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徐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徐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第一章现状与形势我市能源消费一直以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为主。“十二五”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着力推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节发展成效一、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十二五”以来,我市稳定能源生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给。2015年,全市能源生产及转化能力3374万吨标煤,比2010年增长21.5%;能源生产及转化总量2866万吨标煤,比2010年增长11.7%,其中煤炭产量1917万吨、发电量540亿千瓦时,比2010年分别下降5%、增长35.1%。煤炭储运能力加强。按照省有关要求,“十二五”期间共关停资源枯竭矿井4对,到2015年,正常生产矿井数量减至18对,煤炭产能由2010年的2500万吨下降至目前的2150万吨左右;徐州港成为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级煤炭应急储备基地,达到百万吨级储备能力和5000万吨/年吞吐规模,形成公铁水联运的煤炭物流格局。燃气保障快速提升。加快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西气东输为主、邳州为中心”的交叉气源网络,主城区天然气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各类天然气储气设施10个,储气能力150万立方米,调峰能力95万立方米,切实保障了天然气供应安全。电力供应安全可靠。2015年,全市电力装机1128.6万千瓦,比2010年提高47%,其中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6.45%,达到72.9万千瓦;本市外送电力400万千瓦,山西阳城电力过境徐州300万千瓦,累计向苏南输出700万千瓦;建成500千伏变电站4座、220千伏变电站31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达到2228.4万千伏安,比2010年增长35%。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3500万吨标煤,“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5.35%,增速呈逐步放缓趋势,比“十一五”年均增幅下降近5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煤炭和非煤能源呈现“一降一增”态势。煤炭消费合理控制。加快实施燃煤设施资源整合和清洁能源改造,2015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约为4200万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比“十一五”平均增幅快速回落近12个百分点,呈快速回落态势,消费总量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占全市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85.7%,比2010年降低近10个百分点,总体呈现增幅、占比“双回落”趋势。天然气利用规模扩大。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大幅提高,2015年,全市天然气消费3.1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8.27%,占全市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比2010年提高0.5个百分点,天然气应用范围拓展到除炊事、采暖以外的交通、工业等领域,燃气用户从2010年的30.44万户提高至2015年的49.76万户,年均增长10.33%,天然气消费稳步发展,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依托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约140万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2010年的1%左右提高至2015年的4%(其中市区占比7%左右),光伏发电装机35.5万千瓦,年均增长82.1%,占全省8%左右,装机容量居全省前列;生物质能利用由发电、沼气等领域逐步向成型燃料、生物乙醇等拓展,实现多元化利用,2015年,生物质能利用量突破100万吨标煤,年均增长37.3%,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全面加强,城镇垃圾集中收储率由2010年的60%左右提高到95%,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2座,装机3.6万千瓦,贾汪区马庄村成为全国首家秸秆太阳能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示范村,先进模式及技术在全省推广;在全省率先推进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核心的绿色建筑推进体系,有效集热面积超500万平方米、地热利用面积超100万平米;风电实现零的突破。三、利用效率加快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整合电力资源、实施集中供热,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696吨标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23.5%左右,超额完成省节能任务。节能减排积极推进。重点实施万家企业节能工程,完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422个,314家耗能3000吨标煤企业、396家年耗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企业完成节能改造,跻身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关停淘汰焦化、印染、纺织、电镀等落后产能折标煤100余万吨,三环路以内重污染企业完成退城入园,主城区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压缩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取缔小炼钢企业57家,转移全省唯一的电解铝产能;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利用焦化、钢铁、化工等企业余热、余压、余气建设发电项目,截止目前,全市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装机45万千瓦,占省内同类装机的近四分之一,同时,加快推进低热值煤、化工废弃物等高效循环利用,3家省级工业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128万千瓦,积极推进“上大压小”,加快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发电机组建设步伐,建成2台百万千瓦机组,华美二期、大屯热电、中能自备电厂等3个火电项目建设正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到2015年,全市60万千瓦以上机组占比由于2010年的35.4%提高到50%,电煤占比由2010年的30%提升至50%。完成4家大型火电企业共310万千瓦机组国家煤电机组综合升级改造试点,是全省参与企业最多的地区,完成节能量18万吨/年;按照《江苏省燃煤机组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组织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2014-2015年,共完成50余台次机组节能改造,累计形成节能量约50万吨,电煤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热电联产有序发展。科学规划热源和热网布局,加快实施“热电整合”工程,关停淘汰了市区3家小热电企业和百余台分散供热锅炉,近70万吨的煤炭消费得到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新热源点建设和大型机组供热改造,完善管网布局,推进热水管网改造,初步建成了市区供热环网架构。建成、改造背压机组13台,供热能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全市供热机组占比达42%,基本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燃煤与清洁能源相补充”的多元供热格局。四、能源装备不断壮大“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行先进、高效、绿色、环保的能源技术创新,能源装备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装备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和自主化水平明显提升,能源装备产业不断壮大。矿用装备持续壮大。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矿山机械技术水平持续提高,矿用装备产业持续壮大。依托徐州高新区安全科技产业园,在全国率先提出感知矿山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建设矿山物联网研发中心、率先组建产业联盟,构建了从孵化器、加速器到产业园的完整产业链条,集聚安全科技企业近百家、安全产业科技创新研发机构50余家,2015年实现安全科技产业产值近500亿元。五、对外合作持续深化以煤炭、天然气等为重点,加强多层次、多形式合作。各大煤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获得省外资源量超100亿吨,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对全省煤炭供给形成有益补充;协鑫集团加快推进非洲油气资源开发,大力实施天然气入徐工程;光伏产品在保障内需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印度、日本、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搭建政企平台,支持并协助协鑫集团、徐矿等大型能源集团主导或参与省内电力、油气等重要能源项目建设,推进永泰能源与徐矿集团合作建设大规模燃煤电站,逐步形成了多元化投资、协同共进的新格局。第二节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市积极调整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成效显著,但“以煤为主”的用能格局与国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化能源体系仍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利用方式亟需优化当前我市高度依赖煤炭的能源发展方式,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导致了能源资源的大量浪费。从生产方面看,我市曾经是煤炭富集区,长期以来高强度开采导致了采煤塌陷地面积持续增大、恢复难度大、矿区周边水土流失严重、安全隐患大,严重影响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从消费方面看,工业窑炉作为我市能源消费的重要载体,由于其缺乏系统性改造,燃烧方式、自动化程度等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实际热效率仅为60%左右,与全省平均相比,仅2015年能源损耗高达500万吨,直接造成工业产值单耗高于全省平均约0.4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能耗高于全省约0.23吨标准煤/万元;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的盲目投资,导致了“短命建筑”、“短命工厂”、“短命电厂”出现;工业余能资源还不能做到全部高效综合利用;矿井低浓度瓦斯气、低热值煤利用效率及层次不高,浪费了大量能源资源。二、用能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由于我市经济快速增长,拉动能源需求快速上升,煤炭作为“高碳”能源,因其价格低廉、就地消纳等优势,成为短时间能够快速增加供给的能源品种,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煤炭消费多集中在火电、炼焦等初级传化行业,燃煤技术相对落后、煤质难以保证,单位GDP煤耗高于全省50%,高于全省最发达地区近70%;另外,煤电、焦化、建材、冶金等主要耗煤产能未出现大幅压缩,即使受市场环境影响,采取“减产避险”,待市场行情好转,产能将迅速释放,煤炭消费仍呈现大幅上扬态势。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不断投入使用,以及开展节能发电调度等措施的执行,我市用能产业转型发展面临更大压力,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三、清洁能源占比较小随着国家能源资源形势愈加严峻,环保压力持续加大,煤电上网电价的隐性成本远远高出其发电成本,甚至比光伏、风电等低碳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还要高,但是,在传统认知中,仍然认为可再生能源要比化石能源发电成本高,这也导致了大型企业仍在煤炭、石油、火电等传统能源领域持续扩张。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天然气、光伏、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煤炭依然占据了绝大部分能源发展空间,未来我市能源消费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约,大幅增长可能性不大,低碳、清洁能源发展空间受限,替代工程也受制于价格、垄断、投资等多种因素,推进难度较大。第三节面临形势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增长、实现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地区迈进的重要阶段,推进经济在新常态下稳健转型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而能源作为支撑和保障,面对宏观形势和要求,转型发展是其必然路径。一、能源转型发展是“三步走”战略的必然选择展望未来,国家到2050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人均GDP达到届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针对我市而言,为实现该目标尚有5-6倍的经济增长空间,能源需求也将同步增加。若不切实改变当前的经济和能源发展方式,支撑该战略目标的化石能源年消费量将达到亿吨标煤,无法持续发展。我市只有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发展,推动低碳、可再生能源为核心,以更优的能源开发利用方式、更少的能源消费需求、更新的高技术产业支撑,才能保障“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二、能源转型发展是碳减排的必由之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迅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其中超过80%由能源消费所致。在碳汇潜力有限、碳捕获技术难以取得较大突破的背景下,国家拟于2017年全面实施碳交易配额制管理,限制高碳的化石能源消费,高碳化石能源将不被允许或者不能廉价的利用,给我市长期“以煤为主”的消费模式带来严峻挑战,彻底堵塞以敞口式、低价格能源消费来实现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机会,加快能源由“高碳”向“低碳”深入转型,成为我市能源发展的唯一途径。三、世界能源变革为能源转型发展创造契机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以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下滑,随着北美页岩气开发取得突破,世界油气价格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位水平,中国等发展中大国成为拉动世界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为保障市场份额,世界能源消费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积极应对世界能源变革,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将能源国际合作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重点,我市依托区位优势,成为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为争取国家能源布局、开辟能源大通道、促进产业和能源双转型、推进能源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四、经济新常态为能源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
本文标题:徐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7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