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沈从文与“京派小说”一、“京派”简况二、沈从文的生平三、《边城》解读四、《八骏图》解读五、沈从文小说的写作特色一、“京派”简况1、形成:“京派”小说发轫于20年代,成熟于30年代初,主要指活跃在京津一带围绕《大公报》、《国闻周报》、《文学杂志》、《水星》、《骆驼草》等刊物的一批作家创作的小说。2、构成的人:“京派”小说家成就较大的是沈从文、老向、废名、芦焚、萧乾等。“京派”小说家绝大多数是北大、清华、燕京等校教师或学生,他们标举“纯正的文学趣味”,追求冲和雅洁的审美情趣便构成了他们作为文学流派的基本美学特征。3、发展情况:1937年朱光潜创刊《文学杂志》将“京派”小说延续下来,但很快在抗战中停止了。1947年《文学杂志》复刊,“京派”小说再度兴起,但很快又消失了。4、审美特征:“京派”小说的艺术特质和审美特征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农耕文化基础上,他们企图以从容和谐的理想化生活来改造现代生活,与充满变革与竞争的现代生活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体现了其“人生美化”的美学理想。沈从文(1902-1988),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1923年到北京求学,并开始文学创作。后来主编过文艺刊物,在大学任教。解放后,专门从事古代器物研究与考证工作,出版了《中国历代服饰研究》。自20年代初到解放前夕,沈从文先后出版过《边城》、《月下小景》、《八骏图》等50余种小说。三、《边城》解读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爷爷翠翠顺顺大老二老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一切皆象是祖父说的故事,翠翠只迷迷胡胡的躺在粗麻布帐子里草荐上,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祖父却在床上醒着,张起个耳朵听对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他知道那是谁唱的,他知道是河街上天保大老走马路的第一着,又忧愁又快乐的听下去。翠翠因为日里哭倦了,睡得正好,他就不去惊动她。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边城》的写作特色1.“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2.牧歌与中国形象牧歌(pastoral)日本学者松枝茂夫认为《边城》:“教给我真正的中国民族如何是纯真可爱的民族”,是“没有毒害过的,无垢纯真的中国人”,是“真正的中国人”。3.《边城》与川端康成的《雪国》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水的意象与雪的意象淡然之美与无常之美韩国学者安承雄:“《边城》里描绘的河水含有两个相反的象征:一方面是破坏和死亡,一方面是调和生命。”四、《八骏图》解读“高贵的蛮人”“文明病”五、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特色1、表现超脱现实的人的自然本性。2、描写淳朴的原始风格。3、对病态的人性的批判。4、集中体现了“京派”小说朴素的叙述与幽淡的抒情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本文标题:沈从文与京派小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0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