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解读
学习贯彻《纲要》推进教育改革周满生教授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教育发展作出了规划。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胡锦涛在大会上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五项要求:•1、必须优先发展教育。•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3、必须坚持改革创新。•4、必须促进教育公平。•5、必须重视教育质量。•这五项要求也是《教育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为什么要制定《规划纲要》?第一、这是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今后1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国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伴之而来的资源、环境、人口等一系列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凸现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第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型转变,教育是将自然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分析表明,职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每增长一年,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17%。•教育成为国家战略的优先领域,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强则国家强。•第三、从国际角度看,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纷纷制定面向未来经济竞争、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长期教育发展战略,以谋求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国家利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所有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国家都在国家和州层面制定旨在加强人才培养和深化教育制度改革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与战略。•教育战略规划已经成为世界不同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站在全局与未来角度对教育发展实施战略决策和管理的有效工具和自觉行为。从某种角度上看,21世纪多极化、多样化的世界教育进入了一个“战略谋划的世纪”。第四、深化教育改革是全社会共同心声**突出表现是教育仍然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与科技领域存在突出问题•教育理念功利思想严重;•教育体制僵化,育人模式雷同;•标准化、应试化的机制严重磨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大学官本位和行政化严重;•科研领域心态浮躁,抄袭成风;•缺乏具有全球化背景的领军人物,缺乏创新思想的领导者。制定《规划纲要》的过程*在制定《规划纲要》之前,国务院成立了《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温家宝总理和国务委员刘延东分别担任这两个小组的组长。制定工作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调研阶段(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组成了十一个调研小组,对教育领域的问题进行全面、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在这个阶段中,刘延东召开了多次有百名各界人士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2009年初在媒体上就20个热点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第二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规划纲要》文本撰写和研讨阶段(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根据调研报告和各界意见撰写文本并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个阶段中,工作小组邀请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与起草和修改工作,刘延东召开了多次专家咨询会议听取各界人士对文本的意见。2010年1月,温家宝总理又亲自召开了五次座谈会,分别听取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到学校第一线视察、听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规划纲要》中的指导方针、战略思想、发展目标、改革举措进行了反复讨论研究。第三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公开征求意见阶段(2010年2月28至3月28日)。《规划纲要》(讨论稿)在各大媒体全文公布,在全国公开征求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27855条,媒体的评论和意见建议249万条。在此基础上,《规划纲要》又进行了数百处修改。这次《规划纲要》的制定动员人员之多,征求意见之广,讨论时间之长是历史上空前的,体现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的提升。《规划纲要》的制定原则1、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制定《规划纲要》的思想基础;2、客观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教育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不足和问题;3、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政策措施向困难群体和薄弱环节倾斜;4、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国情,统筹考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5、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尊重基层和群众的创新精神,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努力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6、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协调性。《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规划纲要》除序言外,分四部分,22章:——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第一部分:总体战略战略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先发展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育人为本是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今后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改革创新是完成战略目标的保证。战略目标:——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也即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衡量人力资源质量的指标,主要看主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受高等教育占总人口的比例。第二部分:发展任务•这一部分规划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基本要求。1、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明确发展学前教育是政府的职责,要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讨论关注:学前教育是否应该纳入义务教育,发展目标,投入机制,政府的职责,农村学前教育布局,学前教育师资问题。幼儿教育规模010002000300040002009年-2020年幼儿教育规模(单位:万人)幼儿在园人数2658353040002009年2015年2020年幼儿教育增长2009年-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单位:%)5060708090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0.9627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7490952009年2015年2020年2、义务教育:*主要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主要关注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和途径,城乡教师的均衡配置和流动,择校问题,农民工子女升学问题。义务教育规模150001550016000165002009年-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规模(单位: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1577216100165002009年2015年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2009年-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单位:%)9091929394959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0.893952009年2015年2020年3、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保持两者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多样化,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高中教育规模44004500460047002009年-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单位: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4624450047002009年2015年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09年-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单位:%)788082848688909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9.287902009年2015年2020年4、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规模050010001500200025002009年-2020年职业教育的规模(单位: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17922502350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280139014802009年2015年2020年5、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家竞争力显著增强。*招生规模达到毛入学率40%。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分类管理。对建设一流大学的认识•拥有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宝贵的财富,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战略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建设一批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大学不光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发展,也是国家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利益所在。建设一流大学不能仅靠投入巨资,一蹴而成,不能急功近利。建设一流大学最核心的是要凝练一流的师资队伍。对建设一流大学的认识•综观世界各高水平大学无不具有一批一流的师资,若干杰出的大师,由此形成一流团队和一流学科。吸引到一流的教师,就容易争取到政府和企业的各种项目资金,也容易吸引国际一流同行的关注,开展国际合作项目,这样学校就变成一团活水,进入了良性循环。西方一流大学都有一套比较健全的、相对透明的、公正合理的教师聘评制度,这可能是我们最需要学习借鉴的。高等教育规模20002500300035002009年-2020年高等教育的规模(单位:万人)高等教育在校总规模297933503550高等教育在校生2826308033002009年2015年2020年研究生规模0501001502002009年-2020年研究生规模(单位:万人)研究生规模1401702002009年2015年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9年-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单位:%)20253035404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4.236402009年2015年2020年改革创新着力点•(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B.严格教学管理。•C.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增强诚信意识。•D.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2).提升科学研究水平•(3).增强社会服务能力•(4).优化结构办出特色•A.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B.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C.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D.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E.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F.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G.实行分类管理。6、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规模0100002000030000400002009年-2020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规模(单位:万人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1660029000350002009年2015年2020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口数050001000015000200002009年-2020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单位
本文标题: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12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