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5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板块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栏目索引宏观览要·微观排查考点整固·考向例析高考预测·原创押题知识主线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为两大阶段:早期(先秦时期)国家属松散的政治联盟,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秦至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专制制度逐步加强。2.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可分为三条主要线索:一是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实质在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二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表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上,实质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三是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宏观览要·微观排查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早期政治制度属于同一个概念。()点拨早期政治制度特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1840年之前中国政治制度的总称。×2.分封制的目的是指“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维护天子的权威。()√宏观览要·微观排查排查纠错3.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4.秦推行郡县制,故郡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点拨郡县制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5.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6.三省六部制的重大突破是决策权与司法权相分离。()点拨在中国君主专制的历史长河中,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力均从属于皇帝的意志,谈不上分离。×√×7.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举”外,对当时的社会意义还在于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在不断削弱,每个朝代的相权都受到削弱。()点拨错在“每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秦代、元代就不适合。×9.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10.“封建专制”等于“封建制度”。()点拨宋朝宰相受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的牵制,不可能集决策、审议权于一身。点拨封建制度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合集,君主专制仅是封建制度的一个方面。××11.元代的中书省是当时最高的行政机构,职权上相当于唐代的尚书省;唐代的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两者不可混淆。()12.明代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根本不可能真正制约皇权。()√√13.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职能是参与机务,都拥有决策权。()14.中国古代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是起用身边亲信近臣和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点拨军机处大臣跪受笔录的职能特色决定了其不可能拥有决策权。×√考点一宗法制与分封制考点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考点三地方行政制度沿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考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与监察制度考点整固·考向例析1.宗法制(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4)作用:①目的: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②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考点一宗法制与分封制核心词: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大宗、小宗2.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4)作用:①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考例1从文化、文明传承视角考查宗法制知识定位商代——甲骨文、宗法制辨析选项由题干中的“‘宗’是一个会意字”“像宫室屋宇之形”等信息可知,“宗”最有可能与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祠堂、宗庙有关,故A项正确。“皇帝”一词最早出现于秦代;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甲骨文出现于商代,B、D两项错误;青铜兵器与宫室无关,C项错误。(2014·广东高考)“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A(2013·海南高考)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知识定位夏商周——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解题关键材料中的“血缘关系”“后世影响”是解题关键点,重视血缘亲疏关系,实行嫡长子继承是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比较备选项,B项表述与此特点最接近。B考例2从文化习俗传承视角考查宗法制的影响在2014年高考中,分封制、宗法制在广东、海南、新课标全国卷Ⅰ等多省考题中均有涉及,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长效热点之一。备考2015年高考可从以下视角关注本考点:特别强调制度宗法制分封制关键词“世卿世禄”“凝聚宗族”“血缘亲疏”“家族祖宗”“家庭关系”“嫡庶之辨”“大宗与小宗”“家族等级关系”“分封授民”“授民授疆土”“拱卫王室”“随从作战”“朝觐述职”“交纳贡赋”“等级森严”“相对独立性”实质是家族内部根据血缘亲疏,确立的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是统治阶级内部根据宗法血缘关系,联合同姓及异姓贵族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核心内容是规定了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技巧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都要选与宗法制相关的内容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都要选与分封制相关的内容核心词:三公九卿、内外朝、三省六部、废丞相、军机处1.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考点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2.中央官制的演变(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2)汉——内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使相权有所分散。(4)宋——“二府三司”制,增设参知政事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5)明——废丞相、设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014·天津高考)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知识定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影响C考例3从君权旁落现象看君主专制的影响辨析选项材料反映了皇帝的权力被外戚、宦官、权臣、割据势力等控制,这些人实质上还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故C项正确。A项结论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体制指中央与地方关系,材料体现的是皇帝权力被他人操纵,两者不一致,B项错误;D项没有看到实质问题,只看到了表面,排除。本题易误选D项,其原因是没有注意到题干要求中的关键词“实质”,只看到现象,没有分析内在的实质问题。因此,解答这类选择题时,务必要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误区警示(2014·全国大纲高考)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考例4重要概念辨析——宰相VS内阁知识定位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调动知识明代内阁仅仅是皇帝的辅从咨询机构,不能统率六部百官,由此即可排除A、C、D三项。B特别强调1.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演变趋势(1)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2.丞相与内阁的区别(1)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丞相被赋予行政或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而内阁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无决策权。(3)丞相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核心词:官僚政治、推恩令、宣政院、理蕃院1.史实(1)分封制: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在政治上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到春秋战国时逐步崩溃,被郡县制取代。(2)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考点三地方行政制度沿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3)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酿成“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才解决了王国问题。(4)行省制:为了对各地实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其确立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以保障,是继秦郡县制后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2.认识(1)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一系列行政区划与变革,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使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了行政区划的变化。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2014·山东高考)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知识定位中央集权——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演变B考例5主干知识——从地方行政区划沿革看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加强辨析选项A项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是指三省六部制运作、选官用人制度、监察谏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C、D项排除,材料与经济关联不大;正确答案为B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地方行政制度设置上越来越细,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管理控制加强。(2014·上海高考)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A.江浙行省B.宣政院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考例6现实热点的历史思考——海峡两岸关系知识定位元代——行省制度——基础识记调动知识宣政院管辖今西藏地区,中书省为元代最高行政机构而非地方行政机构,排除B、C两项;根据基础知识可知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琉球地区,答案选D。D特别强调中国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举措及演变趋势(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核心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考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与监察制度1.选官制度的演变2.监察制度的发展过程及作用(1)发展过程①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监理国家监察事务。②发展于两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③加强于隋唐:门下省有权对宰相做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④监察制度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清。(2)作用①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②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2014·福建高考,节选)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考例7(话题新关注——古今中外人才选拔机制的创新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1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