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地方现代科研院所的模式和机制探索
地方现代科研院所的模式和机制探索林志坚(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24)摘要:产业技术研究院(含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是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机构的一种有效形态,是地方现代科研院所的主要形式。本文调研和分析这类现代科研院所,针对地方政府主导的现代科研院所的功能主体进行创新定位,探索地方现代科研院所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期起到有益的参考作用。关键词:现代科研院所;创新定位;机制探索域技术创新体系[2]。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主要形式的现代科研院所,在我国内地是一个还处在探索阶段的新生事物,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发展定位、建设模式、体制机制等诸方面问题。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现代科研院所是完全由地方政府出资筹建,并任命管理人员负责运行管理的研究院。其最大的特点是地方政府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依托现代科研院所的平台,吸引相关科技研发资源,进行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前瞻性技术和公益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服务。如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不是单一主体的研发机构,概括起来,其组成主体要有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4个方面[3]。政府主导的地方现代科研院所,是近期新兴的一种具有政府“公共物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机构,其中的各功能主体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应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创新其在地方现代科研院所中的特色定位。2.1地方政府顾名思义,政府主导的现代科研院所是地方政府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从战略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并通过政府的科技教育或工业经济或国资管理等部门,组织建设并主管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公益性技术研究院。由此可见,政府在其中作为政策的制定者、资金的投入者和干部的任命与管理者发挥作用,力求克服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中所遇见的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这类地方现代科研院所充分体现共性关键技术和公益性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公共物性”特征,填补现代1概述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建立优秀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加强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加快传统产业升级的一种有效途径。产业技术研究院(含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即是以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推进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层级为目标的现代研发机构。它是产学研用合作开展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的一种有效形态[1]。然而,目前我国创新体系中尚缺乏这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机制,保障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供给。因此需要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为运行主体的现代科研院所,利用高校科研、科研院所应用研究、地方各类科技资源,推进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的发展,为应用研究与产品生产之间的缺位而补位,完善区2政府主导的现代科研院所功能主体的创新定位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内地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研究表明,现代科研院所作者简介:林志坚,男,硕士(EMBA)、研究员,现任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从事产业技术管理、研发及产业化的理论研究、机制创新和实践探索;从事材料试验评价、高分子防护材料研究、汽车污染控制;组织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平台建设和联合攻关等。2013.0277图1地方现代科研院所外部管理体系示意图学术研究AcademicResearch科技产业中大学主导基础研究、企业侧重专有技术研发中间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公益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缺位。2.2骨干企业企业处于市场最前沿,是技术的需求者,还是现代科研院所技术研发、或成果转化、产品孵化等业务的直接参与者和承受者。地方现代科研院所在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中,应紧密组织产业中骨干企业,通过联合共建产业公共设计、研发、检测和工程化平台;联合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等方式,形成产业集群中的研发和产业化的公共物性支撑,突破产业共性和关键性技术。实现现代科研院所的组织支撑职能和公益目的性与企业投入的目标明确性和针对性紧密结合。2.3高校发挥执行力强、投入充足的政府主导优势,也应利用区域高校创新资源,将地方现代科研院所直接建在紧邻高校相对集中的区域,实现物理空间上的紧密结合。此外,通过大学科技园或区域高校创新创业园等组织形式,由现代科研院所主导或参与组织和建设。一方面使各高校的研究能够更贴近,更针对产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将产业技术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获得技术成果。更关键的是可以支撑政府主导的现代科研院所共享各类高校的各种优质资源,促进知识溢出、技术扩散和人才共享。2.4科研院所充分发挥现代科研院所在政府科技产业化总体规划中的助推器作用,现代科研院所还应该利用各类科研院所资源,共建符合地区战略新兴产业需求的专业研究机构,直接参与前瞻性产业的技术攻关。地方现代科研院所通过科技交流合作广泛地与我国中科院院所和央企院所进行交流合作,侧重运用政府科技产业化政策实现“招才引智”,即招聘研发团队和引进研发机构。在聚集科技人才和科研资源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建符合地区产业升级的工程研究中心,现代科研院所主导这些由专业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硬件和软件支持的工程中心开展联合攻关工作。上,现代科研院所由政府主导,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界骨干企业合作共建,图1为地方现代科研院所外部管理体系示意图。具体来说,政府整合科技、财政、国资和市属工业口院所等政府资源,设计并组建具有多层结构的地方现代科研院所大框架,包括资金、土地、资产、高级管理团队以及创新政策支持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凭借其在科技研发上的优势,为现代科研院所所聚焦的产业模块提供包括研发团队、研发软硬件以及研发项目资源等智力支持,可在专业技术层面负责相关产业模块中研究中心的运行;骨干企业代表产业界,重点与现代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检测、认证等公共平台,并为相关的产业模块的关键技术研发提供需求、资金和承接转化研究成果。3.2内部管理理想的地方现代科研院所的内部管理,一般应实行决策与执行分离,实行理事会、技术咨询委员会、政府委托的业务主管部门的内部管理模式,下设若干业务管理部门和按战略目标组建的一系列产业模块等(见图2)。由理事会负责决策和3地方现代科研院所的管理模式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政府主导的现代科研院所的构建同样必须遵循组织构建的一般原则。另外,由于其不同于一般的科研机构,其管理模式还必须遵循与其独特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相关原则,如有利于形成政府主导的支撑研发与服务创新机制,有利于发挥政产学研用的合力、激发创新活力和促进新兴产业聚焦等[4]。3.1外部管理现代科研院所的外部管理就是协调研究院与政府、产业界、研发资源(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关系,明晰各主体的责、权、利,为现代科研院所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在组织模式782013.02图2地方现代科研院所内部组织架构学术研究AcademicResearch开展工作,并进行独立核算。按照现代科研院所的战略使命,原则上每个科技实体的成立应当具备“三个依托”,即依托高水平研究基地(科研院所或大学等)、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依托国家产业政策。各科技实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考评结果,由理事会决定成立或解散。4地方现代科研院所运行机制探索从核心要素来看,现代科研院所与传统的研发机构一样,都是依托人才、技术、资本和物理空间等来创造价值。但现代科研院所的功能定位却与传统的科研院所有着重大区别,如何体现这一区别,实现现代科研院所的最终目标,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就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国内外对比研究,并基于我国科技、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认为我国当前所建设的地方现代科研院所应实行“政府主导,资源支持,市场牵引,开放运作”的运行模式(见图3),具体可通过两大机制实现研究院的战略目标和功能任务。4.1政府主导机制政府主导的地方现代科研院所作为非盈利性公共服务平台,其产出为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公益性技术和具有市场前景的前瞻技术,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属性,政府应在不干涉其内部运行的前提下,支持和引导现代科研院所的发展。在管理上,政府应通过委派官员担任理事,责成科技部门或其他部门直接主管现代科研院所运营,在发展初期由官员担任院长,要求公布运营情况等形式,对机构运作成效和程序进行监督。监督,技术咨询委员会发挥专家咨询的作用,政府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主管并指导现代科研院所的运营,院管理团队具体承担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日常运行。3.2.1理事会地方现代科研院所的理事会由政府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共建单位共同组成。理事会是现代科研院所的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能有负责现代科研院所发展战略性制定;负责现代科研院所基本政策的制定;负责决定现代科研院所的发展领域;负责决定现代科研院所聚焦的产业模块及其研究开发实体的建立、变动、合并以及解散;负责审批现代科研院所重大资金的使用;指导审核业务主管部门任免院管理团队等。3.2.2技术咨询委员会由科技界、工业界、商业界和公共部门的杰出人士以及来自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的代表共同组成。技术咨询委员会是现代科研院所的咨询机构,负责对现代科研院所的发展提供信息及咨询,对平台的建设、运营和撤销,对重大项目的遴选,对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等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建议。技术咨询委员会直接向理事会负责。3.2.3业务主管和院管理团队地方现代科研院所一般由政府的科技部门为业务主管,甚至直接兼任院长。院管理团队中必须有在科技部门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科研院所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专家、工商界管理人士等。管理模式的设计既要有效地保证政府科技产业化战略实施的决策主导权,同时也为现代科研院所公益目标的实现和科技资源的聚集和高效利用提供相应保障。院管理团队享有充分的管理自主权,但必须定期向理事会提出工作报告,并接受理事会的监督。3.2.4产业模块产业模块是地方现代科研院所的业务方向。现代科研院所通过整合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界等方面的资源组建产业模块中的专业研究中心、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和成果转化产业化公司等科技实体,具体组织实施各项研发和成果转化产业化活动。三类科技实体根据需要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自主2013.0279图3地方现代科研院所运行模式学术研究AcademicResearch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顺利转变为现代科研院所的成果研发、转化和产业化力量。鉴于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一般是政府通过现代科研院所组织协调产业界骨干企业等创新资源联合共建的,具备联动产业界、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支撑特征,是地方现代科研院所的重要依托。通过联合共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创新其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开展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是现代科研院所支撑机制的重要内涵。类具有公共物性的重大型项目;三是资金支持,在保证院核心层事业费和日常运行经费基础上,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专项资金特别是必须的物理空间上给予大力支持,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模式。4.2高校、院所和骨干企业的支撑机制地方现代科研院所是在政府主导下运营的,如何发挥拥有雄厚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骨干企业的智力支撑至关重要。基于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阶段性特征,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至少有以下两方面对现代科研院所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一是技术支撑,通过建立和完善畅通的技术转化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雄厚的技术储备,将为现代科研院所组织对接产业需求的应用研发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二是人才支撑,通过建立完善的聘任和考评机制,政府的主导机制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科研院所核心层作为地方政府的独立事业法人属性,政府应在资金和空间上给予全额支持。通过具有政府事业属性的组织管理协调团队的建设和事业经费的保障,由其代表政府整合各种创新资源,组建研究中心,搭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组织联合攻关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工作。通过日常运营费和物理空间建设投入,保障院核心层的正常运行、研发及产业化软硬件条件的建设以及科技资源的集聚和建设。另一方面在上述基本构架建设和运营支持的基础上,在具体业务工作中,政府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来支持并引导发展:一是政策支持,在政府科技产业化政策大框架上,支持现代科研院所作为成果研发
本文标题:地方现代科研院所的模式和机制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6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