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新生儿科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定义所谓新生儿窒息复苏,是指宫内缺氧窘迫以致出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或无呼吸。任何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缺氧。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资料•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每年400多万死亡新生儿中约有1/4的死因是新生儿窒息,还有100万以上婴儿由于出生窒息而导致脑瘫、学习障碍和其他残疾等问题。资料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为19.0‰,前三位的死亡因为早产和低体重、窒息、肺炎。资料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有关部门2003年底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为19.9万,在5类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占54.2%.智力致残原因依次为:产时窒息、早产、宫内窘迫等,产时窒息为致残的首位原因。病因窒息的本质是缺氧,凡是影响胎盘或肺气体交换死亡因素均可引起窒息。1、孕母因素,孕母有慢性或严重疾病,妊娠并发症;孕妇吸毒,吸烟或被动吸烟,年龄大于35岁或小于16岁及多胎妊娠等。2、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胎盘老化等。病因•3、脐带因素:脐带脱垂,绕颈,打结,过短或•牵拉等•4、胎儿因素:早产儿,巨大儿等;先天性畸形•如食道闭锁,肺发育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宫内感染;呼吸道阻塞:羊水,粘液或胎粪吸入。5、分娩原因:头盆不称,宫缩乏力,臀位等.临床表现一、胎儿缺氧早期胎动剧烈,胎心大于160次/分,晚期胎动减少甚至消失,胎心率变慢或不规则小于100次/分。羊水可能被胎粪污染为黄绿色临床表现二、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正常。生后1分钟评分可区别窒息程度,5分钟后评分小于6分也为窒息。临床表现三、各器官受损表现:1呼吸系统:吸入综合症,呼吸暂停等;2心血管系统:心肌损害,心衰,心源性休克等3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4代谢方面:低血糖,低钠,低钙等;5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出血等6泌尿系统:急性肾功能不全治疗原则大部分新生儿是有活力的。约10%的新生儿出生时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开始呼吸。仅1%的新生儿出生时需要进一步的复苏手段(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和/或用药)才能存活。窒息新生儿的表现肌张力低下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急促紫绀复苏的原则1、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窒息及时抢救,动作迅速,轻柔,避免发生损伤。2、估计胎儿娩出后有窒息的危险应先做好复苏准备,如果发生窒息要及时实施A、B、C、D、E方案。要坚决摒弃旧法复苏中不良做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达到:A(畅通呼吸道),应用正确方法建立B(有效呼吸)和C(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监护)必不可少。复苏程序1、胎儿娩出后立即置于预热好的辐射保暖台上,温热干毛巾擦干全身,减少散热摆好体位,使颈部轻微仰伸,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认分泌物清除干净后,予以触觉刺激,通过刺激新生儿足底,使新生儿啼哭建立正常呼吸。2、如触觉刺激未产生自主呼吸或心率100次/分,立即正压通气,如窒息仍未得到改善,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如仍未改善,则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并给予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药物治疗。复苏后的护理3、继续保暖,并根据患儿孕周、体重将患儿置于适中环境温度并注意观察体温及辐射台或温箱温度。呼吸道护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后应注意呼吸道的护理。如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则有可能数天察,使患儿取侧卧位,防止分泌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有分泌物应立即吸引,直至清除干净。如新生儿复苏成功后可给予面罩吸氧,或立即给予气管插管,通过加压给氧或呼吸机辅助通气改散呼吸困难。吸氧过程中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呼吸加快、鼻翼扇动等呼吸困考虑脱管或堵管的发生。静脉通道的建立新生儿在复苏抢救同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纠正酸中毒、补充血容量等药物应用,以及止血药物应用,以防止出血。应严格正确计算输入的药量及液体量,防止液体输入过快引起不必要的损伤。4、合理喂养复苏成功后应给予营养物质的供给。窒息可引起胃肠道的缺氧缺血,进一步发生坏死型小肠炎、结肠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发生窒息的患儿应适当延迟开奶时间,给予鼻饲管喂养,保证营养供应。5.注意对患儿消化情况的观察通过粪便的量、颜色、气味等判断消化不良或出血等的发生。喂奶后取右侧卧位,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如果患儿不能接受管饲喂养,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病情恢复后尽早恢复口饲,喂哺过程中如出现腹胀、呕吐、便血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暂行禁食处理。并应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或高血糖对患儿造成的损害。护理诊断和措施6.1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6.1.1将患儿仰卧,臀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6.1.2洗胃,及时清理呼吸道,给予盐水50~100ml洗胃,温度30℃~32℃以清除吸入胃内的羊水等物。护理诊断和措施•6.1.3采用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调节给氧方式和浓度。•当血氧饱和度≥95%时,间断鼻导管吸氧0.5~1L/min或不吸氧;•当血氧饱和度在85%~94%时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当血氧饱和度85%时,可给头罩吸氧5~8L/min;•缺氧改善后改为鼻导管吸氧。•一般足月儿鼻导管吸氧0.5~1L/min,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鼻导管氧流量为0.3-0.5L/min,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护理诊断和措施•6.1.4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由于新生儿的心肺发育不完善,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在短时间内输液过多引起心衰及肺心肿,故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使药物均匀及时地输入体内,输液中密切观察有无局部液体外渗及输液反应,同时做好液体出入量的记录。护理诊断和措施•6..2体温过低与环境温度低下和缺乏保暖措施有关。•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加之新生儿窒息后呼吸循环欠佳,因此必须保暖,出生后立即擦干新生儿体表的羊水及血迹,以减少体表散热,保持室温26℃~28℃,相对湿度55%~65%,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病情稳定后置于暖箱中保暖或水床保暖,定时测出皮肤温度36.5℃~37℃之间。护理诊断和措施•6.3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勤洗手及加强环境管理,定时通风,空气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院内感染。护理诊断和措施•6.4窒息的危险与气道分泌物增多及抽搐有关。•6.4.1应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等抢救物品,用心电监护以随时监测患儿心率、呼吸、SpO2、BP,注意患儿神志、肌张力、体温、尿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处理措施。•6.4.2合理喂养,根据病情推迟喂奶时间,有吸吮能力者可直接哺乳,吸吮无力者应给滴管或鼻饲喂养,喂奶时需细致耐心,避免移动,宜取右侧卧位,上身抬高,以免呕吐再度引起窒息,鼻饲应选择细软胃管,防止食管及胃粘膜损伤,采用少量多次喂奶法,每次喂奶前先抽吸胃内容物,观察胃内有无潴留,若潴留量低于上次奶量20%则喂奶量应减去潴留量,若20%需停喂1次,鼻饲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注意观察有无溢奶、呕吐、紫绀等情况。护理诊断和措施•6.5家长恐惧与病情危重有关。•对有恐惧心理的家长,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得到家长配合,患儿全部痊愈。
本文标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2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