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乒乓球运动发展概况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一.乒乓球运动的游戏阶段乒乓球作为一种游戏起源于英国,它从网球运动派生出来。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大学生在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以书作球网,用羊皮纸贴面作拍子,用橡胶或软木作球,在餐桌上推来挡去,这种游戏吸引了许多人,英国一家杂志对此还作了报导。后来这种游戏在英国流行起来,并命名为“桌上网球(TableTennis)”。此时,乒乓球运动作为游戏,成为了家庭娱乐活动之一。1890年,英格兰越野跑运动员J·吉布从美国带来了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由于这种球打起来发出“乒乓”的声音,于是有人称这项运动为“乒乓球”。1891年,英格兰人查尔斯·巴克斯特,把“乒乓球”作为商业专利权来申请许可证,其登记号码为19070号。1900-1902年传入日本。1902年英国人库特发明了胶皮颗粒拍。1904年,上海四马路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平从日本购进乒乓球器材带回上海。他为了推销这些器材,介绍了在日本看到的打乒乓球的情况,并亲自作了表演。从此中国就开始有了乒乓球活动。1905-1910年传入维也纳和布达佩斯。1916年上海的基督教青年会设有乒乓球活动房,一些学生开始参加乒乓球活动,随后这项活动逐渐在京、津、沪、穗等几大城市开展起来。乒乓球起源阶段的基本特征:一是乒乓球运动在器材和游戏方法上,有明显的网球运动项目痕迹;二是作为体育运动在项目开展水平上,还处在游戏阶段。二.乒乓球运动成为竞技项目阶段1918年,欧洲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乒乓球协会。乒乓球竞赛活动开始在各国之间开展。1926年1月,在柏林国际乒乓球邀请赛期间,在德国人勒赫曼博士的倡议下,由他和英国的伊沃·蒙塔吉、乔治·罗斯、波佩,匈牙利人雅可比、密可罗维茨以及几个奥地利人,在柏林召开了一次关于建立乒乓球国际组织的座谈会,会议决定成立临时国际乒联,并委托英国乒协举办第一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1926年12月1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一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地址在伊沃·蒙塔古的母亲斯韦思林女士的图书馆。会议通过了国际乒联章程,讨论和通过了乒乓球竞赛规则草案,推选英国乒协负责人伊沃·蒙塔古为国际乒联第一任主席。1928年1月,在斯德哥尔摩,有十四个国家参加了第二次国际乒联全体代表大会和第二届锦标赛。会议讨论了这项运动的名称,最后定为“乒乓”;同时通过了“21分记分法”为各国统一的比赛记分法。1940年—1946年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1957年第2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后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1980年,创办了乒乓球运动的另一世界大赛:世界杯乒乓球赛,比赛每年举办一届。1988年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开始把乒乓球比赛项目中的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和女子双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0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团体项目和个人项目分开举办。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国际性比赛是在1927年。当年的8月,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乒乓球列为表演项目。参加这次乒乓球表演赛的只有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1935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华全国乒乓球协进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成立了全国乒乓球协会。乒乓球成为正式竞技项目的基本特征:国际乒乓球组织的建立和规则的制定;国际性赛事的出现。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一.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阶段划分(一)1926-1951年,是欧洲乒乓球运动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削球打法占主导地位,其竞技优势非常明显。(二)1952-1959年,日本队以中远台单面长抽打法震动了世界乒坛。解除了保持二十多年优势的欧洲“禁区”,使乒乓球运动的优势从欧洲转到亚洲,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三)近台快攻打法主导时期1959-1969年,中国队的崛起。在这个阶段,由于正胶海绵拍性能的充分利用和近台快攻打法的出现,使乒乓球运动进入到一个在近台意义上讲究进攻速度的时代。近台快攻打法,是中国人在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四)1971-1979年,弧圈球进攻打法兴起和新近台快攻打法继续保持优势。第3l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19岁的瑞典运动员本格森夺得男子单打冠军。他在技术上比较好地把弧圈球技术和近台快攻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弧圈球结合快攻的打法,并显示出打法上的优势。在此阶段,中国近台快攻打法在保持原有技术特点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形成了所谓新近台快攻打法。新近台快攻打法是指针对弧圈球技术,形成的一种具有新的近台快攻技术内容的打法。这个阶段,由于对反胶进攻性能的进一步认识得乒乓球技术进入了速度和旋转结合的时代。(五)1988年至今,中国继续保持着乒乓球强国的优势地位。在这个时期,中国队整体成绩依然很好。在弧圈球进攻主导时期,弧圈球进攻打法无疑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导。世界各国的主体打法都趋向于弧圈球进攻打法,同时也保留了本国原有打法的特点。由于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器材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乒乓球进入到速度和旋转融合的时代。即人们不再分别来看速度问题和旋转问题,从技术和战术角度讲,速度和旋转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向。二.世界乒乓球技术和打法的演进过程(一)阶段划分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打法。如下表。阶段(年代)代表性打法代表国家第一阶段(1926-1951)削球匈牙利第二阶段(1952-1959)中远台单面长抽日本第三阶段(1960-1970)近台快攻中国第四阶段(1971-1987)近台快攻、快弧中国、瑞典第五阶段(1988至今)正反胶近台快攻、直拍横打中国横拍近台快攻结合弧圈法国、瑞典、德国、比利时、中国横拍弧圈结合快攻白俄罗斯、克罗地亚、瑞典、中国、奥地利横拍攻削结合、削攻结合中国(二)影响世界乒乓球技术打法演进的因素1.制胜因素对不同技术打法演进的影响从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来看,乒乓球技术打法是在技术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演进的,技术的发展、打法的演进又与乒乓球竞技要素:速度、旋转、准确、力量、弧线及变化的合理组合与运用密不可分。新技术出现,大幅度提高了制胜因素的水平,使对手很难适应,从而取得了对抗中的主动权。2.球拍制作工艺创新对技术和打法演进的影响乒坛历次重大的技术突破、打法的演进都与球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日本采用海绵拍开创单面长抽技术打法,中国采用正胶海绵拍开创近台快攻打法等,这些例子都说明新球拍的发明与完善是世界乒乓球技术与打法演进的重要因素。3.规则变化对技术和打法演进的影响乒乓球运动作为一种竞技项目,是以获胜为目的的,在乒乓球技术发展方面,各国家运动员都在寻求技术优势。如美国人发明的“那卡尔式”的用持球手带出旋转的发球技术;合力发球技术;使用同一颜色不同性能胶皮为基础的倒板技术打法等。这些技术或打法因在规则中受到了明确的限制,而逐渐消失了。在世界乒乓球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打法在适应与反适应、制约与反制约的激烈对抗与竞争中演进着。凡是顺应乒乓球技术发展,符合五大竞技要素的内在规律重视对球拍等工具的改革与创新,就能赢得技术上的主动权,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也是乒乓球技术打法演进的基本规律。三.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及重大赛事介绍(一)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成立于1926年。目前已有186个会员国,成为世界五大体育组织之一。1988年,乒乓球运动正式列入奥运会项目。(二)重大国际赛事介绍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2.奥运会乒乓球比赛3.世界杯乒乓球赛4.乒乓球公开国际锦标赛5.国际乒联巡回赛年度总决赛中国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一.乒乓球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一)乒乓球技术的中国化过程乒乓球技术的中国化,是指乒乓球技术在技术动作、技术工具、技术打法及指导思想上的中国化。技术的中国化始于1952年举行了第一届全国乒乓球比赛。在其后的过程中,有三种技术的中国化,对中国乒乓球技术发展和技术优势地位的获得与保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是上世纪50年代的乒乓球基本技术中握拍方法和站位的中国化;二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和70—80年代两个不同历史阶段中,球拍性能运用的中国化;三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进攻技术的中国化。(二)训练竞赛制度安排与中国乒乓球技术发展中国乒乓球技术发展在物化层面(工具和手段等)形成的中国传统的近台快攻技术体系,是直观的技术形式,也是中国乒乓球优势地位的具体体现。当然这一技术体系形成,尤其是中国乒乓球技术优势的获得和保持,不是技术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在与训练竞赛制度安排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它为中国乒乓球技术发展提供秩序和规则。中国乒乓球运动的训练竞赛制度具有微观社会运行机制的特征。它通过技术政策的制定和技术管理体制的实施,来推动乒乓球技术发展。二、中国乒乓球技术体系建构和操作过程(一)中国乒乓球技术体系建构中国乒乓球技术体系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1.对乒乓球技术发展规律和制胜因素的认识;2.技术动作操作方法、技术动作整合、技术手段、技术类型打法(个人战术风格)以及作为反馈的比赛。前者是技术结构的内在规定,是规律的反映;后者是技术结构的外在表现,是理论认识的操作内容。(二)中国乒乓球技术体系建构的内容认识规律理论—操作系统基本概念科学认识技术发展规律(物理学)的认识速度、旋转、力量、弧线、落点制胜因素快、转、准、狠、变技术实践技术动作操作方法站位、动作速度、击球期(部位)、判断来球、击球质量、摩擦方法、选择球拍、球拍角度、以力制转、以快制转、等技术动作整合(击球动作结构)站位、引拍、挥拍、拍触球、随势挥拍、还原技术手段弧圈球技术、发球抢攻技术等技术类型打法弧圈球类型、快攻类型、削攻类型比赛检验冠军(三)中国乒乓球技术体系建构内容的操作过程1.从乒乓球技术发展规律(物理学)的认识到制胜因素确定——技术指导思想的形成。2.从制胜因素到具体的技术操作方式——技术运用模式的形成。3.从比赛检验回到技术指导思想——技术体系建构反馈机制的形成
本文标题:乒乓球运动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1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