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P2P技术引发的互联网版权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
P2P技术引发的互联网版权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作者:赵妤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参考文献(38条)1.徐卉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研究20012.李明德美国正在审议通过实施WIPO两个新条约的议案19993.李明德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保护20014.陶鑫良网络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思考19995.袁泳计算机网络上数字传输的版权问题研究19986.袁泳论版权法、技术保护措施和替代的可能性19997.中山信弘数字时代著作权法的变化19958.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20009.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200410.王德全试论Internet案件的司法管辖权199811.侯捷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探析200212.郑成思知识产权文丛199913.蒋志培网络与电子商务法200114.张新宝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200315.许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著作权立法的影响200016.张平网络环境下传统知识产权法律特征的变异199917.郑友德信息高速公路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问题199918.韩德培国际私法新论199719.查看详情20.肖永平.郭明磊网址的法律地位探析[期刊论文]-法学杂志2000(3)21.陈钧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权定2000(06)22.赵相林国际私法199523.肖永平.徐鹏网络诽谤案件管辖权问题初探200124.应明计算机软件的版权保护199125.郑胜利软件保护制度评析1995(05)26.郑成思计算机、软件与数据的法律保护198727.北川善太郎网上信息、著作权与契约199828.谢怀试论著作权199529.郑成思版权法199730.应明作品在计算机互联网络上向公众传播行为的法律调整1997(02)31.郑成思知识产权研究199832.郑成思知识产权研究199733.郑成思知识产权研究199834.袁泳计算机网络上数字传输的版权问题研究35.薛虹纳入版权保护体系的网络传输1998(01)36.丘宏达现代国际法199637.黄进国际私法199938.吕国民国际贸易中EDI法律问题研究2001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李太平互联网上版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2006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文化与知识的传播及创作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为未经授权侵犯作者权利的复制和传播行为带来了便利。但是,由于现有的版权立法难以跟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不断受到新的挑战,互联网版权问题也日益突出。虽然国内外法律研究者都在给予该问题密切关注,但由于立法规范总是滞后于技术的更新,因此,互联网版权也就日益成为众多法律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论文共分五章。引言部分主要是介绍当前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随之而来的互联网版权问题,为论文的展开作背景铺垫。第一章“互联网上的版权界定”。本章介绍了从版权到互联网版权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互联网版权的概念及其区别于传统版权的特点,以及互联网版权的权利内容和互联网版权的保护客体——网络作品。第二章“国际社会互联网版权保护立法概述”。本章对WIPO框架内的有关互联网版权的国际条约以及TRIPS协定中的有关互联网版权的规定作了比较分析。第三章“互联网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分析”。本章系统地总结归纳了在国际范围内关于互联网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互联网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其实质是为防止版权这种私权在网络环境下过度扩张,而采取的对权利人在网络环境下权利行使的限制。本章结合案例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与必要保护的关系。指出版权法首先应当保护的是作品创作者的权利,其次才是利益。尽管网络技术使信息传播和作品的使用便捷带来空前的发展,但法律却不能随意将版权人的权利无偿给与权利人以外的人使用,否则就应当以更多的利益加以补偿,惟。有这样,法律才显公平。笔者也因此总结出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应当坚持公平、合理,尊重网络规律的原则,并对完善网络时代合理使用制度提出建议。第四章“互联网版权保护具体问题研究”。本章选取了当前互联网中的两种对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影响较大的网络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法律问题研究。一是超链接与互联网版权保护,二是P2P技术下网络共享中的版权保护。对于超链接,文章论述了设置链接并不构成侵权,因为信息网络的构成就是依赖信息之间的相互链接形成的,假如认定链接侵犯版权,则所有的搜索引擎都将不能存在,这是不能想象的,网络将不成其为网络了。同时文章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即:没有技术保护的信息上网其实质就是一种对网络浏览的默示许可,而且也是对另一站点对此信息设置链接的默示许可。对于P2P技术,笔者指出P2P技术对版权的严重侵害表现在,侵权主体、客体范围扩大,侵权方式更加隐蔽,损害后果更加严重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当综合运用技术措施,法律调整以及探索合法、规范的P2P运营模式等方法加强对版权的保护。对这两项技术引发的互联网版权问题的法律分析及应当采取的对策是本文的重要创新点。第五章“完善我国互联网版权法律保护的思考。本章在总结我国的互联网版权立法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著作权法在互联网版权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大胆地提出了多方面的立法建议。众所周知,法律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进步的,而技术的发展对一个时代发展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必然导致相关法律制度的重构。笔者从发展的角度,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互联网版权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有重点地针对当前互联网中的两项新技术作了版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分析。文章只是笔者的一些粗陋看法,不妥之处,诚乞斧正。总之,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的互联网版权法律研究起到添砖加瓦之功效。2.期刊论文杨云霞.张新鑫.YANGYun-xia.ZHANGXin-xinP2P网络下载行为的合理使用分析-航空计算技术2009,39(1)P2P技术下载广泛存在,各国司法实践中对其是否属于合理使用态度不一.以美国版权法中确立的四个检验标准为依据,对P2P技术网络下载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该行为不属于合理使用的结论.3.学位论文朱兴东基于P2P技术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2006随着Internet的发展,诸如音乐、电影、eBook等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应运而生的数字版权管理(DRM)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问题,但其核心目标是保护数字产品的出版商和发行商的权益,却完全忽略了消费者的权益。此外,它只能在传统的、以服务器为核心的互联网上工作,而不能在近年来越来越红火的P2P(Peertopeer)网络模式中发挥作用。在分析传统DRM方案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对传统DRM进行了扩展。扩展的DRM在保护数字产品生产商权益的同时,也能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它既能在传统的Internet网上工作,也能应用于P2P模式。首先本文对P2P技术(对等网技术)作了介绍,分析了其系统结构,应用和发展。P2P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计算模式,节点之间可以交换信息。多点对多点的传输技术是P2P技术的一种,它通过多台机器协同传输一个文件消除了对服务器的巨大压力,带宽和计算资源的消耗从服务器分摊到每一台个人计算机上。该文对P2P的系统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多点对多点传输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BitTorrent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文然后对基本的DRM技术的功能架构和信息结构作了分析,同时介绍了与DRM系统相关的一些技术。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是指数字化内容在生产、传播、销售、使用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技术工具。传统的DRM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点:无法复制和灵活性。它考虑的主要是数字产权问题,或者说版权问题,而这主要是针对创作者和发行人的一个权益保护。但是它没有尊重用户(消费者)认为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潜伏着很大的被滥用的可能性:隐私,使用跟踪,访问限制(审查制度)等。因此我们需要保护数字内容的“合理使用(fairuse)”以及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该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的DRM进行了扩展。本文通过使用证书模板以及发行人历史记录跟踪来保证数字内容的合理使用;通过分离硬件身份和内容拥有者多重角色的标识符,分离结算中心为账户管理器和产品复制管理器来达到个人隐私的保护。以此为基础,本文针对目前P2P应用十分缺乏对数字内容版权保护的问题,将扩展后的DRM技术融合到P2P网络中,对P2P网络结构下的DRM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P2P网络结构下的DRM系统及相应的运营模式解决了P2P商业应用中的版权问题,保护了数字内容的“合理使用”,做到了在P2P网络结构下的数字内容的创作者和生成者以及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所设计的扩展的DRM系统已经得到部分实现。4.学位论文王常林网络环境下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重构2006著作权法的基本理念是对作者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双重保护,平衡二者的利益关系是其立法的基本宗旨和目标。为此,著作权法以权利专有的形式确认了作者对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同时也以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对这种专有权予以合理约束,从而实现了作者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大致平衡。如今,在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人的权利范围普遍被拓展,著作权法在立法上也大大缩小了合理使用的范围,加上著作权人为了保护自己权利而采取的各种技术保护措施,使得网络环境中对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进行合理使用的可能性越来小,公众的利益被不断的排挤。著作权作为一种私有垄断权在网络环境下的任何不当使用,都会给社会对信息的利用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对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分析,说明在网络环境中以合理使用对著作权进行限制仍然相当重要,认为网络作品既不能随意地免费传播,合理使用制度也不能成为技术的牺牲品。本文分五章来探讨网络环境下我国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第一章论述了合理使用制度的起源及发展,意在从制度的起源上来考证合理使用制度的精神和宗旨,即限制著作权人的权利,平衡著作权人和社会观众的权益,鼓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利用,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合理使用制度重构中所必须坚持的。第二章论述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哲学基础以及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合理娴制度的分析,意在从法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论证合理使用制度的合理性,合理使用制度其实是一种“调整”机制、“均衡”机制,合理使用制度在保障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三章论述网络环境下传统合理使用制度遭遇的挑战,以往合法的合理使用方式在网络环境下遭受质疑,因为这些看似合理的使用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对著作权人的权益造成了巨大损害,利益平衡的天平被打破,传统合理使用制度的合理性遭受质疑。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开放性和无国界陛,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另外,网络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给人们使用作品的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如浏览网页时的缓存行为,作品的数字化行为等,与传统的合理使用规则相冲突,人们要求重构合理使用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第四章论述了对我国网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思考,分四节来论述。第一节论述网络时代我国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必要性,意在解决目前关于合理使用制度的存废之争,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一、网络时代,版权法的价值二元化依然存在,因此,合理使用制度作为两种价值的平衡器,在网络环境下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二、从版权法自身来论述网络时代我国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必要性。第二节论述重构的原则,主要包括五个原则:一、坚持技术包容性原则;二、适度前瞻性原则;三、与国际接轨原则;四、与国情相适应原则;五、立法技术的灵活性原则。这五个原则是由我国国情和网络技术的特点决定的。第三节论述关于网络环境下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重构的主要观点和争论:一、扩大合理使用范围和缩小合理使用范围之争;二、法定许可说;三、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推定许可制度;四、网络契约说;五、技术措施的合理性之争。通过探讨这些观点和争论,剖析其利弊,把握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发展的趋势,为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重构提供借鉴。第四节论述网络环境下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则重构,探讨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同时,我国的合理使用制度的具体规则应如何表述,以及如何实现与
本文标题:P2P技术引发的互联网版权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