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歌曲《国家》——成龙刘媛媛演唱家=?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青春的呐喊——巴金《家》赏析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必修2名著导读教学目标1、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了解巴金之人格风骨。2、整体感知《家》的艺术魅力。3、联系实际,积累感悟,做“巴金式”的青年人。巴金生平及创作历程(1904-1929)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李道河,曾任四川广元县知县。母亲陈淑芳,对巴金的早年启蒙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巴金在广元县衙门内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道在家塾就读,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背诵《古文观止》,并在晚间从母亲学读《白香词谱》中的词。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07年家庭合影。前排左三是外婆怀抱着巴金,左一是巴金的母亲。1923年春天,巴金与三哥负岌东下,奔向更广阔的天地。这是临行前一张全家合影。后排右边为巴金,后排左一为大哥,中间为三哥。(1930-1949)反叛与激情1928年底,巴金回到上海,进入了第一个创作高峰。从1929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底梦》、《萌芽》、《砂丁》、《新生》、《死去的太阳》、《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肖珊)结识。肖珊后来成为他唯一的伴侣。1941年,巴金回成都时与妹妹及侄女、侄儿们合影。(抗战时期)深沉与悲愤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出现了第二个创作高峰。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他的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创作了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等。长篇小说《寒夜》是最能体现这个时期创作风格的代表作。(1950-2005)忏悔与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66年,在送走亚非作家代表团后,巴金被当作“专政对象”关进牛棚。爱妻肖珊被折磨致死,巴金深受打击。文学创作的第三个高峰。从1978年第一篇《谈〈望乡〉》,到1986年最后一篇《怀念胡风》,晚年巴金用洒洒40万言写就一部《随想录》,一部无比沉重的“忏悔录”。1982年至1985年,他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巴金晚年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家》——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鼻祖写成于1931年原名《激流》“二十世纪的《红楼梦》”“青春型写作”新文学第一部畅销小说家族小说1、定义:一种以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来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的小说。2、基本模式:有序-无序-衰败或家族兴旺史3、本质:由血缘维系,有一套与国家、时代配套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如封建伦理道德、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等。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族悲欢离合的故事——《家》《家》的人物关系高老太爷大老爷+周氏觉新(明轩)+瑞珏海臣觉民觉慧(淑蓉)、淑华三老爷克明+张氏觉英觉人淑英四老爷克安+王氏觉群觉世觉先淑芬淑芳五老爷克定+沈氏张太太钱太太梅黄妈袁成鸣凤婉儿倩儿喜儿陈姨太冯乐山淑贞琴(蕴华)(黄存仁张惠如)《家》的重要情节觉新娶亲、觉慧受囚、梅园相遇、觉新与梅的重逢、梅与瑞珏的互诉衷肠、鸣凤投湖、觉民逃婚、克定受罚、捉鬼风波、血光之灾、觉慧出走等《家》人物形象分析《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高公馆封建统治者承受者反叛者《家》里的封建统治者⒈有着道貌岸然的外表,竭力维护封建观念、秩序的人物,如高老太爷、克明等。⒉行为荒唐、生活糜烂的人物,如克安、克定等。封建大家长高老太爷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专横、冷酷,在高家他就是最高权威,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将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又把漂亮的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家》里的承受者⒈不甘于“命运”,敢于反抗,如鸣凤。⒉逆来顺受,默默的承担起封建社会给与的痛苦,如李瑞珏、钱梅芬等。聪慧美丽忠贞的鸣凤鸣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美的劳动妇女之一。她自从被一个面貌凶恶的中年妇女领进高公馆,就开始了她那备受欺凌的折磨的苦难生活。这个外表柔顺的少女,内心却有着反抗的精神,她敢于对封建制度的代表人物冯乐山表示最大的憎恶,并敢于第一个公然违抗礼法森严的高府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的旨意,以投湖自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及对万恶制度的悲愤抗议。李瑞珏:她具备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善良忍耐,宽厚贤惠。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但这个最善良的人却被封建陋习折磨而死。她是封建迷信压迫下的牺牲者。钱梅芬:随风陨落的凋零病梅她冰清玉洁、优雅而秀美,是觉新的灵魂与梦想所在。她异常聪慧,善解人意,却性情刚烈,最终高傲孤独地死去。她是封建礼教束缚下的牺牲者。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她们是有着相似命运的女子,被封建制度支配着,被迫接受自己的“爱情”与“生活”。虽然说瑞钰比较幸运,遇到一个不错的丈夫,但在这样腐朽的家庭中,便注定了她不幸的结局。梅悒郁,瑞珏贤慧,但她们都逆来顺受,并在这种残酷的打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家》里的反叛者在《家》里,有一群怀有新思想,并且对封建礼教深恶痛绝的年轻人。他们渴望新生活,渴望脱离“家”,渴望争取到自己的幸福。虽然在这群人中,有人懦弱,有人犹豫,有人勇敢,但他们仍然都是封建家族里的反叛者,像觉新三兄弟、琴等。觉慧——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因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觉慧性格中既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他与鸣凤相爱,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觉新:具有双重性格的痛苦挣扎者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觉新:具有双重性格的痛苦挣扎者1、一个封建专制重压下灵魂扭曲、病态的形象2、辜负了两个深爱他的女人3、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4、软弱、屈从、忍让、“愚忠、愚孝”5、觉新身上也表现出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的懦弱苟且的国民性6、觉新的悲剧揭示了封建专制和礼教杀人不见血的罪恶本质,并让人进一步反思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消极面。觉民:他目光深邃,正直、聪明、冷静、外表显出一些内敛的气质。他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中庸,也没有觉慧那么好斗、冲动。他是怀疑主义者,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略,重视结果。觉新在“家”中渐渐“死”去,他却在“家”中成活,并走向成熟。他是有理性、有勇气和顽强的生命力的人,是进步与守旧之间的个性主义者。反叛者新女性——琴她健康、活泼、有活力。她几乎是个新女性。她是一个颇有意思的矛盾体,既热情又阴郁,既高傲又自卑,既大胆又怯懦。最后,在觉慧的帮助下,勇敢地与觉民私奔,去寻求自己的幸福。《家》的两大大主题(1)作品愤怒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制度吃人的本质;作品预告了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公开宣告了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死刑——反封建主题。(2)作品历史地再现了“五四”新一代的觉醒和反抗,歌颂了反封建青年的叛逆精神,深刻批判了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从而为处于封建大家庭中的青年指出了一条反抗的道路——探索知识分子的追求与人生道路主题。鸣凤之死(节选)她不回自己的房间,却一直往花园里走去。她一路上摸索着,费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湖水在黑暗中发光,水面上时时有鱼的唼喋声。她茫然地立在那里,回想着许许多多的往事。他跟她的关系一幕一幕地在她的脑子里重现。她渐渐地可以在黑暗中辨物了。一草一木,在她的眼前朦胧地显露出来,变得非常可爱,而同时她清楚地知道她就要跟这一切分开了。世界是这样静。人们都睡了。然而他们都活着。所有的人都活着,只有她一个人就要死了。过去十七年中她所能够记忆的是打骂,流眼泪,服侍别人,此外便是她现在所要身殉的爱。在生活里她享受的比别人少,而现在在这样轻的年纪,她就要最先离开这个世界了。明天,所有的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明天,小鸟在树技上唱歌,朝日的阳光染黄树梢,在水面上散布无数明珠的时候,她已经永远闭上眼睛看不见这一切了。她想,这一切是多么可爱,这个世界是多么可爱。她从不曾伤害过一个人。她跟别的少女一样,也有漂亮的面孔,有聪明的心、有血肉的身体。为什么人们单单要蹂躏她,伤害她,不给她一瞥温和的眼光,不给她一颗同情的心,甚至没有人来为她发出一声怜悯的叹息!最后她懒洋洋地站起来,用极其温柔而凄楚的声音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接着水面上又发出了两三声哀叫,这叫声虽然很低,但是它的凄惨的余音已经渗透了整个黑夜。不久,水面在经过剧烈的骚动之后又恢复了平静。只是空气里还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讨论:你从这堂课里感受到了什么?五四新文学时代最后一位大师走了巴金平静辞世...巴金走了,留下了他始终表达着的良心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做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的青年人,建设好我们的国和家!!!巩固练习1、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B、《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C、《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D、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9课-青春的呐喊——巴金《家》赏析-精品课件(40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58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