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省域副中心城市呼唤大手笔――宜昌构建特大城市的新思考
省域副中心城市呼唤大手笔——宜昌构建特大城市的新思考省域副中心城市呼唤大手笔——宜昌构建特大城市的新思考目录一、高瞻远瞩广阔视野勾画大城宏图.....................................-1-二、核心北移新区拓展迎来聚变动力.....................................-3-三、结构重组中心组团演变新月结构.....................................-5-四、提档升级大型设施给力城市跨越.....................................-7-五、东山北联高新园区嬗变城市新区.....................................-8-六、秀丽江南碧水蓝天拒绝林立烟囱...................................-10-七、两坝一峡水墨丹青召唤激情活力...................................-12-八、凤凰涅槃古城新貌寻根历史文脉...................................-14-九、沿江东拓猇亭白洋铸就工业新城...................................-16-十、跨江联动七桥三环构建快速通道..........................................-19-省域副中心城市呼唤大手笔——宜昌构建特大城市的新思考-1-一、高瞻远瞩广阔视野勾画大城宏图要把宜昌建设成为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使宜昌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区域性交通中心、区域性科教文化中心和三峡旅游龙头,并藉此在全省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宜荆荆城市群中发挥龙头作用,未来宜昌城市规划在什么空间范围内布局?主导发展方向选择在那?城市规划区如何划定?这是本轮宜昌市总体规划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划定宜昌城市规划区,应把握如下基本原则:一是超越行政管辖限制,从城市发展角度选择最优发展空间;二是科学分析土地资源现状赋存状况,摸清家底;三是沿江带状延伸与加大腹地纵伸拓展相结合;四是适度兼顾行政边界,规划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五是与城市发展规模和发展的主导方向相结合;六是有利城市脆弱生态保护,构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营造最佳宜居城市环境。我们认为,宜昌城市规划区应划定如下:江北以晓鸦公路、鸦澧公路为界,东延安福寺,至玛垴河达长江;江南至土城包含点军区全部;西止太平溪,含夹江两岸乐天溪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全域;江南东部接红花套镇域边界,以此作为宜昌主城区规划区管制范围。在确定宜昌中心城区规划区的同时,应特别重视宜昌以下,枝江、宜都以上,沿江双边城镇连绵带的发展研究,重视枝江、宜都两个中等城市与宜昌在城市地域空间上的综合对接,重视这个核心地带在宜昌市城镇体系规划中的聚合作用,动态预测城市扩张的变化趋势,为城际融合在规划上预留伏笔,增加规划的弹性。此外,在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上,还要特别重视宜昌东站经土门向龙泉方向的对接,要重视城东大道、宜当公路、晓鸦公路、宜兴公路经发展大道所围合的城东区域的新区布局,推动宜昌沿江带状格局向垂直长江纵深地域开发格局的转变。目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城际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广省域副中心城市呼唤大手笔——宜昌构建特大城市的新思考-2-东珠江东岸深圳、惠洲、东莞的城际融合已促成了三城在规划上的统筹,促进了三城在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大型公建服务设施、城市空间有机分工、城市生态环境资源联合保护上的联手。应该看到,城市在各自发展不足时,独立性大于联合性,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彼此依赖增加,就必然会寻找成本更低、资源共享、环境共融、分工更细的发展新模式,这是客观规律。宜昌、宜都、枝江沿江对接,三城融合只是时间问题。基于此,宜昌都市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在规划空间范围上还要突破,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同层次的规划对应不同的空间范围。省域副中心城市呼唤大手笔——宜昌构建特大城市的新思考-3-二、核心北移新区拓展迎来聚变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城市迎来了城市调整扩张期。一些城市诸如青岛、杭州等,按照经营城市理念,通过土地置换,利用土地级差效应自求平衡,将以政府为主体的城市政治中心向新区转移,从而带来了城市结构的解体和重组,推动了新区的快速开发,形成了旧区改造与新区的联动,也带动了新区土地的大幅增值,解决了城市建设巨额资金的难题,吸引了一大批行政办公和城市公建向新区转移,城市新区快速建成,以大型公建为特征的现代城市风貌也得到了集中体现。宜昌地处内陆中部地区,发展自然落后于东部,但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宜昌也迎来了城市快速扩张期。宜昌新区的拓展采用什么方式?按照什么标准?达到什么效果?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摊大饼式的现标准复制呢?还是利用扩张契机调结构、塑特色、上档次?推动新区拓展的动力机制又在那里呢?纵观宜昌近十年城市建设的发展,尽管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新区拓展力度不夠,加之旧城更新推进过快,导致从老城分流出来的行政办公和大批公建设施并未向新区作规模转移,有些在老城另外择址建设,有些在新区布点,各自为政,自主选址。如果我们把近十年从老城迁出的这些项目,如市委、市政协、市林业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广电中心、市人事局、市图书馆、市地税局、市国税局等等标注在图上,你会看到它们就象散落的珍珠在旧城新区散布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行政中心没有形成,一个成规模的标志性的城市公建综合体如体育文化中心等也没有形成。一个本该通过规划引导可以集中规划建设并形成新的功能分区的格局就因为我们新区开发不夠缺乏吸引、就因为规划引导不夠缺乏导向而没有形成,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遗憾。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十二五期间,宜昌新区骨架拓展要达到50~100平方公里,除工业区规划在猇亭、白洋外,城市新区的主导方向应在城东大道以北区域。省域副中心城市呼唤大手笔——宜昌构建特大城市的新思考-4-规划建议,以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为核心,构建新的政务中心,将其集中搬迁至城东大道以北、东山四路以南,介于发展大道和宜当公路之间的中间偏东站新区的位置,置于发展大道——城东大道——宜昌公路——东山四路所围合区域的几何中心。具体可选址在中南路延伸段城东大道与东山四路中间位置。宏观看,它也处在宜昌带状城市的中段区域,并且可以通连南北,呼应东向,引导城市越过东山向东山四路和晓鸦公路方向北移,并以此为中心重组宜昌城市结构,形成新的城市核心。该构想若能实现,对宜昌城市新区拓展将产生“核聚变”效应,不久的将来,行政办公机构将向此地域集聚;特大城市所必须的大型公建将在此布点;新的城市居住区将在此兴建;新的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博览中心将在此选址,宜昌新的核心将由此诞生,它将以不可遏制的步伐带动宜昌城市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省域副中心城市呼唤大手笔——宜昌构建特大城市的新思考-5-三、结构重组中心组团演变新月结构92年版宜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宜昌城市结构为沿江双边带状组团结构,2005年版宜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宜昌城市结构则演变为沿江双中心组团城市结构(即城市有西陵、伍家两个城市主中心)。两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结构均与城市当时的发展阶段相吻合,符合城市逐步阶段性扩张的客观规律。随着城市组团间间隔空间的不断被融合(如发展大道沿线的建设),带状城市“鞍”型部分逐渐被充实(如城东新区的开发),原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各个城市组团逐渐被融合成一个连成一片的整体,组团城市特征逐步消失,带状连绵特征逐步显现,各外围组团也不断壮大,功能不断完善,这就为未来10年、20年宜昌城市形态的演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未来宜昌城市结构将呈现怎样的演变态势呢?与政务中心北移的战略举措相结合,江北城市主城区将作如下演变:(一)随着唐家湾片区的开发,发展大道西侧建设的推进,如梅子垭水库边的会展中心建设、石板公园建设、开发区北海路片区的开发,小溪塔与西陵区将顺利对接。(二)随着城东生态新区的逐步建成,西陵区与伍家岗区融合将更加紧密。(三)生物产业园与职教园的建设,龙泉组团与伍家岗区连为一体。由此,一个半环状的“U”型城市形态出现了,这个形态又好比一张“弓”,东山四路和晓鸦公路就是这张“弓”上的两根弦,江南的点军就是搭在这张“弓”顶部的箭镞。如果城市政务中心北移到这个“弓”形结构的怀抱中心,并带动中心区拓展建设,中间被环绕的空白地域将被填实,“弓”形形态就演变成了“新月”型形态了。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极核。沿江上游的坝区仍会维持现状,江南的点军也会加快发展,东拓的猇亭、白洋将快速扩张并融为一体,宏观上沿江组团结构形态不会改变,改变的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呼唤大手笔——宜昌构建特大城市的新思考-6-组团数量少了,规模大了,也变强了。我们给这种城市结构暂且命名,沿江单核双边带状组团结构。省域副中心城市呼唤大手笔——宜昌构建特大城市的新思考-7-四、提档升级大型设施给力城市跨越城市的发展不应该是简单的规模扩张,也不应是单纯的人口增长,数量的迭加只是城市发展的一个表象,而一个名符其实的省域副中心,不是靠简单的规模增长就能实现的,它的职能发挥既有赖于强大经济功能的支撑,更有赖于各项大型区域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并发挥辐射作用。宜昌立足鄂西南,面向长江流域,辐射渝东鄂西和豫南湘北,引领宜荆荆城市群,促使其服务功能提档升级的大型公建设施究竞有那些呢?它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服务地域及对象又如何确定呢?这些均与未来城市发展定性和职能定位紧密联系。根据宜昌的城市定位,我们梳理了宜昌未来亟需建设的十大核心工程(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建服务设施),这是未来十年宜昌提档升级的杠鼎之作:1、市级服务职能的高效政务中心2.能承担国家赛事的综合体育中心3、具有区域性服务功能的大型文化艺术中心4、新建一所全国性的综合大学5、具有旅游、商贸、文化传承职能的夷陵古城复建6、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议展览中心(在建)7、辐射全国的三峡物流中心(已规划在建)8、4E级国际航空港9、不低于3平方公里规模的城市核心公园10、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垃圾处理中心当然,宜昌未来十年该干的事情还很多,但核心应该是这些骨干工程,有这些核心工程支撑,辅之以一批区级设施配套,宜昌的城市服务水平将大幅提升到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高度,而这些设施的规划定点则宜围绕政务中心作适应性选址,以强化城市核心的职能。省域副中心城市呼唤大手笔——宜昌构建特大城市的新思考-8-五、东山北联高新园区嬗变城市新区宜昌城市扩张的主导战略是“东拓”“北联”“南展”,即城市沿江东拓、城市越东山与小溪塔北联、城市跨江向点军发展。“北联”是宜昌最早实施的纵深拓展战略,当时的发展定性是高新技术开发区。此后随着城市行政区划变化,地市合并,宜昌发展的空间有了更多的选择,于是东山开发区的定位就处在了犹疑之中,而实际的实施过程也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招商引资,一批工业项目进区;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房地产开发。近期一些原本规划的工业用地又改建成了专业市场,这一实施过程既包含着犹豫中的自我肯定,又隐含着怀疑中的自我否定,不是一种一以贯之的战略实施。目前,东山片区的定性仍是宜昌高新区东山园区,我们认为这一定性已经过时,现实的问题和矛盾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是高新区,是城市新区但其教育、文化、医疗、环卫、商贸等公建设施又不配套,诺大一个开发区,连一个象样的商贸中心都没有,市民急需的集贸市场、环卫设施也很缺乏。此外,园区内的产业档次不高,主要是纺织(如光盛、太平鸟)、食品(如双汇、贝因美)、医药(如人福药业)等,应该都是传统产业,唯一有点技术含量的是黑旋风、六一二等。与当前我们国家所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上比较前沿的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产业、高端装备业标准对照,高新园区其实并不到位。因此,我们建议不如实事求是,调整高新园区定性为城市新区,主要原因是:一是该区紧邻城区,不宜大规模发展工业,况且该区已再无发展空间。二是城市工业
本文标题:省域副中心城市呼唤大手笔――宜昌构建特大城市的新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2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