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答案一、概念题部分答案.............................................................................................................................................1二、填空题部分答案.............................................................................................................................................2三、简答题部分答案.............................................................................................................................................6四、论试题部分答案:.......................................................................................................................................13五、综合应用题部分答案:..............................................................................................................................14一、概念题部分答案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14.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所决定的土地功能。15.交通密度:一地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16.城市规模:指一定区域内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17.土地资源: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的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18.土地复垦: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19.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20.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现状各类型面积的比例关系、在总面积中的比重及在空间组合格局。21.土地用途管制:为了达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的目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规则,并据此对各类土地利用和对各利用区域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引导,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行为及方式。22.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内或国家中,由不同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23.基本农田:是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24.城市规划区:按《城市规划法》,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二、填空题部分答案1、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土壤。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法律意义上的土地。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指整个地球表面;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是指整个地球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国家领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层土,以及领陆和领水上面的空气空间;国土资源一般包括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山区资源、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包括水面在内的地球表面积;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某个国家的人民赖以生存的场所,又指这个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国土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是各种资源之首;土地资产是指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3、土地具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和景观功能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有用性。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者与调节者。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创造出新的土地。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美学价值。7、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产物。8、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仓库。9、位置级差地租反映土地纯收益的差异;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土地级差地租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地租和利息率的比率。10、地球表面积系指在大地水准面上水平投影面积;劳动力和土地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1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生产力要素,又是生产关系即土地关系的客体;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又是巨大的社会资产;既是土地物质,又是土地资本。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12、土地利用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包括人类根据土地质量特性开发利用土地和利用土地,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两层含义。13、土地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合理配置就是要最终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14、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15、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土地利用的微观设计。16、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称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规划的深度可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按区域性质分为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为了便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17、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面积的数量比例关系。18、根据地价与土地用途之间关系,后把位于和接近城市中心区土地规划作商业用地。19、区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杜能、韦伯、克里斯塔勒、寥仕。20、持续发展是一种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1、土地综合平衡受制于社会经济综合平衡,是其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具体体现;土地数量有限性与土地需求增长性构成土地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22、土地数量有限性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客观必要性;土地可更新性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23、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无机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规划学是一门预测变化的科学,规划应理解为给出行动的的过程。24、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片沙漠是自然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复合而成;系统工程=传统工程+系统观点+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25、人类合理地组织土地利用的目的在于获取最大效益和最佳服务;因地制宜原则具体体现为土地特性和用地要求的协调上。26、按照逐级控制原则的要求,应当首先进行关系全局的具有控制作用项目的规划,然后再进行土地利用细部规划。27、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2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土地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其核心内容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作用是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和控制性等特性。其规划的对象是规划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2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包括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30、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报国务院审批。31、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社会发展阶段,宏观上是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分配制度的改善,微观上是指居民生活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活效果的综合提高。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是吉尼系数。32、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依据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33、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依据是区域土地及其相关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区域生产力的布局、保障人民生活与社会安定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土地供需基本状况、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3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应将居民点布置在生产区的地形上方,主导风上风向和河流流向地的上游。35、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小,是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36、基本人口是指直接参加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人数;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37、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100%;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100%。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单位土地纯收入=(产品总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38、预测方法有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综合预测三
本文标题: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4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