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五节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何以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何以可能?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3、正式提出(1)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注意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2)毛泽东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毛泽东指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3)延安整风七大,刘少奇地以在会上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历史进程(1)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生平见书P7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向西方学习迷梦的破产、走俄国道路(2)历史需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需要。(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年代1894年1913年1919年1923-1927年产业工人数9.8万117.6万200万左右约261万年代19121913191419151916191719181919(1-5)次数141111817233019资料来源:刘明逵编《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1840-1949)(4)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5)实践平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平台。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谈到,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有着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等特点的认识最深刻。(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总结了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论十大关系》(1956)等著作,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艰辛的探索。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概括为6个基本方面和3个活的灵魂:◆6个基本方面:(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3)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的理论。◆3个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和贺子珍在陕北延安毛泽东与斯诺(左1)在天安门城楼上第三节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休系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故居(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80岁生日,在北戴河邓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的留影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3)现实条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形成的阶段;(2)从中共十二大到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阶段;(3)从中共十三大到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4)从中共十四大到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及其以后:邓小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上来,以及进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形成的阶段(2)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阶段★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在十二大致开幕词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概括为12条基本的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轮廓。(3)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四大。中共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概括。指出这一理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4)邓小平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提法,并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宪法。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写进新修改后的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邓小平理论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并科学揭示了这个对象的特殊矛盾及其运动规律;(3)邓小平理论中的各个观点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联系;(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已被或正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共十四大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有九个方面的内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8)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9)关于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战略构想推进祖国统一问题邓小平文选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我国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2.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国外学者、政治家、观察家对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也给予了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1)世情的发展: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最重要的力量转移不是人与人、党与党、机构与机构或者国与国之间的转移,而是当社会在与明天正面相撞的路上迅速行进的时候发生在暴力、财富和知识之间的隐蔽的转移。这是力量转移时代的危险而又令人兴奋的秘密。”----[美]阿尔文-托夫勒在《力量转移——临近21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2)国情的变化: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3)党情的挑战: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江泽民曾在不同场合严肃指出党内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归结为三个“相当不少”。(4)品格的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
本文标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5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