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五章 风险管理技术
第五章风险管理技术如何改变风险状态是风险管理的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大致的分类是: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作用于原始风险状态的形成过程的风险管理技术;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作用于结果,即在风险市场上,将原始风险状态x交换为y的风险管理技术。由于因果关系的相对性,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具有相对性,相对于更高级别的风险管理,低级别上的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也可看作是高级别上的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技术还可以分为依赖风险市场的风险管理技术和不依赖风险市场的管理技术。前者必须在具备风险市场的条件下,风险主体才可采用(主要是财务型风险转移技术);而后者并不依赖风险市场。第一节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是作用于原始风险状态的形成过程,所以了解有关风险状态形成过程的理论(风险致因理论)十分必要。由于风险管理技术源于保险,所以风险致因理论迄今还主要是指事故(损失、灾害)致因理论一、风险致因理论由于风险管理技术源于保险,所以风险致因理论迄今还主要是指事故(损失、灾害)致因理论。以下是四种风险致因理论。(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阐述企业工人中存在着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的一种理论。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H.Woods)对工厂里伤害事故发生次数资料做分布检验。他们发现伤害事故发生次数可能服从三种分布。(1)泊松分布(PoissionDistribution)(2)偏倚分布(BiasedDistribution)(3)非均等分布(DistributionofUnequalLiability)为了检验事故频发倾向的稳定性,他们计算了被调查工厂中同一个人在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里发生事故次数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工厂中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且前、后三个月事故次数的相关系数变化在0.37±0.12到0.72±0.07之间,皆为正相关。1926年纽鲍尔德研究大量工厂中事故发生次数分布,证明事故发生次数服从发生概率极小、且每个人发生事故概率不等的统计分布。他计算了一些工厂中前五个月和后五个月事故次数的相关系数,也证明了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Proneness)理论。事故发倾向(AccidentProneness)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据国外文献介绍,事故频发倾向者往往有如下的性格特征:①感情冲动,容易兴奋;②脾气暴躁;③厌倦工作,没有耐心;④慌慌张张,不沉着;⑤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⑥喜怒无常,感情多变;⑦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⑧极度喜悦和悲伤;⑨缺乏自制力;⑩处理问题轻率、冒失;⑾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日本的丰原恒男发现容易冲动的人、不协调的人、不守规矩的人、缺乏同情心的人和心理不平衡的人发生事故次数较多。但也有许多研究结果证明,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根据事故频发倾向理论,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是人员选择。但是许多研究表明,把事故发生次数多的工人调离后,企业的事故发生率并没有降低。例如,韦勒(Waller)对司机的调查,伯纳基(Bernacki)对铁路调车员的调查,都证实了调离或解雇发生事故多的工人,并没有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率。但这也不能否定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其实,工业生产中的许多操作对操作者的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从职业适合性的角度来看,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有一定可取之处。但也正因为如此,如何减少事故频发倾向者?就不是就业上的歧视,更不是肉体上的消灭。正确的做法是,给每个人安排合适的工作。一类工种上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一定是另一类工种上的事故频发倾向者。(二)、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出版《工业事故预防》一书,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海因里希认为: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这样就有了多米诺骨牌的五个因素(五张骨牌):遗传及社会环境(先天与后天);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损失)。多米诺骨牌理论应用要点:一张骨牌倒了,连锁反应发生,伤害出现。移出一块骨牌,连锁反应被破坏,事故中止。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张骨牌都一样重要,也不是每张骨牌都可以移出。(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吉布森指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多种形式的能量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所以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的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哈登将伤害分为两类:1、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引起的;2、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哈登认为,能量是否能造成影响取决于能量大小、作用时间长短及频率、能量的集中程度;他还指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防止事故的发生。(四)、系统安全理论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过程中,产生了系统安全理论。其要点包括: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从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变为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强调消除安全盲区)。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要注重减少总体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危险,即使今天认识了所有危险源,明天又有可能出现新的危险源,所以控制危险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二、几种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一)、风险回避1.基本概念风险回避是在风险事故存在或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活动,以避免可能产生风险损失的一种控制方法。风险回避的特点:是一种彻底的风险控制技术,但是一种消极的控制风险方法。2.基本方法放弃(行动前):如酒后驾车;中止(行动中):改变行动方式:3.风险回避的局限性有些风险是无法回避的:如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能源或金融危机、地震、暴风雪等;回避的成本太高:回避的成本不一定很高,但不合算。(二)、损失控制1、基本概念损失控制是指采取措施减少致损事故发生的概率,或者采取措施,在损失发生后减轻损失程度。损失控制特点:损失控制是风险控制中最积极、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2、基本分类A.按目的分:损失预防----减少事故频率;损失减轻----减少损失程度。B.按执行时间分:损失发生前(损失预防);损失发生中(损失预防、损失减轻);损失发生后(损失减轻)。C.按措施特点分:工程法教育法程序法3.基本方法3.1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通过对物质性风险因素的处理,达到损失控制的目的。主要的理论依据:哈顿的能量释放理论哈登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防止风险因素的产生减少已存在的风险因素防止已存在的风险因素释放能量改善风险因素的空间分布和限制能量释放速度在时间、空间上将风险保护对象进行隔离借助物质障碍将风险与保护对象进行隔离改变风险因素的基本属性加强被保护单位的防护能力救护被损毁的风险单位稳定、修理、更新受损害的物体工程法的局限性:成本----效益问题作业近年来婚庆活动中出现意外伤害的事件并不鲜见。请考虑婚庆公司组织婚庆活动时,意外事故种类及其导致的经济损失风险,并考虑如何通过工程法防止和减轻这类损失。3.2教育法教育法是通过安全教育的培训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风险事故、减少事故损失的风险控制方法。主要的理论依据: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具体方法:安全教育与培训。包括:让职工了解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让职工知道如何采取措施来减少自己、他人可能面临的伤害;训练职工运用各种保护装置及设备;通过应急措施、抢救措施的训练、实施,向职工灌输安全生产第一的意识与公德。特点:投入少、见效快;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3.3程序法工程法与教育法分别处理物质风险因素和人为风险因素,但物质与人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程序法是指以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作业方式,保证风险因素能及时得到发现、处理,保证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能得到有效降低的损失控制方法。强调的是风险管理流程。具体办法:a.在降低损失发生频率方面----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表设备维修制度b.在减少损失幅度方面----应急计划隔离法----将风险单位分割、独立程序法的特点:是任何风险主体必须采取的风险管理方法,成本低;但程序法很难完备,贯彻执行上也有难度。作业1、用多米诺骨牌理论分析德州大爆炸的原因。2、可以用哪些控制风险管理技术避免德州大爆炸的发生或减少发生的概率?(三)控制型转移技术1、基本概念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风险主体通过合同协议将可能产生风险事故的活动、资产或将原始风险状态转移给其他风险主体的风险管理技术。风险转移的分类标准:是否通过风险市场转移风险。控制型风险转移:通过转移可能产生风险事故的活动、资产达到转移风险(改变风险状态)的目的。财务型风险转移:通过金融市场(风险市场)将较劣的风险状态交换为较优的风险状态。控制型风险转移技术的特点控制型风险转移基本不改变形成原始风险状态的各环节活动内容或状态,但各环节所涉人、物的归属会有变化,从而由人、物产生的意外后果的责任承担方也发生变化。2、控制型风险转移技术的基本形式出售通过买卖契约将财产所有权转让他人,从而将财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转移给他人。转包、分包通过转包、分包合同,将活动交由其他风险主体进行,从而将与活动有关的意外事故的风险转移给他方。如普通风险主体常将高空作业、特殊安装、打捞等作业包给专门机构。(总可以吗?)出租通过合同将物品交由他人使用,由他人承担物品安全使用意外的责任。当然由于法律方面的制约,通过出租并非总可以转移风险责任,如房屋、汽车的出租。承租通过租赁合同,租赁他人物品,由他人承担市场价值波动的风险。(四)、控制型风险分散(风险中和技术)基本概念风险主体通过增加实现经济行为目标的途径的办法达到优化风险状态的目的。基本方法是多元化生产要素方面:来源多样化、种类多样化生产方面:工艺产品与市场方面(经营多元化):横向上相关产品与市场(协同效应);多向上不相关、少相关产品与市场。资产负债多元化分散化的局限性:可能性与成本。三、风险控制的成本与评估应用控制性风险管理技术,应注意成本-----效益分析。基本分析方法当通过控制性风险管理技术将原始风险状态由X。变为Y。时,必须在Y。中计入规划、组织、实施、控制风险管理技术所花费的成本。在此基础上,才能判断何种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是适用的、何种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可应用到什么程度。第二节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不是作用于风险状态形成过程,而是作用于原始风险状态X。但我们须注意原始风险状态的相对性。一、任一经济指标有自己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其取值的概率分布可以说是该指标的原始风险状态,但该指标可能是另一指标的构成要素,如我们可以单独分析企业汇率损失指标,但该指标显然是企业利润指标的构成要素,这就是说有些经济指标在自身是风险指标的同时可能也是另一更高一级风险指标的风险事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我们对这类风险指标采用的财务型风险管理措施,从分析更高一级风险指标的角度看,是广义的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也就是说具体的、狭义的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可能是广义的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二、在风险管理上我们总是将已确认的较优的风险状态作为进
本文标题:第五章 风险管理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7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