的阶段性推进。第三,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进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的历史条件的客观要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迅猛的发展,世界经济的整体运行特征也相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比之下,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们制定的开放政策更多适应于这样一个历史性变革之前。虽然我们在开放政策上不断跟上发展的新要求,总体上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但从总体上说今天的开放战略还是当时战略基础上的扩大、延续与优化。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性变革,中国在前一阶段上初步形成的开放型经济格局,都要求我们从这些新的国际环境上进行总体战略层面上的重大调整。这种意义上的调整不是前一阶段政策的程度强化或结构优化,而是带有全局意义的变革。3、中国开放型经济阶段性推进的必要性国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当前中国需要完成开放型经济的阶段性推进。一方面,开放的阶段性推进是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28年来,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国民的积极性,市场机制的活力开始显现。但是,在高速发展中环境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益严重,发展的不协调性和不可持续性日益明显,发展旨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福利水平的目标被忽略,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现。除了国内原因之外,这些国内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也与外贸、外资等对外经济关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在积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会的过程中,也接受了大量环境严重污染、资源严重消耗的产业,开发区的大量建设和对外资廉价批租土地使沿海地区的土地资源迅速耗竭,开放在加速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以简单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发展模式得益十分有限。等等这些问题都证明,对外开放进一步推进的核心问题不在于速度加快与规模扩大,而在于实现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开放的阶段性推进也是中国实现国际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整体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发展前景的持续看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在世界经济体系进而在国际政治体系中一个日益重要的力量。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实现与世界的共同繁荣,建设和谐世界以在国际格局中发展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将成为中国对世界体系与人类历史新的贡献方式。在这个全面的国际发展战略中,经济的开放战略有着基础性的重要地位。中国需要改变单一地廉价劳动力大量出口一般制造业产品对其他国家的造成的压力,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更多地用好国内资金以减少对外部资金的过度依赖,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地区各国同样获得利用国际资本的机遇;中国需要扩大国内市场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和冲击,加快科技进步以解决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破坏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压力;等等这些任务的解决需要以开放战略的整体提升即阶段性推进。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以提高中国从开放中的收益是必要的,但这还不足以回答中国面临的上述国际战略新问题。只有促进对外开放的互利共赢,实现对外开放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才能通过开放中的发展实现自己的国际战略与国际体系目标。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进是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来说,开放战略是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整体国际战略来说,经济开放战略又是整体国际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开放战略的这种意义,正是在中国发展到今天才日益明显的。当中国国力很弱时,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是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尽管这一任务至今没有最终完成。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显著增强,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已经不可否认,也不可回避地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这个时候,中国不但需要继续完成自身的发展任务,同时也需要逐步更多地承担国际义务,更不能因自己的发展而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作为一个大国,中国需要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随着国力提升自然提出的任务。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国际战略的基础力量。因此,经济开放战略必然也是国家国际战略的组成部分。当国家致力于更高的国际战略目标时,经济开放战略将既服从于,也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国际战略。这是由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发展的阶段性推进是成功发展全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前一阶段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也往往不是发展战略本身的失误,而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只有发展才会提出这些新任务。因此,回答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本身就是发展的阶段性推进而不是发展的中断。发展新阶段目标的确立不是对前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否定,而是对其发展成果的继承,是在继承中的发展。同时,在前一阶段发展模式不能适应新阶段发展要求的意义上,新的发展模式也必然包含着继承中积极的“扬弃”。二、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的三个阶段28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开放型发展不可持续的新问题。研究表明,从起步发展到实现现代发达国家高水平的发展,当代经济特别是一个较大规模的经济体需要经历“规模扩张、结构提升和要素优化”三个阶段。“规模扩张”是以GDP增长为特征的经济在总量上的扩大,其中忽略这种扩大以什么方式实现,以怎样的结构扩大和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后果。“结构优化”是指经济在产业结构上获得的进步,其中关注产业进步由本国资本投入和本土企业实现,减少不良后果以提高增长的真实福利效应,但忽略其他主导性生产要素的来源。“要素优化”是指在本土企业本国国民拥有当代高级生产要素和经济要素下的发展,现代条件下尤其是指专利品牌知识产权和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经营网络等主导性要素。图1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图1以时间为横座标,以发展的国民收益为纵座标。发展收益递增速度的下降也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下降。图示表明,一个落后经济的发展需要从规模扩张开始,规模扩张初期发展收益增速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递增速度开始下降,继续靠规模扩张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开始显现,因而递增趋于平缓。原因在于规模扩张时期产业结构水平较低,发展空间的约束日益突出。在开放型发展的经济中规模扩张尤其是由外资投入实现的。到这个时候实现更高发展收
本文标题: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6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