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六单元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和小学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章节第六章授课形式讲授式授课学时4学时授课内容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和小学教学目的1、了解学前教育教育机构和家庭、社区、小学合作的意义2、掌握学前教育教育机构和家庭、社区、小学合作的内容与方法3、初步树立开放整合的教育观念重点与难点掌握幼儿园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的多方面的准备;具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初步能力教具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的合作一、导入:1、你父母曾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你的受教育过程?在知识、技能方面?在人际交往、情感方面、2、你父母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到你的教育活动中?家长会、开放日活动、参加班级活动、打电话、发信息给老师导出为什么要家园合作?家园合作的意义?(1)由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2)幼儿的思维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各种行为方式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周围人群的面貌;(3)幼儿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家庭和幼儿园的配合有利于为幼儿创设一个优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二、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配合的意义1、有助于搭建幼儿园和家庭互动的桥梁(幼儿角色的转换需要)2、有助于增进教师对于幼儿的了解(家庭生活、教育观和文化)3、有助于增进父母对于儿童的了解4、丰富课程(家长参与课程,提供物力、人力的支持)5、为幼儿的学习、情感、生活提供支架(幼儿园的活动设计立足于家庭经验之上,家长将幼儿园活动延伸到家庭环境)三、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配合存在的常见问题1、幼儿园和家庭没有建立起积极的相互关系,家长参与意识不强;2、幼儿园和家庭不是平等合作,家长参与被动;四、家园合作的内容与方式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家长直接参与指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共同商议教育计划、参与课程设置、加入幼儿活动、深入具体教育环节与教师联手配合(共同组织或分工合作)、被邀请主持一些教育活动等。家长间接参与指家长为幼儿园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或将有关意见反映给幼儿园和教师,如家长会、家长联系簿等,而自己不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各层次的决策和活动。一般的家园联系大多属于这一类。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还存在不少错误观念,如偏重智力、技能的培养,轻视社会性发展,把幼儿的自我表达、与同伴交往、自我评价等都列为最不重要的项目。家庭教育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盲目,过分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家园合作中,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可同时进行的。3.家园合作的方法我国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通过开放日、亲子游戏等让家长直接参与;通过家访、家园联系簿、家长学校等让家长间接参与。五、家园合作的注意问题1、真诚关爱幼儿,平等尊重每位幼儿家长2、开展多维互动,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3、讲究实效,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1)采取自助餐式宣传活动;(2)开展不同层次的家长活动;(3)探索其他形式的家园合作方法。4、反思改进,共同协商第二课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的配合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问题研讨】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幼儿园家庭社会:特长班、大众传播媒体、电视等幼儿园已经不是幼儿学习的唯一渠道,幼儿既可以从幼儿园获得信息,又可以从社会(大环境)中获得信息。幼儿既接受幼儿园教育,又受社会的影响。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园必须与社区合作。因此,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社区是由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结成的文化生活共同体。(一)利用社区资源,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渠道【问题研讨】幼儿园利用社区中哪些因素教育幼儿,可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社区资源有社区内休闲的绿地、文化教育设施,如图书馆、活动中心、影剧院等。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节日娱乐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图书馆的功能,怎样到图书馆寻找资料等活动。(二)参与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幼儿园作为社区的组成部分,应提高自身的文明程度,为优化社区的文明质量做贡献,如美化幼儿园环境、提高幼儿园教师与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习惯等。幼儿园通过社区活动和园内教育活动的结合,可以同时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和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一)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开展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二)与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建立联系(三)通过家庭,推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实践操作】1、观看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光碟——福利院。2、收集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优秀案例3、学生讲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优秀案例4、设计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活动方案(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5、实习时实施第三课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的衔接一、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新问题1、社会要求的提高幼儿园是启蒙教育,着重全面发展,并培养学习兴趣,传授周围环境中的粗浅知识,进行智力训练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习常常渗透在各种儿童感兴趣的生动、形象的活动之中,孩子不易感到苦恼、厌倦、紧张。小学生的学习却是一种社会义务,必须系统地掌握关于自然或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接受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赋予的责任。2、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学习时间较短,一般来说一节课为20分钟~30分钟,小学一节课时间一般都是40分钟~45分钟,课间休息和游戏的时间很短,小学每天有3~4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3倍。3、师生关系的不同幼儿园保教并重,一个班教师是两教一保配备。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一节课一轮换,课间往往无教师在班,孩子一旦有了困难,只有自己解决,因此教师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4、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幼儿园的教学讲究“保教合一”。教室、寝室、卫生间在一起,有家的感觉,幼儿不用出门,就可以在这里完成吃饭、睡觉和学习的任务。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儿童感到枯燥。5、教育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幼儿园教学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出发,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强调“在游戏中学习”,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二、幼儿园为儿童入小学作好准备(一)全面的入学准备工作(二)对大班进行的专门的入学准备工作1、培养幼儿向往入小学的情感,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要培养幼儿渴望学习、愿意上学的情感,首先要让幼儿对小学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他们逐渐接受,并产生好感。(1)参观观摩,激发入学的愿望。(2)模仿、学习,萌发当小学生的积极情感。(3)进行毕业离园教育。2、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生活、学习、作息等习惯。要求幼儿按时作息,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规定幼儿的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3、不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特别重视培养听、说、写、看的能力。幼儿专心听话的能力。要求每个儿童能保持安静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听;对教师的话,要听清楚、听准确;听话之后,问什么,答什么,不离题,听的内容能记住,能复述。4、锻炼意志,培养自制力,任务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5、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际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教学后记
本文标题:第六单元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和小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2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