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外国戏剧史(课程版)
张红武1、东西方戏剧史的核心区别2、东西方文化差异3、西方戏剧发展史的核心诉求4、西方戏剧史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5、当代语境下东西方戏剧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1、外国戏剧史和西方戏剧史的概念差异区域划分:外国与西方,其实差异就在日本与印度东西方的地理观念、文化观念、经济观念2、文化话语权、主导权实力与软实力西方的发源——“两西”文明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轴心时代”希腊文明的城邦制、公民社会、原始民主共和社会、柏拉图学园、求知问学、演讲辩论(《理想国》)、娱乐剧场(悲剧喜剧)希伯来精神——宗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末日审判向死而生的观念、计算与经济、奉献与节制、财产的现世证明及捐献1、公元前五世纪古代希腊戏剧的繁荣时期政治原因:民主制城邦(奴隶社会民主制——民主属于奴隶主)雅典(城邦盟主)重视戏剧创作、演出。“观剧津贴”文化意识形态原因: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论”宗法观念:命运,崇拜祖先(英雄)、复仇文学: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艺术追求:人体美、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狂欢)——戏剧起源古希腊戏剧的诞生源于2500年以前的酒神祭奠活动。最开始是边唱边舞的群众文化活动。“根据历史的记载,以及我们从陶片上面所看到的,古希腊戏剧起源于民间歌舞和宗教仪式。在古希腊,当葡萄熟了的时候,要举行盛大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就要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要演唱《酒神的颂歌》称之为《酒神颂》,人们头戴羊角,身披羊皮,还弄个羊尾巴,称为“羊人”,边唱边舞蹈。公元前六世纪,一位叫忒斯庇斯的人,请一位队员扮酒神,表演狄奥尼索斯的悲剧故事。于是古希腊悲剧就诞生了。当时称之为“萨堤洛斯剧”,也叫“羊人剧”。“戏剧艺术就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着观众的面表演故事的艺术。所以戏剧是从这里诞生的。后来,到了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时,他又增加了第二位演员,戏剧就有了对话。第二位伟大诗人索福克勒斯又增加了第三位演员,由三位演员轮流扮演剧中的角色,戏剧就非常成熟了。”第一种说法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和塞墨勒的儿子。塞墨勒是忒拜公主,宙斯爱上了她,与她幽会,天后赫拉得知后十分嫉妒,变成公主的保姆,怂恿公主向宙斯提出要求,要看宙斯真身,以验证宙斯对她的爱情。宙斯拗不过公主的请求,现出原形——雷神的样子,结果塞墨勒在雷火中被烧死,宙斯抢救出不足月的婴儿狄俄尼索斯,将他缝在自己的大腿中,直到足月才将他取出,因他在宙斯大腿里时宙斯走路象瘸子,因此得名(“狄俄尼索斯”即“瘸腿的人”之意)。第二种说法狄俄尼索斯是宙斯与普赛芬妮的儿子。赫拉派泰坦神将刚出生的酒神杀害并毁掉尸身,却被宙斯抢救出他的心,并让他的灵魂再次投生赛米莉的体内重生。于是,关于酒神重生不死的故事遍传希腊各地,使人们崇拜不已。狄俄尼索斯成年后赫拉仍不肯放过他,使他疯癫,到处流浪。在大地上流浪的过程中,他教会农民们酿酒,因此成为酒神,也是古希腊农民最喜欢的神明之一,每年以酒神祭祀来纪念他,并由此发展出古希腊悲剧。狄俄尼索斯在罗马又称巴古斯,植物神,葡萄种植业和酿酒的保护神。最初并不是奥林匹斯的主要神祗。2、悲剧的形成: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酒神祭祀:合唱队增加了一个演员悲剧:山羊之歌喜剧:狂欢游行之歌悲剧竞赛会:戏剧+合唱队三联剧演员最多三人古希腊仪式不仅是一种宗教行为,而且表达了原始人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情感。古希腊死而复生的神话和宗教仪式密切相关,互相影响。W·F·奥托认为,神话是与原始人的祭礼仪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祭礼活动是“以一种戏剧的形式与神话相一致”,而神话则是一种“与祭礼活动进行相关的陈述”。中外历史上都崇拜那些对农业有用的神,如埃及的奥西里斯,苏美尔的杜木基,中国的神农氏以及古希腊的狄奥尼索斯和得墨忒尔。类似的崇拜反映了人们对农神崇拜的共同规律,反映了人们对一岁一枯荣自然现象的理解。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3、喜剧的形成,(略晚于悲剧)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米南达两者区别:悲剧喜剧诗日常用语结构严密(头、身、尾)松弛人物较少较多合唱晚期取消神、英雄普通人作家作品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开始用第二个演员;命运观、因果报应对话〉合唱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晚期:《俄瑞斯忒亚》(阿伽门农、奠酒者、报仇神)父权大于母权。作家作品索福克勒斯:按人应该的样子塑造,剧情结构完美,抗争命运、神是正义的《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按人本来的样子塑造;爱情、善写女人《美狄亚》、《希波吕托斯》美狄亚,为了爱上一个外邦人伊阿宋,她抛却公主地位、窃走国宝金羊毛、杀死弟弟。然而她的勇敢爱情和伟大牺牲最终却变成一则笑话:丈夫决定另娶柯林斯公主,换取稳定名位。美狄亚展开恐怖报复:先是献毒衣焚杀丈夫的新欢,继而手刃两个小孩,乘太阳神的华车,留下一无所有的负心丈夫。阿里斯托芬:《鸟》、《阿卡奈人》在开场中,农民狄开俄波利斯看见雅典公民大会不让一个提倡议和的人讲话,他给了那人八块钱币,派他替他自己一家人同斯巴达人议和。在进场中,雅典附近受战祸最深的阿卡奈人(合唱队)用石头追打狄开俄波利斯,指责他叛国。他在对驳场中争辩说,他并不想投靠斯巴达人,他本人也受到他们的蹂躏,但雅典人也要对引起战争负责。有一些阿卡奈人不服,请主战派将领拉马科斯来帮忙,狄开俄波利斯当场和他扭打,把他打败,并去和伯罗奔尼撒人通商。接着的插曲表现了作交易的场面,显示和平的好处。拉马科斯再度出征,在退场中,他跛着脚上场,他在战争中负伤,痛苦万分。狄开俄波利斯却由两个吹双管的女子伴着,饱食大醉,得意洋洋。1、中西戏剧产生的基础及其共同点2、中西神话对戏剧的影响3、中西文化差异在艺术上的体现4、中西神话体系的差异希腊化时期希腊化一般指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后的北非、西亚、中亚和希腊世界,包括他去世后建立的三个王朝,时间从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1世纪。希腊化时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周边落后民族迅速崛起,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文明中心迁移至欧亚大陆交界处和两河流域的新兴大城市或首都。希腊化促进了东西方宗教的融合及世界宗教和中东文明圈的形成。:《一坛金子》《一坛黄金》写的是一个叫欧斯洛的老人偶尔得到了一坛黄金,终日惴惴不安,结果金罐还是被别人偷走了。后来老人找回了金罐又将它送给女儿作为嫁妆以后,他的心里才得到安宁。剧本对老人爱财如命的心理作了细腻而深刻的描绘和揭露。莫里哀的《悭吝人》又译《吝啬鬼》就是根据这个剧本改编的。《吹牛军人》(公元前205?)是普劳图斯的优秀剧作之一,写一个好吹牛的军人认为自己最勇敢,也最漂亮,所有的女人都对他着迷,结果却遭到别人的愚弄,被当作奸夫痛打了一顿。像这样大言不惭的军人形象,在后代欧洲喜剧中很多,莎士比亚的福斯塔夫便是其中之一。《孪生兄弟》是一部滑稽喜剧,写西西里的一个商人,生下了一对孪生子,其中一个从小被人偷走,另一个长大后便四处寻找,当他到达兄弟所住的地方时,被兄弟的妻子和周围的人误以为是他的兄弟,于是引出了大量的笑料。莎士比亚的《错误的喜剧》的基本情节就是从这里借来的。这出戏通过幼年失散的一对兄弟被人错认的情节,反映了罗马上层社会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喜剧的主人公对妻子不忠,偷窃她的衣服首饰赠给妓女。作者通过一个为阔人帮腔帮闲的食客的形象,说明这种人是真正的奴隶,奴隶可以打断锁链,而食客却被饮食的链条永远牢牢锁住。鲁齐乌斯·安奈乌斯·塞内加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写过九部悲剧,都不是为了上演而写的。他的代表作《美狄亚》以流血复仇为主题。《费得尔》描写强烈的情欲。《特洛伊妇女》反映了命运的残酷。他的悲剧素材多半采自希腊悲剧,内容是宣扬作者的斯多噶伦理学,讨论生死、情欲、自由意志、罪恶、惩罚等问题。有些剧本也攻击了暴君。总的说来,塞内加的悲剧充满屠杀、恐怖、出卖、复仇。人物的情感保持高度紧张,作者强调人物的内心痛苦,并采用鬼魂和巫术的场面来渲染悲剧气氛。他的悲剧还有锋利的对白、长段的演说辩论等特点。二、戏剧理论:亚里斯多德:《诗学》——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对象=“在行动中的人”(比现实中理想)和柏拉图的区别:“摹仿”情节——一定长度动作——”整一性”三一律:戏剧动作的一致(亚里斯多德)、时间的一致、地点的一致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1)所谓”行动的一致“,就是戏中矛盾冲突的一致。按照高乃依的解释则是:“选择的行动应当有开端、中间和结尾。这三个部分不只是主要行动中各自独立的行动,而且其中的每个行动本身还包含着处于从属地位的行动……必须使每一幕都留下对下一幕将要发生的事情的期待。”而不能理解为是“对观众表演一个孤立的行动。”(见《论三一律,即行动、时间、地点的一致》)一般人都认为:“行动的一致”是从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引申出来的。亚氏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且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必须做到“有头、有身、有尾”。整个事件“要有严密的组织,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动脱节”。这正好与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论不谋而合,与我们的“一人一事”论十分接近。(2)所谓”地点的一致“,在亚氏《诗学》和贺拉斯《诗艺》中都没有任何论述,古希腊、罗马的悲剧与喜剧也不遵守这种金科玉律,而是意大利的卡斯特尔维屈罗在《亚里斯多德〈诗学〉的注释》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戏的事件的地点必须不变,不但只限于一个城市或者一所房屋,而且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并且以一个人就能看见的为范围。这显然是难以做到的。因此,高乃依一方面支持“尽可能地努力做到绝对的地点一致”的意见的同时,又提出了补充、修正办法:一是“在同一幕中绝对不变换事件的地点”;二是“两个不同地点有必要换景”。(3)所谓”时间的一致“,乃是意大利的钦提奥讲授戏剧理论时,根据亚氏《诗学》中“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或者不起什么变化”之论提出来的。而卡斯特尔维屈罗则具体化为:“事件的时间应当不超过十二小时”。因为看一次戏剧演出“不可能叫观众相信过了许多昼夜,因为他们自己明明知道实际上只过了几个小时”。尤其荒唐的是,他还提出“这个地点和时间就是表演这个事件的演员们所占用的表演地点和时间”。他们将舞台时空与事件本身的时空刻板地等同起来,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根本就不可能。诸如古代曹操八十万大军下江南,现代“百万雄师过大江”,便根本莫法搬上戏剧舞台了。1、希腊文明中,戏剧产生尤其是悲剧的产生的必然因素酒神祭祀、人的省察2、艺术兴盛的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中世纪(Middle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中叶)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关于其名称,也叫做MedievalAges或MiddleTimes,也称之为DarkAges)欧洲戏剧史上的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覆灭(476年)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以前大约一千年的时间。一、历史文化背景:(一)公元前6年,犹太未婚少女玛丽生下耶稣。耶稣自称上帝之子,30岁开始传道,33岁被控违反犹太宗教而被捕,罗马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基督教最初是一个以神秘主义宗教思想为基础的下层民众互助社团。主要成员是奴隶、无产者游民、贫苦小手工业者。公元
本文标题:外国戏剧史(课程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9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