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考试说明》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近几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命题有以下几个共同点:1.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有时考查元曲清诗。2.题量稳定,一般下设2道小题;分值6分。3.考点分布较全面,形象、语言、技巧、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三、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为:1.整体感知无论什么诗歌,无论写什么,总是为了表达某一方面的情感或思想。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往往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或所叙述的事中。2.仔细审题要审清楚题目命制的角度和解答要求,这样才能根据要求寻找到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的解答范围,是就诗的整体要求,还是就诗的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等局部要求。但是,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3.组织答案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答案必须简洁,点到为止,切忌啰唆。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尽量以诗化的语言答诗歌鉴赏题。(1)紧扣要求。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问表现手法就答表现手法,问主题就答主题,严格按要求去做,答案尽量具体,忌泛泛而谈。(2)要点要齐全。高考阅卷一般采用要点给分,因此要注意表述的切入点。(3)推敲用语。力求表达流畅,用语(特别是常用鉴赏术语)要准确、简明、规范。行文要注意前后呼应,不能顾此失彼,前后矛盾。(4)动笔写答案前,还要注意: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成熟再落笔成文,避免涂改,力求卷面干净利落;安排大致结构,或“分条陈述”;或“总分”,就是先写出结论,然后进行分析;或“分总”,先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或“总分总”。四、诗歌鉴赏的一些常用技巧有:(1)善抓“题眼”、“诗眼”和“词眼”。(2)从形象中去品味诗词的意境、诗词的基调和诗词的社会意义。(3)从注释中捕捉信息。(4)要善于联系作者及创作背景。(5)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技法。客发笤溪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注:笤溪: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诗句运用了比喻、顶真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突出客愁绵长。客发笤溪(叶燮)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注:笤溪: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先理解这首诗的字面意思。(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问:这道题目考查诗歌鉴赏中的哪一个考点?诗的前两句写作者久客异乡,虽已乘上归舟,又是顺水急流,可是思乡的愁绪仍然时时萦怀。后两句说,忽闻家乡话传进了船窗,诗人顿感无比亲切,精神为之一振,只觉得故乡的明月已挂在船头,人已到达家门口似的。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属于考查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客发笤溪(叶燮)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注:笤溪: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诗句运用了比喻,顶真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突出客愁的绵长。客发笤溪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注:笤溪: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船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这一题实际考查诗歌鉴赏的哪一方面?诗歌的形象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高考诗歌形象的考查类型为: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阴云低垂,野草青青的背景下,岸边不时有一树盛开的鲜花,明丽的色彩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令人眼前豁然一亮。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2)从动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1)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2)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说说这首诗的字面大致意思。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首诗如果要考查诗歌的语言,可以出怎样的题目?古典诗歌考查语言有下列一些命题的角度。一、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字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例1】(2009•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解析:本题从炼字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可以炼特殊词,还可以炼活用词语。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二、鉴赏诗歌的诗眼鉴赏诗歌的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解析:要准确地回答本题,应重点答出四个要点:一是找出并理解诗中第三联的两个字“咽”和“冷”;二是此二字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使诗文更为生动;三是描绘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四是此二字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二字。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三、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朴素自然、清新明丽等。二、语言特色类1.豪迈雄奇: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2.沉郁顿挫: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悲壮慷慨: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朴素自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5.婉约细腻:具有“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7.清新明丽: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9.生动形象: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又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动词使用得恰当通常具备这样的效果。10.绚丽飘逸:绚丽飘逸即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牧的《山行》呈现出俊逸秀美的特色。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首诗如果要考查诗歌的语言,可以出怎样的题目?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冷”字是全诗写景叙事抒情的关键。首句写郡斋天气的冷,联想到山中天气的冷;由天气的冷,联想到在山中艰苦修炼的朋友的孤独、凄冷。于是诗人欲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慰藉。通过一个“冷”字,虚实结合,把诗人对山中朋友的相信很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首诗如果要考查思想情感该如何出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即作者心中的寂寞之情。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典型题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2094 .html