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作文三步法的提出传统的作文教学和辅导,把字、词、句教学和语言训练放在首要位置的原因,就是他们对人类写作能力结构有着错位的理解它给人的错觉是:好作品就是由这些东西成就的,使我们忽略了藏在语言、词汇背后的更具核心意义的因素:作文能力结构。准确地说前者是末,后者是本,前者是登台亮相的皮影,后者是操纵皮影的手。传统作文教学所走的路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舍本逐末。作文三步法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作文能力结构,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极俭省的力量协助学生构建作文能力结构。我们的研究证明,这一教学过程约需72学时左右,在专门人员指导下一年即可完成一个完整的培训周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即可使能力稳步提升。此项工作完成以后,学生作文障碍宣告解除。无论是写人、写景、写物,还是记事、议论、抒情;无论是写静物,还是写动物。都会自然顺畅,得体到位。孩子之间的天然资质不同,有些可能写得精彩动人,有些写得平静直白,但有一点可以预见:所有的孩子都不再惧怕作文了。你会猛然发现,你的孩子面对作文题目不再如临大敌,如遇虎狼。二、作文三步法的理论根基:作文能力结构论(一)作文能力结构模式1、基本构成按名词理解,作文就是文章。按动词理解,作文就是做文章。这里,我们取后者。所谓作文能力,就是指学生按照一定的价值判断在思维和情感的支配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活动的能力。作文能力由三种基本要素构成:感觉能力、思维能力、情感。这三种要素是从诸种能力要素中提取出来的构成作文能力的最一般成份,是作文能力的“基本质”,作文能力就是由它们合成的。三种要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从而又形成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作文能力子结构。第一层次:基本能力结构包括:感觉能力、认知思维和原情感这是人类在孩童时期即可形成的能力,最佳发展期为6岁-12岁。只有这一结构形成,才有可能递进到更高层次的能力系统。有些大器晚成的作家跳过了这一阶段,但后期几乎都经历了痛苦的“补课”过程。第二层次:深层能力结构包括:感知能力、多维思维和再生情感这是在基本能力结构基础上,随着一般智力水平,抽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而形成的能力。最佳发展期为12岁-25岁,它是向顶端能力过渡的必由之路。中学生、大学生能否通过作文关,关键要看这一能力结构是否形成。第三层次:顶端能力结构包括深度感受能力,语言——思维同步表现力和情感审美能力。这一能力结构是区分作家和一般作者的分水岭。它的形成是在深层能力结构的基础上经过理性提升而形成的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敏锐而丰富的感受性(对社会、对人类、对自然),并且达到语言表达和思维同步,最终经过个人不懈的努力以及与社会的整合,推出优秀作品,造就作家。这三个层次按先后顺序依次形成,从时间的角度它们分别对应于三个时期:基本作文能力结构——儿童时期(小学)深层作文能力结构——青年时期(中学、大学)顶端作文能力结构——成年时期(作家)2、结构特点(1)动态性从构成成分来看,该结构是静态的,就其作用特点来看,是个动态结构。主要表现在阶段能力结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双向发展。低层次可以向高层次演化,高层次也可能向低层次滑落。例如有些作家到了晚年,他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全方位下降,而有些作家却人到暮年感觉益发敏锐,激情勃发。我们常看到一流作家和三流作家到了晚年相互位换。(2)双向开放性从宏观上看作文能力结构呈倒梯形,底窄顶宽。从微观上看,三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子结构也呈现倒梯形。各个结构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开放。底窄顶宽意味着子结构一旦形成,向上发展的概率比向下滑落的概率大,同时越往上放程度越高。(3)不可逆性逐级上升,依次提高,不可跳跃。每一个子结构都是上一个子结构得以建立的基础。高层次结构是从低层次结构逻辑地演化而来的。各子结构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决定了它们的发展顺序具有不可逆性。(二)作文能力结构模式的提出该模式的提出,基于以下二项工作:首先,是对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的广泛研究。潜藏在作品当中的能力诸要素被——摘取出来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识别,再把它们放到各自的范畴当中去,反观其他文学作品,认证这些能力要素存在的广泛性和发生作用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是:1、从36部经典文学作品中寻找并列举反复出现的若干种能力要素,共计41种。2、对41种能力要素在另外36部经典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8种能力要素排在了最前面:观察力、想象力、视昕分辨力、语言理解力、思维敏捷性、概括能力、情感审美能力、情绪洞察力。这8种能力可归为三类: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能力。3、随机选取36位世界知名作家,对其代表作进行多角度分析,发现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具备上述8种能力要素的竟达29位!为此,我所研究的作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俄罗斯文学:从沙皇时代到十月革命前后,直到苏联时期,共计38篇优秀作品。欧洲文学:英国、法国、意大利、丹麦、希腊等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共计51篇。中国文学:先秦诸子作品、明清时代作品、近代作品和现代作品共计460篇,这些作品有力地支持了我。从字里行间,我找到了作者成就这些作品所需要的智力、个性、情感和审美能力。其次,是对各国优秀作家的个案分析。我收集并研究了260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传记和年谱。他们的作品风格迥然不同,但都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他们的成功经历更是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惊人的相似:几乎一致的能力结构模式。我提出来的人类作文能力结构模式,特别是顶端部分:作家能力系统实际上就是从他们身上剥三)作文能力结构的工作机制1、交互决定论作文能力结构由三个基本原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绝非随意排列,构成方式是由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反过来又决定着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研究这些,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作文能力结构的构成规律。目前有许多专家对作文能力的构成要素提出各自的看法,但对各要素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次上,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尤其是对各要素的关系及工作机制的认识就更显得不够充分了。在研究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认识:交互决定论。把作文能力结构中三个基本要素:感觉、思维、情感看做是相互影响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动态系统。就一般而言,这三者相互包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之中,某一个因素起支配作用。在这一交互决定的模式里,感觉、思维和情感都是作为相互交错的决定因素而起作用的,而且这些决定因素双向地相互影响。交互性并不意味着这种影响的双边具有同等的强度,他们之间作用力度及表现方式会因不同写作对象、不同的写作背景、不同的写作时间以及不同的写作文体而不同。通常来讲三原素的相互关系是以下面的方式来表现的。(1)感觉与情感情感的经常状态叫心境特殊状态叫激情和应激。当处于特殊状态时,人的感觉常常遵从情感摆布,追随情感变幻,此时的感觉器官不一定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目。比如,人在心情灰暗时,会把太阳看成是灰色的,人在兴奋时,看到路边的鲜花也在微笑。此时感觉器官忽视了客体的真实却尊重了情感的真实。这也正是文学家、艺术家所追求的真实同科学家追求的真实的不同之处。情感无论以何种方式表达,却始终是以感觉的原始积累为基础的,日积月累的感觉铺垫是情感赖以滋生并存在的土壤。比如我们在某些书上或电视里看到蓝天和绿草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情绪,那是因为生活当中它们曾给过我们旷达和清新的感觉刺激。情感偏离感觉仅仅是特殊状态下才发生的。情感来自于感觉,忠实于感觉。这是由情感产生的心理机制决定的,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传入中枢,经过分析整合,产生行为或发生情感反应。前者是变化的根据后者则是变化本身。(2)思维与感觉一切思维形式始于感觉经验。感性认识是理论认识的基础,感觉材料的多寡决定着思维活动能否正常进行。思维的核心是概括,概括是对一定感觉材料的概括。扎扎实实,丰富有效的感觉经验是概括的最重要的依据。当然,感觉材料并非全部来自于亲感实受,有些是通过阅读或观察别人的感受而获得的这叫间接感受。它通常建立在一定的直接感受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学生总是通过教科书或课堂接受许多现成的价值判断、理性结论,它们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间接感受,另一方面却滋长了学生感受事物的惰性,淡化了思维对感觉的依赖。一切都可以从书上找到,何必去亲自感受呢?慢慢地书本成了他们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感受“器官”,其结果是学生只会贩卖别人的感觉成果,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感觉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思维的任务在于通过对感觉材料的科学抽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换言之,思维来源于感觉,统领感觉。在思维的指导下,感觉会更深入准确。它契合了哲学上的著名命题:只有感觉到了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去感觉它。注意,我们这里所谓的“指导”或“统领”并不意味着思维能代替感觉或规范感觉应该是感觉服从于思维,思维服务于感觉。这一点上,文学艺术不同于科学研究,就文学艺术而言,表现感觉本身就是目的,而在科学研究当中,感性认识如果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它的存在价值就要大打折扣。(3)情感与思维情感是思维的伴生物,它无力从根本上扭转或控制思维,但是可以极大地影响思维,这种影响常常表现为促进或阻滞。而思维对情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程度上而且体现在质上。凭借思维对人或物做出价值判断由此产生好恶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分化出其它形式多样的情感和情绪,这是在质上的影响。对喜欢的东西所包含的真善美的发现会加深这种喜欢,这是程度上的影响。当然,并非所有万事万物须思考过才会对其产生情感,我们常常体验到那种莫名其妙的不满和说不出理由的喜好。思维对情感可谓是“快又恨”,时而牢牢地控制着它,时而又只能听任它,望情兴叹,为情所困。当情感向思维发难时,体现在写作中所进行的概括、分析、抽象等活动都不免带着情感的印痕,甚至完全是围绕情感展开的。当情感归顺思维时,思维往往能将情感带向理性的深处可惜这种“归顺”并不多见,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4)交互作用的类型三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咬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作文能力结构的整体功能、动力和工作状态它们之间的作用形式构成了四种互动类型。决定着作文质量。契合型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三种能力要素基本形成,三要素同步成长,同步激活,和谐渗透,联动共振。常常以一种能力为主导,引发其他能力的互动,频繁的互动使各能力要素配合达到了默契的程度形成自觉联动这是三因素相互作用的理想境界。一流的作文就是在这样的境界中产生的。文学大师的作品无一例外都给人们展示着其敏锐细致准确入微的感觉,入情入理、有张有驰的思维和深厚勃发,跃然纸上的情感。三种特点不论哪一种出现时,都有其他两种作为支撑。就像一支高水平的足球队,相互之间的配合达到了自觉互动的程度,带球队员的水平发挥建立在其他队员的跑动配合上,破门得分的机会,是在这种互动的配合中创造的。传动型三要素同步成长,不同步激活。当三种能力要素同时具备时,面对写作对象,有的要素容易被激活,有些通过引导,启示或自我感悟才能够被激活。这一过程难度较大,一旦完成,被激活的能力要素与其他能力可以形成等同于契合型的合作方式。二、三流的写作人多属此类,他们的作品产生速度、深度以及震撼力较之第一类作家略逊一筹。畸合型三种要素正常发育,但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彼此间的壁垒没有打通,表面上和谐,实质上相克。这样的人下笔写作文并不困难,但常常表现为两种情况:思维结果、情感体验与感觉印象不一致,相互不支持;感觉证明不了思维,或情感不接纳感觉,或思维不赞称情感。这时所抒发的常常不是真情感,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所表述的往往是假道理连自己都说服不了。馈乏型三种要素部分或全部发育不良,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乏力,甚至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对三种能力培养的忽视,造成了严重的感觉能力馈乏症或思维能力馈乏症或情感馈乏症。大家知道这几种能力特别是感觉能力培养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最佳年龄段大体在7岁至15岁(小学)期间,同时,它又是其他能力的生长点。制约着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倾向。儿童时期作文基本能力结构的形成制约着中高层作文能力结构的形成,进而又制约着顶端能力的形成
本文标题:作文三步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57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