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公开课获奖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亚圣”。孟子的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简介儒家经典之一,现存7篇,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善于雄辩,具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1)弃甲曳()兵(2)涂()有饿莩()(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wū()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ì()之义yètú,同“途”túnzhìcùgǔwú,通毋xiángBān,同“斑”piǎoxù洿悌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荒年对于结构助词语气词连用翻译: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这样。我就到指粮食这样结合注释,疏通语句那里迁移百姓国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像政治的更加考察翻译: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加多,这是为什么呢?结合注释,疏通语句结构助词……的“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已经抛弃咚咚地拿击鼓翻译:“大王喜欢战争,请(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击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抛弃铠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怎么样呢?喜欢战争铠甲拖兵器凭结合注释,疏通语句音节助词表修饰有的人然后逃跑那么停止比喻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指代:那翻译:(梁惠王)说:“不可以。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只是就助词结合注释,疏通语句罢了比通“毋”如果判断句表判断介宾短语后置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重点字词于:对于凶:荒年,收成不好然:这样河内:黄河以北河东:黄河以东无如:比不上加:更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民不加少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重点字词填:形容鼓声鼓:动词既:已经曳(yè):拖着兵:兵器走:逃跑或:有的人直:只是,不过无:通“毋”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投其所好,便于启发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层层推进王如知此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王好战,请以战喻比喻作答,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违:违背,耽误。•胜:尽,完。•数(cù):密。•罟(gǔ):网。•洿(wū)池:池塘。•生:活着的人。•丧(sāng):埋葬,办丧事。•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重点字词胜:shēng,尽数:cù,密罟:gǔ,网洿:wū,洼地积水丧:sāng,办丧事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不入洿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树:名→动,栽种;•之:音节助词•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以:介词,凭借•衣:yì,穿,名→动•帛:丝织品;•豚:小猪;彘:大猪;•之:代词,复指;•畜:动词,喂养•无:通“毋”,不要•失:错过;•食:吃•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夺:耽误•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古代的学校•申:反复陈述;•孝: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老百姓•然:这样•而:表转折,却•王:wà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重点字词树:种植衣:yì,动词,穿畜:xù,畜养谨:认真从事庠xiáng序:学校申:反复陈述悌:tì敬爱兄长义:道理颁:同“斑”王:wàng,为王养民教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谨庠序,申孝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食物•检:约束;•涂:通“途”,道路;•殍:饿死的人•发:开仓赈济•岁:年成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是:这•异:区别•兵:武器•罪:名→动,归罪•斯:那么,就•至:到,归顺•焉:语气词,了重点字词食人食:前“食”,动词,吃后“食”,名词,食物检:约束莩:piǎo,饿死的人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罪,动词,归罪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错误态度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正确态度寡人之于国也惠王对话孟子疑问(移民移粟)设喻民不加多以五十步笑百步不可(走进圈套)无望民之加多于国斯天下之民至矣施仁政的措施返回尽心焉移其民移其粟而民不加多提出问题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邻国之君喻分析问题行仁政之果之始之成则斯天下之民至焉解决问题走未施仁政数量不同实质相同小结: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以现代观念审识古人的思想•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3.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孟子注意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雄辩艺术•1、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提出“仁政”的一系列措施:①合理的发展生产;②加强教化;③关心老百姓疾苦,不推诿责任。•2、当对方一个错误的论题出现,孟子往往从侧面进攻,并不急于反驳,而是以退为进,水到渠成,说服对方。•3、长于设喻,贴切的比喻使其说理充满不可辩驳的力量。一、结构严谨。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二、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写作特色语言现象•通假字•名词活用作动词•宾语前置•意动用法返回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返回名词活用作动词(1)填然鼓之〖鼓〗打鼓(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王无罪岁〖罪〗归罪、责备。返回宾语前置未之有也〖之〗,在否定句中,“之”作动词“有”的宾语,放在了“有”的前面。返回典型例题例题1例题2例题3例题4例题5返回例题1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树之以桑•B.以五十步笑百步•C.请以战喻•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答案:D返回例题2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答案D返回例题3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答案A返回例题4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②⑤/③/④•B.①③⑤/②/④•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⑤/③④答案A返回例题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答案C返回
本文标题: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公开课获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5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