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电视摄像绪论第一节电视画面的形态1.由摄像技术系统所决定的基本成像,如色彩、亮度、清晰度等质量因素(像质);2.由镜头所记录反映的真实影像,如事物、事件、人物、活动等;3.由电视图像系统(电视片、电视节目)所传达的、并由观赏的社会历史经验所决定的意义表达。一、电视画面的定义狭义:指的是一帧电视画幅,或一个电视镜头。“帧”(frame),是电视画面的技术单元,相当于电影画面的“格”,不同的是它由电子扫描形成,每帧由两场电子扫描组成,每秒25帧[1](或每秒50场),相当于电影摄影每秒24格的速率。“镜头”(shot),指的是摄像机从一次开机到关机之间拍摄到的一段连续画面。镜头这一物理形成的持续过程,体现出特定的电视时间和空间,因而镜头是电视画面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表意单位。注释:[1]美国为30帧。广义:泛指电视传播学或电视文化学研究意义上的电视“图像”;是电子技术产生的图像,一种可以从新的大众传媒、新的造型艺术、新的视觉文化来界定的图像类型。二、电视画面的特点(一)图像为主,声画结合这是指电视画面的组成包括图像、声音(音响、语言和音乐等)、文字(字幕、图表等)。电视摄像首先考虑的是图像,但声音和文字也极其重要,它们会影响图像的内涵,补充或扩展图像的时空,从而改变我们对图像的习惯处理方式。(二)具有固定画幅和固定边比是指电视屏幕在画幅(水平构图)和边比(宽高尺寸比)两方面受到双重的限制,是电视摄像在处理空间关系时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影银幕的形状虽然确定了电影拍摄的水平构图,限制了画幅边比,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普通银幕(1.33:1)、遮幅宽银幕(1.65:1)和宽银幕(2.35:1)等多种变化。由于电子技术发展和标准化生产的原因,电视屏幕长期沿用4:3的标准边比,只在最新的高清电视和数字液晶电视的制式中才有了变化。(三)以连续展示的二维平面再现时空或重构时空电视画面的空间具有再现和构成的两重性。电视摄像的时间性是个复杂的现象。笼统地说,它可以体现或代表实际的即现实的时间,也可以是一种感受性的时间体验,或者更可以说,它是以一种感受性的时间体验来再现实际的时间进程。第二节电视制作的类型一、广播领域与非广播领域的制作广播领域电视节目制作以大众传播为目的,由专门的组织和机构实施,具有惯例性的节目形式和结构,制作水准和规格高,图像的技术和艺术质量一般要达到相应的广播级标准。非广播领域的制作是发生在各专业部门、领域、社区内部的电视节目制作,以情况交流、人员培训、资料保存等为目的,节目类型往往体现出专业化特征,如电教节目;摄制手段也常常较为特殊,如显微摄影,水下摄影。非广播领域的另一个方面是个人或家庭电视制作,其制作程序和技术设备简单,以个人的艺术表现和家庭的娱乐需求为机制作动机。在数码摄像机和电脑编辑程序日趋普及的情况下,以DV制作为标记的个人和家庭电视节目制作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二、商业性与非商业性制作商业性节目制作以盈利为最终目的,非商业性制作则着眼宣传、教育、社区和公益事业,或个人的独特表达。三、虚构性与非虚构性节目制作虚构性或文艺性节目制作与非虚构性或纪实性节目制作时两种不同的制作形式。前者包括各种类型的电视短剧、单本剧、系列剧、连续剧、室内剧、卡通片等;后者则有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专题片、采访谈话节目以及各类事件的现场直播等等。四、演播室与现场节目制作一般而言,新闻主播、谈话节目、教育节目、电视晚会等往往在电视中心的演播室进行。新闻片、纪录片、体育比赛、大型文艺演出或集会等则需要在现场摄录。电视剧则是根据情节和场景要求,在演播室/摄影棚内搭景,或在特定的外景地拍摄。蚌埠电视台转播车五、单机与多机节目制作所谓单机制作,是指在节目摄制过程中只使用一台摄像机,每单位时间只在一个机位上逐次地拍摄素材画面。多机制作是指在同一场景中使用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同时或交替拍摄的制片方式。六、胶片与视频制作胶片摄影机与电子摄像机相比仍有着其独特的有点。它的机械装置比起电子线路来更稳定,易于修理,对电源的依赖性小,受气候、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小,而且,胶片记录的图像色彩和清晰程度要大于同等档次的视频设备。因此,一些野外长期拍摄的电视项目至今仍使用胶片制作。第三节电视制作过程一、前期制作前期制作阶段是一个电视节目或一部电视片摄制的筹备阶段。通俗地讲,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解决本子、班子和单子的问题。所谓本子,广义是指围绕电视节目脚本而开展的策划和案头工作。所谓班子,是指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组成。所谓单子,是指和制片费用相关的一系列清单,如设备器材清单、拍摄时间表、经费预算等。二、实际制作实际制作或实拍阶段是开动摄录设备在拍摄场地制作节目的关键时期,一切有关该电视节目的创作构想最终要在这一阶段用电视画面体现出来和固定下来。三、后期制作从节目摄制完成进入编辑合成直到节目播出和发行,属于后期制作阶段。电视编辑、动画字幕、特技和音响合成等制作成员成为此时的主创人员。第四节学习电视画面的途径电视画面两大模式:1、实践的或典范的模式;2、理想的或观念的模式。理想化的电视画面构成、有关电视摄像的美学观念、电视画面的理论特性等等,是长期的历史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反之,不同历史时期的电视摄像的实践活动,无不受到那个时期艺术和美学精神的影响,反映了观念的历史变化。一、从实践和典范出发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经典之作和大师作品,值得我们去观摩赏析、研究借鉴甚至在初学阶段有意识地临摹仿作;另一方面,电视画面是电影画面、摄影画面、绘画雕塑等艺术类别的延伸和发展,是取之不竭的学习典范。看电影可以学到镜头调度、画面运动、声画关系处理等许多独到的手法。摄影和绘画作品则为电影电视在单画面内的构图、色彩、影调处理等提供了基本的参照系。二、从理想和观念出发1、艺术创作电视摄像的主要任务是对电视画面的造型处理,内容包括:一、光线处理。光线的明暗分布所形成的影调对比、光线的气氛和效果灯。二、色彩处理。被摄对象和环境的色别、饱和度和色彩关系所形成的色典变化和色彩情绪等。三、构图处理。既包括单画面内横向和纵深的布局安排,也涉及画面之间在景别和角度上的变化。四、运动处理。被摄体空间运动的形态、摄像机运动的空间安排以及这些运动所产生的韵律节奏,是影视艺术最具特色的造型形式。2、美学方法(1)再现性美学,我们着眼于电视画面的写实性和现实感,突出电视画面的叙事功能,以生活化的状态交代和展示事件,追求画面的平易、朴实和拍摄对象的自然表露。(2)表现性美学,强调形式感,力图用画面创造出一种意境、气氛和情绪,努力通过画面的造型处理产生风格化的、个性化的、主观情趣的刻意展现。实际上,在不同的题材或类别的电视节目或电视片创作中,可能会同时涉及两种不同的美学考虑。也有人把电视画面的意义归纳为传递信息、修辞说服和艺术表达。某些电视节目类型,如新闻、新闻性电视纪录片、教育节目、谈话节目等,它们的主要宗旨在于通过声画信号向观众传递有用的信息。而广告、政治宣传片则是典型的以说服为主旨的电视节目;某些纪录片、科普节目等也是表现出强烈的以雄辩说服观众的倾向。总之,电视摄像的任务应该是努力去实现节目制片人或编导的创作意图,这些创作意图不外是基于功能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或形式主义的考虑。功能主义是本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所以制作活动是为了实现节目自身的功能,而不去过多地考虑风格、形式等因素。功能主义从内容出发,以内容为核心。现实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风格、技巧,用来产生或保持电视画面的现实感。现实主义的制作希望观众能把电视画面等同地视为现实世界。形式主义则强化电视画面的形式感,更看重电视技巧的运用,像mtv这样的电视艺术形式,可以说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形式主义特例之一。3、影像本体论(1)影响本体论是指从事物的本原和特质出发研究事物。(2)两种态度:影像本体论是研究电影电视画面生成的理论,它讨论的是画面或影像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也即,通过电视摄像生成的电视画面是逼真地反映、揭示了客观世界,还是仅仅作为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虚拟的、假定的描绘。安德烈·巴赞认为,摄影机的镜头和客观性之间具有词源学的联系(objective)。由于仅仅通过机械的、物理的装置就可以获得了清晰的影像,因而摄影(包括电影电视在内)满足了人类用逼真模拟物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人们倾向于把影像看作是与被摄物同一的,把电视看作是“了解世界的窗口”,正反映了这种对待影像的本体论态度。持画面逼真性认识的人认为,电视摄像的历史使命就是用摄影机揭示、记录真实客观世界。另一方面,随着新的视觉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进入了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电视画面的虚拟和假定性性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我们看到,电视画面实际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建构,物理属性的摄像镜头具有特定的“人差”,即它的角度、景别、速率等是人的主观性运用。以电视镜头为中介的对外部世界的体验,不同于人的感官的直接体验,强调画面的假定性或逼真性,是从不同方面对电视影像的理论认识,并影响电视摄像实际的技术操作和艺术把握。
本文标题:电视摄像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4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