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石钟山记》导学案备课人:蔚志升备课时间:2014年10月20日审阅人:崔超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2、了解课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中心的写法。3、学习苏轼质疑和探究精神,理解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学习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学习难点:1、文字疏通、词类活用现象。2、学习苏轼质疑和探究精神,理解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一、走近作家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少时博通经史,20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等,政治上反复升沉,饱经忧患,曾因反对新法而遭贬谪,后又因反对旧党尽废新法而贬至琼州。苏轼是全才作家,散文和诗词都“雄视百代”;书法和绘画的造诣也很高。他的散文平顺晓畅,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等人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他的诗歌自由豪放,明快自然;在词的创作方面,词作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易传》《书传》《论语说》等。二、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又被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其长子苏迈将赴任德兴尉,于是苏轼从水路绕道江西,送苏迈到湖口。六月,父子到达湖口,同游石钟山后,苏轼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游记。三、基础知识(给加点的字注音)彭蠡.之口()钟磬.()桴.()止响腾硿硿..焉()栖.鹘()磔.磔()云霄.()鹳.鹤()罅.隙()噌吰..()()窾.坎()镗鞳..()()之声汝识.()之乎无射.钟()臆.断()四、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意。第二课时:讲练说明:“读—译—思—练”四步学习法,设计如下四个环节:一、我能读二、我会译三、我思考四、我会做2第一环节:我能读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各小组展开读课文比赛,看哪一组同学读得好。2、各小组选出本组读课文读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展示。3、教师做诵读指导。第二环节:我能译课堂上,老师将检查同学们翻译课文的情况,并作翻译指导。请各位同学认真准备,有不会的,可以向本组同学请教,或向老师提问。第三环节:我思考1、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看法?作者是怎样质疑的?2、第2段描写月夜石钟山绝壁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有怎样的看法?3、作者通过实地考察石钟山得名由来后悟出什么道理?他认为人们不能准确了解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有哪些?第四环节:我会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9—22题。“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古之人不余欺也。”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小船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观察C.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D.或曰此鹳鹤也有的人20.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代指苏迈B.徐而察之表示修饰C.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示原因D.不知其浅深代指微波21.下列句子,句式类型相同的一组是:A.而大声发于水上余犹记周公之被逮B.磔磔云霄间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欲呼张良与俱去D.古之人不余欺也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2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交代了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同行者、方式和具体过程。B.文中的三次“笑”情景不同,含义也各不同。C.作者生动地描写了月夜石钟山阴森森的景象,表现了登山的艰难。D.作者通过与苏迈的谈话,表达了对石钟山得名缘由的看法。第三课时:拓展1、比较本文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二者有何异同?2、写一篇小论文,可以从下列话题中任选其一:①质疑,批判②亲身实践③学习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石钟山记》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3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